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 “两微一网”大多成为摆设?看懂它,就看懂品牌运营

能看懂这篇文章,意味你既懂品牌,又懂自媒体。

“两微一网”是指公司为宣传自己品牌形象而开设的对外展示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正如,公司的办公大楼,在互联网平台上,各企业都有个自己的“门脸”,以便外界能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许多公司,包括一些大中型企业,或集团化运营企业,都已经完成了“两微一网”的标配,但是,其运营和维护,简直糟糕透顶,要么成为一种摆设,要么成为一种自娱自乐,少有把“两微一网”运营得“活色生香”,并留给公众深刻印象。

相比自媒体运营团队,这些企业的“两微一网”可谓资源独厚,因为稍规模一点的企业,都成立有品牌部门或企业文化部门,总部团队成员由1-10人规模组成,岗位精细,并分工明确,但如此优质构架和优质的人力资源,却没有很好地被利用和开发,原因在哪里?

第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定位问题。要么定位不清晰,要么定位太“清晰”,但与其说定位太“清晰”,不如说太缺少创新。

“两微一网”的展示平台功能定位,把“两微一网”给框死了。展示是有什么,就展示什么,不考虑受众的层次和喜好,一味把自己的信息挂在平台上,至于有多少人前来观看,那就不是企业的事了,反正品牌管理部门或企业文化部一般都是企业花钱的部门,是企业的服务部门,没有业绩考核方式,领导有交待,部门就完成维护更新任务即可。说白了,就是缺少“两微一网”市场运营能力。而自媒体恰恰相反,它必须考虑受众的口味和喜好,而不断生产充满“迎合”口味的内容。

其实,如果运营得力,“两微一网”可以为品牌传播省不少钱,但大多数品牌负责人和企业当家人根本没有算这一笔账,或者根本不会算这笔账,也不屑于算这笔账。所以,这么好的资源,白折浪费,着实可惜。老板可能不会管,因为老板管不了这么细,但部门负责人又不是老板,作不了主,因为在自己企业的官方平台,说些无关企业的话题,这完全需要勇气;再加上品牌建设本来就是一个需要老板挂帅的部门。

我们知道,品牌资产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得好,比企业的有形资产要“值钱”得多。可口可乐的负责人不是说过么一句话吗:如果把全球的可口可乐厂家全部烧了,可口可乐立马可以重新再造一个,因为其品牌价值摆在那儿。

对于“两微一网”已经建立,但闲置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有等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消息传播不出去。有企业形象宣传和产品品牌宣传时,不得不花大量的银子,去其他公共媒体去投放广告,有些甚至去人家自媒体去投广告,实在是太可惜。

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建设轻运营。无论是关于品牌文化建设,还是产品展示,企业与市场大多数是脱节而存在的。很多企业“两微一网”更新维护的方式无非是两种:本企业日常动态的跟踪;行业信息的摘录归类。但“两微一网”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如果运营得好,完全可以有再造再塑品牌的能力。

其实,关于“官网”的功能,可以满足于以上两个功能,但对于“两微”则完全可以借助现有人员,进行有效运作,成为自媒体界的大V。现在微信公众号,大多数是两种命运,一种是个人运营后,成规模后一个人难以支撑,于是扩充人员再公司化;一种是公司已经拥有公众号,让现有人员进行信息更新,运营都中是一种说法。

可是,微信公众号只是自媒体形式的一种,像各大自媒体平台的,企业自媒体号入驻很少,尽是一些专做自媒体的团队运作。

举个例子吧,有没有今日头条号——万达、百家号——万达、企鹅号——万达,都没有!因为所有企业品牌建设者都没有这个权限,也没有这个创新意识,而恰恰相反,它们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自媒体所需要的文案、美编、视频制作、摄影摄像编导等,无一不全,闲置那儿,实在可惜。

你的企业,有种以企业的名义开设自媒体吗?

为什么公司 “两微一网”大多成为摆设?看懂它,就看懂品牌运营

万达公众号是众多企业公号运营较为成功,目前拥有十万计粉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