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翻开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初创历史:成千上万的干部是怎么汇聚到北平来的?又是怎样步履不停,把千年古都改造成了“中国雄鸡”上的闪闪红星?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接管后的北平市公安局大门。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

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本领了得,但是进城后,这些“泥腿子”能不能管好一个大城市呢?世人都把眼睛盯向了北平。

此种考验,对中共来说,虽然棘手,却并不是无准备之仗。1947年底,随着石家庄被解放,这个问题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据后来担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涌回忆,早在1948年夏天,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就接到了培训接管干部的任务。他随即命各地遴选100名县团级以上干部,火速到西柏坡旁的西黄泥村接受训练。

当时刘涌负责抽调工作,为缩短角色转变的时间,他特别挑选了一些文化程度较高并且有公安和情报保卫工作经历的人员。分配数字为西北局10人、晋绥分局12人、华东局28人、华北局50人,共计100人。后来,又有8名从北平来的党员大学生加入,加在一起共108人,组成“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8年9月17日,训练班正式开学。虽然上课就在庙里,条件十分简陋,但开学典礼由中社部部长李克农主持,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中,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三位书记亲临大会。“当时,训练班的绝大部分学员以前没有见过中央领导同志,一下看到有这么多领导同志出席开学典礼,很激动,也由衷地感到骄傲。”

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人,他就是先后在苏联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了近十年的毛岸英。刘涌还记得,训练班开课后,毛岸英也来旁听。他平常总是沉默寡言,听完课就走。

学员们学习的教材,除了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谭政文撰写的《审讯学》,还有四本由地下党整理的《北平概况》。资料涉及国民党党政军组织机构、特务系统以及工商业管理、医院、图书馆、报纸、杂志、社团文化等情况,为接管北平打基础。

这“一百单八将”日后成了北京市公安局的创业元老,其中还出了两任公安局局长,而他们的班主任谭政文,就是北京市公安局首任局长。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当年的训练班所在地西黄泥村已经整体搬迁,只剩村头的红砖墙上,瓷砖拼出的“西黄泥”三个字。北京晨报记者 王巍/摄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谭政文的工作证

星夜北上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接管路线图

解放军势如破竹,培训班的课还没讲完,北平就被围了。

1948年12月14日那天,学员刚吃完饭,就在广播中听到:四野的先头部队已开到北平城郊,今天已打下了丰台、长辛店。大家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接到中央的指令,准备接管北平城,而且是“越快越好”。这样,原计划学期两年的训练班不得不提前结业。当晚,训练班全体学员打好背包,参加结业典礼。

在典礼上,李克农给学员们讲了当前的大好形势,介绍北平情况时说道:北平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大本营,社会情况十分复杂,既有清朝遗老、下野的军阀、失意的政客,又有汉奸、官僚资本家、逃亡地主、封建把头、恶霸、惯匪、惯窃以及地痞流氓,还有国民党特务机关特务分子等。所以我们的工作任务将非常艰巨。

训练班的这些同志虽久经战场,但绝大多数没到过大城市。李克农还根据这一特点,教大家一些在大城市的生活常识,比如怎么开电灯——大家一向用的油灯,有人开电灯拉绳时用劲过大,绳子就绷到上面去了,再比如如何打电话、如何使用抽水马桶等等。并要求同志们要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要坐人力车,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这些嘱咐让大家感到既亲切又很实用。

当天夜里,李克农还宣布了进城的四个队的编制,这四个队也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最早成立四个处的机构设想。

随后,公安大队和同样是提前结业的3000余名华北局党校“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一起组成了“燕山大队”,星夜北上,参与北平接管工作。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接管干部合影

北平班底

在这些学员急行军的同时,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在保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定下了北平的领导班子:叶剑英出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和北平市市长,彭真任市委书记。同样被毛泽东钦点的,还有北平市首任公安局局长谭政文。

七八千接管干部聚到京郊的良乡后,叶剑英和彭真在一座庙里对他们进行了集训。彭真说:“进城后,一是安定社会秩序,二是搞好接管,三是肃清特务,四是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当时北平尚未被定为首都,而初创的北平公安局,正副处长、公安大队大队长均由地旅级干部担任,处以下科长和分局则多配备了县团级干部。如此高配,足见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接管。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谭政文

进城摸底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8年12月,国民党军队在午门前进行新兵训练。

接下来的问题是,远离政治中心这么多年,北平还能承担首都重任吗?

