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第一部分

先来说说:承认自己不知道。前面几本书中,作者一直在强调的一个点就是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首先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一个强烈的道德感在理解这个世界,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美好的,应该是互相帮助的,应该是尽善尽美的,应该是朝着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发展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总是和理想有落差,带着这样的眼光就让我们很难看清世界运行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你也许真的不知道很多真相,你所知道的也许是别人随口告诉你的,也许是你凭经验总结出来的,也许就是某些人为了获得自身利益随口编造的,所以在你对一个问题真的拿不准的时候,首先大胆地承认自己不知道,是保持清醒思考的关键。

那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不懂装懂呢?其实和前面罚点球的例子一样,这对自身的利益有好处。一个人说我不知道的代价往往比说错的代价更高,说我不知道的时候,他可能就要承担自己不聪明,被别人比下去的风险,但是要是随口把自己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答案说出来,至少不会显示自己很笨,就算错了也没有人会专门去盯别人的错误。就比如很多人喜欢预测股市,如果恰巧蒙对了,那就会获得别人羡慕的目光,要是蒙错了,那有什么关系,反正也没有人会去追究。这就是大量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原因,毕竟从个人利益出发,当遇到一个不太确定的问题时,随便说一个答案对你比较有利。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香港东平洲:看美丽页岩观唯美日出

你看,一是有道德感在我们面前干扰,二是有自身利益从中作祟。这样一来好像到处都是拍着胸脯对这个世界一清二楚的人,实际上呢?最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往往是某个领域顶级的专家。

举一个关于自杀的例子。自杀可以说是大家都避而不谈的一个话题,它涉及很多关于道德的顾虑。这种做法对预防自杀有没有效呢?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本书中说,这几年,美国的凶杀率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交通事故死亡率也是历史最低点,但是偏偏自杀的人口在近10年涨了2倍。你可能会想,这么多自杀的案例,这么多人,包括心理学家、医生、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应该早就有答案了吧?比如自杀的原因谁都能列出几百种,像抑郁、乱用药物、上网上得太多、看了暴力电影、心情不好等等等等。那要是问一个研究这个领域几十年的专家,自杀能确定的原因到底什么,他们也会坦诚地说自己不知道,根本没有人能弄清楚,有时候一个人就是莫名其妙就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列维特就采访了一位专门研究这个话题的学者,问他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可以比较确定的答案,这位学者说现在业界唯一的一个公认的理论是无处归咎责任论。意思就是假如你觉得不开心,当你有一个明确的责怪对象的时候,比如说政府、家庭、经济、运气,当你愿意怪罪这些外部事物的时候,你就不容易自杀。要是你不开心,但是又没有可怪罪的对象时,那股破坏力就会指向自己的身体内部,你就更可能觉得绝望。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瓦纳卡湖清晨

你看,经常抱怨的人虽然很招人讨厌,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他有地方发泄情绪,他自己感觉会好一点。从来不抱怨,遇到错误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他虽然会变得很优秀,很容易招来别人的羡慕,但是也容易对自己满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容易抑郁的人都是些生活质量比较高的人。

这个理论当然也只是能解释一小部分人,这位学者也承认他对自杀的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人类离解开这个谜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看,连世界的顶级学者在讨论自己领域的话题时都觉得一无所知,我们这些外行人在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不要那么武断,坦诚地说一句“我不知道”,才能释放出进一步研究的冲动,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敢于直面真实自己的人还真就不太多。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第二部分

要学会魔鬼式思考的第二点在于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啥叫正确的问题,作者是这么定义的,他说:不论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确定你不是在专攻动静较大,吸引你注意力的环节。在你倾注所有资源之前,重新定义问题至关重要。这段话的意思简单就是说,更好的答案永远不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举个书中吃热狗的例子,听完这个例子你就能理解什么叫聪明人定义问题的方法了。 有一位年轻的日本经济学家,我们就叫他小尾好了,小尾刚从学校出来的时候特别穷,连电费都交不起,家里常常停电。后来他女朋友听说有一个比赛,赢了可以拿5000美元,就和他开了个玩笑,偷偷给他报了名。这个比赛被称为谁是大胃王,就是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的东西更多。

