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提到印度的近现代的史,必然绕不开圣雄甘地。甘地是争取民族独立的领袖,也是开国元勋,被称为“国父”,然而印度独立不足半年就遭到了刺杀身亡,令人唏嘘。

甘地,1869年出生于一个吠舍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土邦的首相,按照森严的种族等级,甘地的身份并不高贵。在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下,甘地过着循规蹈矩、苦行僧一般的生活。19岁那年,甘地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渡英国求学,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获得了律师资格证。学成归来后,作为律师去屡受挫折,当得知在南非有个案子要处理时,他义无反顾来到南非,当发现南非种族歧视根深蒂固,自己饱受歧视,甘地决定领导当地人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也是在这段期间逐渐形成了“非暴力”的思想。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开始各地奔走,宣传自己非暴力斗争主张,寻求印度获得更多的自治区,不过英国殖民者却采取了血腥镇压。伴随着印度全民反英情绪高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更加成熟,虽然甘地先后15次被英国逮捕入狱,但他的非暴力抵抗思想被印度人普遍接受,最终迫使英国让步。二战结束后,内外交困的英国答应了印度独立的要求。不过由于印度教和穆斯林信仰的巨大分歧,最终巴基斯坦从英属印度独立了出去。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印巴分治”是印度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国土被一分为二,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当时包括东巴和西巴)。说道“印巴分治”必须提及三人,一个是英国驻印末任总督蒙巴顿,一个是“巴基斯坦之父”真纳,还有一个就是甘地。其实在最初英国殖民者依旧希望印度作为一个整体而独立,而当蒙巴顿来到印度后,亲眼目睹了印、穆两派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开始寻求和真纳、甘地两方的领导人进行周旋解决。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在1947年4月,蒙巴顿先后与真纳进行了6次会谈,但真纳对统一无动于衷,并表示如果巴基斯坦不能独立,将诉诸武力解决。眼看着分裂已无可挽回,两个月后蒙巴顿抛出了著名了“印巴分治”方案,为了避免内战爆发,甘地无可奈何的选择了接受,将旁遮普与孟加拉两地分割了出去。就这样巴基斯坦在8月14日独立,印度次日宣布独立。那么,真纳为何坚持要让穆斯林的巴基斯坦独立呢?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真纳比甘地小7岁,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富商家庭,和甘地一样曾远赴英国留学取得律师资格,真纳在接受西方的教育后,不仅喜欢西装革领,并且爱喝酒吃猪肉(后者是禁忌),已经是个非常世俗化的信徒。真纳在最初也是希望印度能保持统一,但他反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纲领,认为非暴力的思想来自于印度教,有反对穆斯林的倾向,最终他坚定站在了穆斯林这一方。巴基斯坦独立后仅一年时间,真纳因患病早逝。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在印巴分治实施过程中,由于英国非常粗暴的划分了两国的界限,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宗教和民族成分,最终酿成了大祸。印巴独立后,双方还来不及庆贺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教派冲突,因为巴基斯坦得到的国土是穆斯林和印度教混居的,双方在街头巷尾各地激战,血流成河,造成50多万人惨死,几百万人沦为难民,形同于宗教屠杀。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到了1948年1月,这种教派的冲突危机蔓延到了加尔各答,甘地号召两派团结起来,多次进行绝食的无声抗议,最终让新德里政局逐渐稳定起来。然而当巴基斯坦出兵克什米尔地区消息传来后,两国随时将兵戎相见,印度为此扣押了原本要转交给巴方的5.5亿卢比,甘地为了团结和稳定,再次进行了长达121小时的绝食,最终迫使尼赫鲁让步。

此人被称为国父,赶走殖民者却让国土一分为二,建国五月后被刺杀

但印度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认为甘地在出卖民族利益,需要为分治负责,必须除之而后快。1月30日,甘地去新德里比尔拉大厦参加晚祷会,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向甘地行礼,在甘地回礼时突然拔枪,对准甘地胸膛连开三枪。甘地倒地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去世了。高德西开枪后并没有逃跑,在逮捕后被判处了死刑。在审判前,高德西辩解称“甘地是印度之父,可是他并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我代表印度之母夺走他的性命!虽然我罪有应得,可是我深爱着印度。”在行刑前,甘地亲属曾为高德西求情,但被尼赫鲁拒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