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夜景人像支招

一般而言,夜景人像拍摄难度比较高。在夜晚,自然光降低到最低或消失,人物的照明完全要依靠人工光,而自然的人工光线(路灯、橱窗灯、店灯)色温比较复杂,同时照明度也很难满足人像合理曝光的需求。因为,往往一个场景会有多种光源照射,处理不好就会显得非常杂乱。

如果采用户外的摄影灯具拍摄,又会面临器材笨重、摆放麻烦的问题,在人像摄影的范畴里,人工布光与模特自然状态的抓拍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人工布光的位置固定下来的同时,也在角度、光比等方面对模特的自然表达形成了限制,很多随机的、表露特定情绪的瞬间和多变的拍摄角度,会由于相对固定的布光而被迫牺牲。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如何在夜景中靠自然光完成拍摄。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 夜景人像的拍摄时间选择

夜景人像的最佳拍摄时间是在黄昏华灯初上的时刻,这个时刻随着季节有所变化,如果是夏季,可以选择在19:00左右。华灯初上是指街道上的路灯开始亮起来了,而天空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这时的天空不会是一片死黑,还有淡淡的天蓝色,整体的画面会让人感觉更富有层次。如果天色全部暗下来,就会感觉层次有较多的丧失。这也是拍摄夜景风光的最佳时间。

  • 拍摄夜景人像的相机设置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模式

光圈大小:设置为镜头的最大光圈值

夜景的现场光一般都处于低照度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用最大光圈来保证快门速度。在这个题材上,对相机和镜头的要求提升了很多,弱光下的大光圈镜头的不俗表现,也是让很多发烧友不遗余力升级镜头的最大动力。

感光度:设置为400~800

为了保证安全快门速度(所用镜头焦距的倒数),在光圈开到最大的前提下,要通过感光度的设置来提升快门。由于是唯美人像摄影,要尽量获得较高的画质,所以除非极端情况,感光度尽量设置在400~800之间。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 曝光补偿

当光圈、感光度设置完毕以后,在拍摄的过程中,主要的调节参数就是曝光补偿了。通过针对不同的光线情况设定增减,以拍摄出不同影调的作品。一般,初学者可能会认为拍摄夜景需要提升曝光补偿以得到更多的细节,其实在更多的时候,应遵循“白加黑减”的曝光原则。

由于夜景大部分处于暗部较多的弱光环境,相机的测光系统为了保证曝光处于正确的灰度,会自动提升曝光量,从而使画面暗部过亮。实际上,这时相机降低了快门速度,使得拍虚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同时,夜景人像独特的味道也丧失掉了。

夜景人像并非要拍亮,合理的暗度正是夜景人像独特的魅力所在。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合理理解曝光,保持夜景应有的光影范围

夜景人像的特色就在于夜色的独特弱光效果,通过曝光控制合理表现这样的特征,而不是根据相机的自行判断,把暗部提亮。

充分利用夜景的环境光源

夜景尽管属于弱光环境,但仍然可以找到可利用的人工光源,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让人物得到理想的补光。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不同的取景范围,带来不同的环境感染力

环境人像的拍摄理念就是让人物和场景充分融合,互相衬托,通过不同的取景构图,随着场景交代得越来越充分,画面交代得情景也越来越饱满。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夜色阑珊,夜景环境人像的拍摄

拍摄的时候,远处的灯光虚化突出了夜景环境的特色。模特头顶的光线来自街道边路灯的照射,位置的选择也是有事先考虑的。

好啦,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记得去多多实践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