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转手了观致和凯翼的控股权后,自己“卖身”却无人接盘?

奇瑞的“混改”之路

奇瑞汽车转手了观致和凯翼的控股权后,自己“卖身”却无人接盘?

2018年9月1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长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预公告”和“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预公告”。公告显示,两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预计至少162.4353亿元。

这被理解为奇瑞除了观致和凯翼,还要卖自己。

从正式挂牌公告到12月20日,奇瑞的增资扩股项目公告已经4次延期,在达到延期上限后仍未征集到意向投资方。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奇瑞方面的条件要求过于苛刻。

那么奇瑞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简单说就是,你可以投资给我,但是你不能干涉我。

  • 具体如下:

按照增资扩股公告发布的要求,意向投资方须为单一主体,不接受联合体增资,不能是外资,也不能是整车企业。另外,增资扩股完成后,新增投资方将成为持股最多的股东,但芜湖建建投、以及瑞创所代表的芜湖系仍占据主导权。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此前表示,“首先是保护芜湖市的‘黄金条款’,同股不同权,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芜湖方面有一票否决权;其次,被选择的这些战略投资者,其企业管理层必须认同奇瑞未来的发展战略,认同奇瑞以芜湖为根,确保管理层的稳定性和话语权。”

庞杂的奇瑞系企业群

奇瑞汽车转手了观致和凯翼的控股权后,自己“卖身”却无人接盘?

(上述数据来自“天眼查”,仅供参考)

由上面的图谱可以看出,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虽然是完成了现代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但是这两家企业仍然是由芜湖市国资委控股的,其次是尹同跃及核心管理层控制的芜湖瑞创。所以奇瑞目前仍然是国有控股企业,但是如果引入新的投资者,这种状态将可能被被打破。

奇瑞为什么要引入新投资方

奇瑞汽车转手了观致和凯翼的控股权后,自己“卖身”却无人接盘?

奇瑞是国内唯一没有整体上市的大型汽车集团公司。(但是奇瑞相关参股企业有上市公司,比如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尹同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通过这一次增资扩股,我们将有更多的资源,并且具备日后分拆上市的准备,聚焦业务,进一步拉动社会资源拉动奇瑞发展。”

根据奇瑞股份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车亏损14.43亿元;截至期末,奇瑞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为74.5%。

近几年处于转型中的奇瑞销量平平,逐渐失去在国产品牌中的一线地位。奇瑞想通过引入新的资本方,缓解资金压力,从而能继续加大投入尤其是新能源业务。但是如此苛刻的条件需要投资方对奇瑞有强大的信心。

所以,奇瑞引入投资者一方面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使然,另外也是迎合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

奇瑞这艘大船能否找到出路再次扬帆起航,我们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