小尾的身材特别瘦小,属于一阵风都能把他刮跑的类型。本来他女朋友和他开玩笑嘛,结果他真的跑去参加比赛了,那一次比赛有4个环节,分别是吃马铃薯、海鲜大碗、蒙古烤羊肉和面条。他就发现大多数选手都是一开始吃得太猛,到最后的环节就彻底不行了。他的策略就是控制好吃的节奏,只吃能够让他晋级的分量,到最后才开始冲刺。最后没想到他靠这么一点点小改进就拿了个第一名,赢了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贡嘎雪山的日照金山

经济学家嘛,就是总爱琢磨事,他又发现他的对手好像都是比谁的胃容量更大,从来不在策略上下功夫,而这恰恰就是能赢得比赛的关键。然后他就去参加了一个世界级的大赛,在纽约举行的内森吃热狗大赛。这个大赛的规矩简单粗暴,谁能在12分钟内吃掉最多的热狗谁就赢。唯一的限制就是你不要吐出来,只要吐出来就立马出局,其他的规则就一概没有,你可以自己带水,自己带调味品,各种各样的道具都随你。他参加这个比赛的时候这个比赛的最高纪录是25又八分之一个热狗,就是有人在12分钟里吃了将近26个热狗,这个纪录保持了好多年,被大家当做一个人类胃容量的极限。

小尾上台的时候,他站在其他的选手旁边就跟个小蚂蚁一样,旁边选手的胳膊比他的大腿都粗,个个都是五大三粗体胖腰圆的身材,不过最后你猜他吃了多少个热狗?整整吃了53又4分之3个,将近54个。12分钟吃了54个热狗,比以前的纪录整整多了一倍,所有人都惊呆了,怎么可能,一个瘦子怎么就能吃下这么多的东西,有人就站出来说他作弊,有的说他服用了肌肉松弛剂,就是一种可以让胃部肌肉扩张的药物,有的说他吃了抑制呕吐的药,还有人说他经常吞石头把自己的胃撑大了,最离谱的说法是他专门请医生给自己装了第二个胃。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后面他的战绩又让人无话可说,他后来连续六届拿了内森热狗大赛的冠军,唯一一次输掉比赛是因为他的对手是一头熊。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乡村景观

你可能就好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说到他那种经济学家特有的爱琢磨事情的思考方式了。他发现其他选手吃热狗的姿势都是拿起来,塞到嘴里,从这头吃到另一头,喝口水冲一下,然后再吃下一个,那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式呢?当然有了。他发现热狗完全可以分开吃,先吃香肠,再吃面包,毕竟香肠比较滑,可以直接滑入食道,就是不嚼直接咽下去,面包必须要嚼,太浪费时间,更好的办法是沾一点水,然后再把水挤掉,这样做有2个好处,一是咀嚼面包的次数变少了,二是不用喝水,那沾面包的水用什么水最合适呢?

他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温水最合适,温水可以让自己的咀嚼肌更放松,然后还可以往水里加一点植物油,这样水就更润滑,更有助于下咽,;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吃的节奏,他发现前4分钟尽快吃,先把胃撑大,中间4分钟放缓一点,让胃适应一下,最后4分钟冲刺,尽可能地吃,用这个节奏是吃得最多的。他还发现睡觉至关重要,如果睡眠减少会更容易呕吐,另外腹部的肌肉也很重要,有一点腹肌可以让胃更有力量,还可以抑制呕吐,最后他发现,吃的过程中如果轻微地跳动,也能给胃腾出更大的空间。听完这些你可能也惊呆了,吃个热狗还研究出这么多套路,诶,这就是聪明人喜欢琢磨事的特点。那这些技巧他是怎么发现的呢?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独家:新疆夏日美景入画来

和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就是不停地做实验,做表格,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的反馈来改进动作。你看,啥叫聪明人的做事方式,这就是聪明人的做事方式,他们通过量化自己做的事来进行不断的改进。而他的对手都是些啥人呢,都是些只知道吃,却从来不问怎么可以吃得更多的人。这样的人能拿第一才怪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3点,首先是什么叫做重新定义问题,小尾的对手问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我怎么能吃更多的热狗。而小尾问的问题则是:我怎么才能让热狗更容易下咽。就是这个问题才能引导他不断实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你看,在重新定义问题之后,新的答案就随之出现了。其次是他把比赛看做和日常吃东西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像专业的选手跑步和我们业余选手跑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有专业的事情都是需要经过针对性训练的。

