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童盜奶奶4萬看病錢”留守兒童該如何教育

日前,陝西發生了一起“盜竊案”。陝西漢中9歲男童豪豪(化名)趁奶奶住院之際,先後十餘次將4萬元拿出分給3名玩伴吃喝、買玩具並充值網絡遊戲。

今年52歲的周女士因髖關節股骨頭壞死住進了醫院,住院前從銀行取了10萬元用於看病,去醫院時帶走了5萬元,剩下5萬元藏在了家裡一把靠背椅的夾層中。因為怕錢被偷,手術前周女士給孫子打電話讓孫子摸一摸錢還在不在,孫子告訴她錢還在。手術後周女士回到家中,因為帶走的5萬元沒有用完,周女士一直沒有查看椅子夾層中的錢,直到一個月後鄰居借錢,她去取錢,發現椅子夾層中的5萬元僅剩1萬元了,周女士趕緊報了警。

警方調查後,確定周女士上小學三年級的孫子豪豪有重大嫌疑,但是周女士信誓旦旦的說孫子很聽話,不可能是孫子拿的錢。警方只能進行側面調查走訪,得知豪豪最近經常拿著百元大鈔購買零食和玩具,並分給同學充值網絡遊戲。經過溝通詢問,豪豪最終承認,奶奶藏的4萬元都是他拿走的。除了這4萬元,周女士藏在衣櫃裡的3600元現金也被豪豪拿走分給了同村的三名小夥伴。

由於四人均屬未成年人,經民警協調,其他三人家長賠償了周女士被拿走的錢。

此次事件,四名未成年人均屬於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溺愛孩子而又疏於管教,是此次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由於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基本都是由爺爺奶奶來照顧,老人家對於不能享受到父母呵護的孫輩給予了更多的憐愛,而過分的憐愛就演變成了溺愛,對於孫輩的一些過分要求也都儘量滿足,導致這些兒童對世界觀價值觀的認知產生了偏差,孩子們認識不到錢的數額代表的意義,100元的大鈔在孩子們眼中也就是一張可以換來玩具、美食的紙,根本意識不到父母掙錢的不易。而老人和孩子過大的年齡差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感情寄託發生了偏差,現代社會的手機電腦十分普遍,網絡遊戲更是隨處可見,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對於圖畫精美的網絡遊戲的吸引往往無法拒絕。

筆者認為,我們面對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對於學校,應該加強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告訴孩子們家長的不易,增加孩子們的家庭責任感,開展一些愛家活動,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增加孩子的感恩之心;對於在外打工的父母,面對孩子們缺失的父母之愛,雖然不能經常回家,但是至少每週給家裡打個電話,關心一下老人孩子,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等方面提出一定要求給予一定鼓勵,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一直都在;對於老人,照顧孩子的同時更要理性關愛,而不是溺愛,老人照顧孩子很辛苦,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一點老人的負擔,給孩子講一些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

河間市龍華店鄉 黃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