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土地市場涼涼,北京卻一天賣了300億,怎麼回事?


多地土地市場涼涼,北京卻一天賣了300億,怎麼回事?


01

這週一(11月26日),北京土地市場出現盛況,一天拍出12宗土地,創下北京單日成交地塊數量新紀錄,合計建築面積134.5萬平米,成交總價316.5億元。

怎麼回事?不是說樓市下行嗎?土地市場怎麼這麼火熱?

實際上,北京這次是為了集中補充供給,因為它今年又沒有完成供地任務。

在這次集中供地之前,北京比去年成交面積下降了46%,成交金額下降了53%,供地只完成了25%。

跟北京類似的還有廣州,深圳,廈門,西安,供地計劃完成度都比較低,這些城市都在密集推地。


多地土地市場涼涼,北京卻一天賣了300億,怎麼回事?


就在11月,廣州共計掛出24宗地塊,出讓土地面積230.15萬平方米,起拍總價430多億元。

畢竟,賣地任務的完成與否,不僅涉及土地出讓計劃的剛性,而且切實影響到賣地收入。

02

有意思的是,這一波土拍,大型地產開發商參與度不高。

26號的北京土拍,萬科保利等積極佈局北京市場的大房企都沒參與。

而此前大家也紛紛對明年的樓市表示擔憂,認為明年放鬆調控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主動選擇了控制規模,加緊資金回款。

萬科和碧桂園,今年拿地的金額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碧桂園從1900億下降到1200億,而萬科從1500億下降到1100億。

國企卻成了主角。

北京土拍,參與者和中拍者基本都是國企或有國企背景:中建一局、中交、住總、城建、中鐵……

在廣州等其他城市也是如此。上週,廣州黃埔區出讓兩大地塊,拿地者分別為五礦地產、廣州地鐵。在廣州上半年的拍地榜單中,保利、越秀、華潤、中海都榜上有名,皆為國企。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樓市下行週期,開發商融資困難。民營房企普遍為“活下去”憂心忡忡,國企開發商則仍然有錢,不過考慮到他們一半經營,一半政策支持的屬性,也很難說就是堅定看好後市,也許只是幫助完成任務。

而且,現在土地溢價率走低,地價實際上降了不少。

03

說了這麼多,對房價有何影響?

今年土地供應沒有完成,會不會影響供給,從而造成價格上漲?

其他地方不好說,至少這個擔心在北京不會出現。

截至目前,北京合計有29個限競房項目取得36期預售證,合計提供商品房限競房源1.74萬套,達到了202.5萬平米。而2019年限競房住宅入市最少460萬平米大約4萬套。

也就是說,2019年,是北京樓市供給的大年,將比今年的限競房供給增加一倍還多。

而且,在買漲不買跌的情緒帶動下,樓市觀望氣氛濃重,流動性其實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

截止11月11日,北京限競房一共網籤才3000多套,只佔今年供應的17%,剩下的都是庫存,也就是說今年沒賣掉的就有1.4萬套,再加上明年的4萬套,要是還是按照這個速度賣,一年賣3000套,這2年的限競房,就夠賣20年的。

只要堅持調控不放鬆,供給多了,就會有優惠的空間,目前北京房價已經比最高點跌去了20%,明年大概率繼續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