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轉手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後,自己“賣身”卻無人接盤?

奇瑞的“混改”之路

奇瑞汽車轉手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後,自己“賣身”卻無人接盤?

2018年9月17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在長江產權交易所發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預公告”和“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預公告”。公告顯示,兩家公司合計募集資金預計至少162.4353億元。

這被理解為奇瑞除了觀致和凱翼,還要賣自己。

從正式掛牌公告到12月20日,奇瑞的增資擴股項目公告已經4次延期,在達到延期上限後仍未徵集到意向投資方。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奇瑞方面的條件要求過於苛刻。

那麼奇瑞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簡單說就是,你可以投資給我,但是你不能干涉我。

  • 具體如下:

按照增資擴股公告發布的要求,意向投資方須為單一主體,不接受聯合體增資,不能是外資,也不能是整車企業。另外,增資擴股完成後,新增投資方將成為持股最多的股東,但蕪湖建建投、以及瑞創所代表的蕪湖系仍佔據主導權。

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此前表示,“首先是保護蕪湖市的‘黃金條款’,同股不同權,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蕪湖方面有一票否決權;其次,被選擇的這些戰略投資者,其企業管理層必須認同奇瑞未來的發展戰略,認同奇瑞以蕪湖為根,確保管理層的穩定性和話語權。”

龐雜的奇瑞系企業群

奇瑞汽車轉手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後,自己“賣身”卻無人接盤?

(上述數據來自“天眼查”,僅供參考)

由上面的圖譜可以看出,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車雖然是完成了現代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但是這兩家企業仍然是由蕪湖市國資委控股的,其次是尹同躍及核心管理層控制的蕪湖瑞創。所以奇瑞目前仍然是國有控股企業,但是如果引入新的投資者,這種狀態將可能被被打破。

奇瑞為什麼要引入新投資方

奇瑞汽車轉手了觀致和凱翼的控股權後,自己“賣身”卻無人接盤?

奇瑞是國內唯一沒有整體上市的大型汽車集團公司。(但是奇瑞相關參股企業有上市公司,比如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尹同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通過這一次增資擴股,我們將有更多的資源,並且具備日後分拆上市的準備,聚焦業務,進一步拉動社會資源拉動奇瑞發展。”

根據奇瑞股份發佈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虧損14.43億元;截至期末,奇瑞汽車的資產負債率為74.5%。

近幾年處於轉型中的奇瑞銷量平平,逐漸失去在國產品牌中的一線地位。奇瑞想通過引入新的資本方,緩解資金壓力,從而能繼續加大投入尤其是新能源業務。但是如此苛刻的條件需要投資方對奇瑞有強大的信心。

所以,奇瑞引入投資者一方面是自身發展的需求使然,另外也是迎合國家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

奇瑞這艘大船能否找到出路再次揚帆起航,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