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送鱼不如授渔,莫让“暖心工程”变成“面子工程”

临近年关,送鱼不如授渔,莫让“暖心工程”变成“面子工程”

临近年关,各单位都在开展“走基层”“送温暖”等一系列慰问帮扶活动。在严寒中,这些“走亲访友”式的温暖爱心,好比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受助对象的心窝。

当前不少单位送温暖内容几乎形成了统一模式,不论对哪类人,都是米面油几样食品或是慰问金,千篇一律,一年复一年,每年都一样。

实质上,送温暖是因为有些人,有些群体,或许还吃不好,穿不暖,住不安,他们需要的东西可能不一样。送温暖重在雪中送碳,重在送到心坎,比如失业久了人需要一个就业机会,寻医无门的人需要一个就诊信息,儿女不孝的人需要一次对子女的帮教机会,如此等等。若对各类群众一同视之,也就使送温暖变得流于形式,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就需要把握困难群众的需求,汇聚政府、工会、爱心企业、社会机构等各方资源,为不同的人提供生活困难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健康体检、维权服务等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服务,真正把温暖就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送温暖”活动要常态化、经常化和日常化,要有针对性。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药方”,或给财物、或找出路、或安慰心灵,平时要过问,要上心,要加强联系,有什么困难及时解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将送温暖落到实处。

“送温暖”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实际行动。只有杜绝“千篇一律”,有针对性的把“暖意”送到不同人的心坎上,这样的温暖才是最“走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