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衣,向來為生活住行之首。

自古,漢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來視為“國之顏面”的東西。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裡,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衣裳裡的秘密

漢服,意指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漢服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於清代“剃髮易服”。並非人們誤以為的“漢朝的衣服”。幾千年來,漢服雖歷經多個朝代的潤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漢服的不二代表。

傳統深衣有三大講究。一為“交領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漢服為向右掩。二為“褒衣寬袖”,漢服的衣服都寬鬆,且袖子寬大,長過手臂。三為“繫帶隱扣”,漢服的衣服大多不用釦子,而用繩帶繫結。依著如此特性,古人在身著漢服時,走起路來自然會瀟灑飄逸,輕揮衣袖,便帶起一陣清風。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知禮儀,正名分】

服飾在華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風雨”等一系列實用功能之外,還有著“知禮儀、正名分”等特殊意義。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清淡平易,天人合一 ▼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

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衣服的上片由四塊布拼接而成,意味著一年有四季,深衣的下襬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應一年有十二月之意。 以最典型的深衣為例,其形制必須符合“規、矩、繩、權衡”。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漢服的袖子皆為圓袖,意為天道圓潤;漢服的交領處則成矩形,以應地道方正,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領交叉呈字母y形。這代表做人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古人每天穿衣時,都不斷在激勵自己,規矩做事,規矩做人。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剛正不阿,君子之道 ▼

深衣背部的正中間,有一條貫穿首尾縫合的線,叫做“中縫”。 當你穿上漢服站直時,中縫垂直於地面,代表正直;下襟與地面齊平,代表權衡。 《禮記·深衣》: “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 背縫垂直而領子正方,象徵政教不偏,義理公正。正所謂君子之傷,君子之守,一個人遇到困難,不因環境變化而改變他的志向和德行,這才是君子之道。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如今的中國,幾乎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丟失自己傳統服裝的民族。在日本,任何一個日本女人穿著和服踩著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會側目。在蘇格蘭,一個男人穿著蘇格蘭短裙也不會讓人驚訝。可如果你在中國穿著漢服上街,別人不是以為你瘋了,就會誤以為你是穿著和服的日本人,讓人心痛又無奈。

國古文化節|漢服之美 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漢服最美麗的歸宿,莫過於是在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可以鄭重其事地換上自己民族的傳統漢服,做一些充滿儀式感的傳統習俗。比起那些時髦的新衣服,想來只有延續華夏千年的漢服足以撐起這個角色。我們相信,總有一天,身穿漢服的中國人可以驚豔全世界。

本次漢服文化節,以宣傳推廣漢文化為宗旨,以漢服文化為依託,一共為期三天(2018年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

活動地點:錦藝城購物中心C區

參與人群:漢服愛好者、古風愛好者、書畫愛好者、文學愛好者、國學愛好者、傳統文化愛好者、親子群體等

每日會設置一個活動主題:祭祖大典、漢式婚禮、成人禮(加冠禮,及笄禮),在現場除了主題活動表演外還將呈現古琴、漢舞、古風演唱、漢服走秀等節目。

現場還設置漢服欣賞, 漢妝嘗試,民俗體驗,展覽合影,茶道學習,書法鑑賞,投壺射箭.....等環節,滿足所有人吃、喝、娛、樂、購需求。

帶你一起領略漢服的強大

重拾我們自己的傳統

體驗漢服之美

感受勢不可擋的中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