最后就是他没有被原来的纪录给吓倒。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很奇怪的功能,如果你给它设置一个限制,它就总会在这个限制内发挥潜力。如果它一开始就觉得26个热狗是一个天花板的话,那极有可能就会被这个数字给限制。当小尾完成12分钟的比赛,吃完了54个热狗后,有记者问他现在啥感觉,你猜他怎么说的,他说他还能继续。

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想说明一点,就是问出一个恰当的好问题才能让你在正确的路上探索,好问题总是不在明显的地方,总是对传统的答案提出质疑,总是能打开更多的思路,总是能把你引得离正确答案更近一些。否则一开始方向问错了,后面的所有东西也都错了。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第三部分

魔鬼式思考的第三点是学会放弃。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事,不论大的或是小的,广博的或琐碎的。这是谁说的呢?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当时是在二战,希特勒的军队和他的军队打得不可开交,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参战,英国的局势特别紧张,所有人都不敢说英国一定会赢。在这个节骨眼上,丘吉尔在他的母校对年轻的学生演讲,然后就说了这么一段很有名的话,激励了很多人。这句话被流传出去之后就慢慢变成了另外一个味道,就是所有人都觉得放弃是懦弱、退缩、胆小的代名词,谁要和放弃这个词沾边谁就是人生的输家。永不放弃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和座右铭。虽然所有人都以放弃为耻。

但是经济学家就不这么看问题,他们觉得放弃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在一件事、一段关系或是一个事情你明显感觉到不行的时候,再继续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放弃能及时止损,能给你更多的机会。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九寨沟黄龙风景图

那为啥很多人会固执地永不放弃呢?一个原因就是关于沉没成本。大多数人觉得已经对一件事投入了精力和时间,如果贸然放弃总会觉得太可惜,就像赌博一样,输家永远不想离开牌桌,总觉得如果能再撑一撑说不定就能一把捞回来。他们的目光总是盯着已经损失和付出的事情上,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越陷越深。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看不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了这件事就做不了另一件事付出的成本。比如说你有一套房子,你选择自己住了,你就不能再获得把它出租出去的那一份收入。再比如你花一下午时间打游戏,这成本可不只有你花去的网费、电费,这一下午的时间也许你就能出去谈成一笔生意或是做点别的什么事。在做决策的时候,如果能比较一下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那么放弃就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了,至少你不会因为放弃而自责。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雨后黄昏,太阳冲出乌云,远方森林的雾气渐渐散开,静谧,舒适。

总的来说,在项目行不通的时候,关系僵硬的时候,已经没有更多可能性的时候,及时放弃,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好处。换一个角度说,所谓的魔鬼式思考其实本质上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做实验。既然是尝试,那失败其实就是成功的一部分。

如果你依然对放弃这个词感觉到本能的害怕,听得总是有点那么不舒服,那我们就换一个词好了,叫做放下。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限制,放下那些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恐惧,放下你明明知道把球往中间踢胜算更大,却还是会把球踢向两边的惯性思维。

话说回来,丘吉尔也不是一辈子什么都在坚持,他参政后不断地退出各种党派,后来干脆直接退出了政府,他放弃过自己的职位,不断地做着妥协,有了这些放弃的东西最后他才会在希特勒的进攻面前坚持到底。所以一个会理性思考的人不会被外界虚无缥缈的道德感和谣言带着跑,他们会睁大眼睛看清世界的真相,然后做出自己认为最划算的选择。

《魔鬼经济学4》(下)|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全书精华)

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风景的房子

这套书到这就讲完了。你也看到了,所谓的魔鬼式思维、经济学家的思维,其实都没什么神秘的,只要你尊重人性的复杂程度,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充满质疑的眼光看那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积极地探索、频繁地尝试,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就像前面那位吃热狗的大胃王,你可能觉得他赢得的这个比赛完全没有意义,无非就是赢得一笔奖金,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想,有这样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的人,他做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因为他就是一个聪明人。

这套书章节看似凌乱,其实还是有一条金线贯穿其中的,这条金线就是经济学思维中那种暂时把道德感抛开看问题的策略,如果你也能有这种勇气,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遇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能观察到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能通过数据的帮助找到答案,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

-END-

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更多文学、历史、心理、经济、哲学书籍下次和你见面,我们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