围城50天后,北平由于没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市民衣食无着,社会治安也很糟糕。市民形容那时的北平有“五多”:特务多、散兵游勇多、抢匪多、小偷多、银元贩子多。

为了摸清情况,围城期间,北京市局决定派刘涌、张廷帧、武创辰3人先遣进城,通过地下关系进一步了解伪警察局的情况。

刘涌回忆说: “我们几个人过去只去过太原、西安、延安等中小城市,没有来过北平城,是典型的‘土包子’、‘乡下佬’。1月25日黄昏,我们三人带着一名警卫员乘卡车经西直门进城,刚走不远,就看见有轨电车叮当叮当地驶来。我和张廷桢在抗日战争以前,都是铁路职工,但从没见到过这种不冒烟却也走轨道的车,感到非常新奇,就让司机同志停下卡车,我还特意下车去摸了摸电车轨道。”

进城后,他们住进西单教育部街的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内,这里的国民党要员都已跑了。白天,他们顺着绒线胡同走到前门公安街的北平市警察局,通过地下关系了解情况,晚上回来整理材料、研究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

那时警察局人的来源大致有几种:一种是骨干分子,他们大都是国民党中央警校毕业分配来的,都是科员或巡官官衔,有些是“中统”、“军统”特务;第二种是国民党接收留用的日伪警察,这些人中不少在日伪时期有罪恶;第三种是由解放区逃来的地主子弟;第四种是工人、苦力、贫雇农、家境贫寒的中学生等。这几类人中,除高级警官外,带家属的很少。小职员、勤杂工等绝大多数都在大伙房包饭吃。

“原以为他们的伙食很好,其实也很苦。在调查的几天里,我们几乎天天和他们一道吃窝头,啃咸菜,有时喝点白菜汤,根本见不到什么荤腥,伙食远不如解放区的好。”

闪电接管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9年8月 ,在北平市公安局外三分局(现东城分局)院内,分局民警欢送首任分局长慕丰韵到市局工作时拍摄的,前排中间席地而坐的是年轻的女民警,第二排中间位置应该是领导,新政权建立之初,他们为改革区街政权组织及公安局派出所做了大量工作,为公安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当日,北平市公安局全体人员进城,人数是公安大队728人,公安干部539人,暂住在西单教育部街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的大院里。当时人多床少,只能打地铺。不少同志打开背包往地毯上一铺,就以这样的生活开始了接管工作。

进城当天,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通知傅作义,要求国民党北平市市长刘瑶章、警察局代理局长徐澍及社会局局长温崇信三人到军管会所在地颐和园参加有关接管工作安排的会议。会议决定2月初开始接管,解放军首先进城维持北平市区的治安秩序,然后开始接管市政府及所属各局,警察局由谭政文率军代表接管。

2月2日上午,谭政文局长带领刘涌和冯基平、赵苍璧、曲日新4名处长和公安大队负责人张廷桢等十多人,在公安街国民党北平市警察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事代表的身份主持了仪式,宣布了对国民党警察局的接管。

马句在给彭真当秘书之前,也是接管干部。2月1日一天,他就随队接管了两个单位,一个是国民党第八区的区公所,另一个是北平市旧警察局第八区分局。挂牌的时候,马句特地准备了鞭炮,这样一放,市民都围上前来,趁机可以宣讲毛泽东订的《进京八项注意》。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9年,北平街头民警在救助一名乞丐。

2月18日,市公安局在前门内的16号大院正式办公,门卫也由旧警换成了公安大队战士。这半个多月来,市公安局共接管国民党警察机关单位32个,特务机构37个,三青团机关单位19个,可谓初战告捷。

值得一提的是,接管过程中,干部们虽然每天都要加班加点,但他们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窝头、小米饭、卤咸菜,身上穿的是粗布军装,脚上蹬的是解放区妇女做的“支前”军鞋,过着当时北平最低水平的生活。

西黄泥村“一百单八将”,接管北平公安局

1949年北平解放初,新街道政权未成立之前,北平市人民政府第八区、第一、第六、第十四保与外一分局第一、第六、第十四派出所成立户口联合登记处使用的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