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忽略了這些用光基礎


肖像用光本質上是用光來表現一個人的個性和麵部特徵。 真正理解用光意味著就像運用光圈和快門的關係那樣熟記於心,利用它們去創造,去實現想法,瞭解了這些燈光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運用在任何場景裡。

主光:布光中佔支配地位的光,也常稱為“基調光”或“造型光”。主光決定著片子的“調子”,它的位置也會產生高光和陰影所形成的造型輪廓。 輔光: 畫面上起輔助作用的光被稱為輔助光或輔光,畫面上人像的各部分的細節層次的多少是通過輔光來控制的。輔光又分為陽輔光和陰輔光。陽輔光的作用是在亮部和暗部之間明暗交界線之間增加過渡層次;陰輔光的作用是給暗部增加層次細節。

正面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面,隨角度高低分別稱“為平射光、順光和高位順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攝體令人感覺明亮,但立體感較差,缺乏明暗變化。


前側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側光。前側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氣和立體感。

側光:又稱90度側光,側光下被攝體呈陰陽效果,是一種人像攝影中富於戲劇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強烈對比。

後側光:又稱“側逆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側後方,能使被攝體的一側產生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加強畫面的立體感、空間感。

逆光:又稱“背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後方,逆光能使被攝體產生生動的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使畫面產生立體感、空間感。逆光構圖很重要的一條是使畫面產生深色背景,否則輪廓線就不醒目。

頂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陽光、頂光會使人物臉部產生不討巧的濃重陰影。 腳光:光線來自被攝體的下方,常用於醜化人物的一種燈光方向。自然光中沒有腳光的光位。

眼神光就是人物眼球上形成的微小光斑,這個小小的光斑可以使眼睛生動傳神,幫助你刻畫人物的神態,它是人像攝影的特殊手段和點睛之筆。仔細觀察很多大咖拍攝的肖像,一定是有眼神光的。

蝴蝶光或稱派拉蒙光,這個布光的命名,來自於鼻下所製造的蝴蝶形對稱的影子。興起於1930年代;光源設定在相機後的正上方,會製造出面頰與下巴的陰影,因此會更突出兩頰顴骨,並且讓面孔看起來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對象的魅力,所以並不是十分適合圓臉和有深邃眼窩的人。


環形布光是在派拉蒙布光基礎上稍加改動而成的,非常適合拍攝常見的橢圓形面孔。將主光放置的高度降低,並向距離主體更近的方向移動,這樣鼻子下面的陰影會在面部有陰影的一面形成一個小圓圈。主光源稍高於眼水平,鼻子的投影並不會與面頰陰影相連,而是稍稍朝向下,同時光源也沒有過高,以致失去眼神光。

倫勃朗光是人像攝影中獨特的一種布光效果。它的基本光效是:在人物正臉部分形成一個三角型的光斑,因此也稱作三角光;分別由:眉骨和鼻樑的投影,及顴骨暗區包圍形成。

分割布光就是把面孔一分為二,一面光,一面暗,會營造出較強烈的戲劇感,適合個性或氣質較強的人物。例如藝術家、音樂家等,當然這種光的陽剛味也會較重。 要製造這個效果,就是把光源以90度置於對象的左邊或右邊,根據不同的臉型可將燈光稍稍移前或後。需注意的就是布光須跟隨拍攝對象的面孔而改變,頭部有轉動的時候,燈光也應跟隨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