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公司 “兩微一網”大多成為擺設?看懂它,就看懂品牌運營

能看懂這篇文章,意味你既懂品牌,又懂自媒體。

“兩微一網”是指公司為宣傳自己品牌形象而開設的對外展示平臺,包括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正如,公司的辦公大樓,在互聯網平臺上,各企業都有個自己的“門臉”,以便外界能瞭解企業的基本信息。許多公司,包括一些大中型企業,或集團化運營企業,都已經完成了“兩微一網”的標配,但是,其運營和維護,簡直糟糕透頂,要麼成為一種擺設,要麼成為一種自娛自樂,少有把“兩微一網”運營得“活色生香”,並留給公眾深刻印象。

相比自媒體運營團隊,這些企業的“兩微一網”可謂資源獨厚,因為稍規模一點的企業,都成立有品牌部門或企業文化部門,總部團隊成員由1-10人規模組成,崗位精細,並分工明確,但如此優質構架和優質的人力資源,卻沒有很好地被利用和開發,原因在哪裡?

第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定位問題。要麼定位不清晰,要麼定位太“清晰”,但與其說定位太“清晰”,不如說太缺少創新。

“兩微一網”的展示平臺功能定位,把“兩微一網”給框死了。展示是有什麼,就展示什麼,不考慮受眾的層次和喜好,一味把自己的信息掛在平臺上,至於有多少人前來觀看,那就不是企業的事了,反正品牌管理部門或企業文化部一般都是企業花錢的部門,是企業的服務部門,沒有業績考核方式,領導有交待,部門就完成維護更新任務即可。說白了,就是缺少“兩微一網”市場運營能力。而自媒體恰恰相反,它必須考慮受眾的口味和喜好,而不斷生產充滿“迎合”口味的內容。

其實,如果運營得力,“兩微一網”可以為品牌傳播省不少錢,但大多數品牌負責人和企業當家人根本沒有算這一筆賬,或者根本不會算這筆賬,也不屑於算這筆賬。所以,這麼好的資源,白折浪費,著實可惜。老闆可能不會管,因為老闆管不了這麼細,但部門負責人又不是老闆,作不了主,因為在自己企業的官方平臺,說些無關企業的話題,這完全需要勇氣;再加上品牌建設本來就是一個需要老闆掛帥的部門。

我們知道,品牌資產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運營得好,比企業的有形資產要“值錢”得多。可口可樂的負責人不是說過麼一句話嗎:如果把全球的可口可樂廠家全部燒了,可口可樂立馬可以重新再造一個,因為其品牌價值擺在那兒。

對於“兩微一網”已經建立,但閒置的無形資產,許多企業,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有等到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消息傳播不出去。有企業形象宣傳和產品品牌宣傳時,不得不花大量的銀子,去其他公共媒體去投放廣告,有些甚至去人家自媒體去投廣告,實在是太可惜。

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重建設輕運營。無論是關於品牌文化建設,還是產品展示,企業與市場大多數是脫節而存在的。很多企業“兩微一網”更新維護的方式無非是兩種:本企業日常動態的跟蹤;行業信息的摘錄歸類。但“兩微一網”的功能遠不止於此,如果運營得好,完全可以有再造再塑品牌的能力。

其實,關於“官網”的功能,可以滿足於以上兩個功能,但對於“兩微”則完全可以藉助現有人員,進行有效運作,成為自媒體界的大V。現在微信公眾號,大多數是兩種命運,一種是個人運營後,成規模後一個人難以支撐,於是擴充人員再公司化;一種是公司已經擁有公眾號,讓現有人員進行信息更新,運營都中是一種說法。

可是,微信公眾號只是自媒體形式的一種,像各大自媒體平臺的,企業自媒體號入駐很少,盡是一些專做自媒體的團隊運作。

舉個例子吧,有沒有今日頭條號——萬達、百家號——萬達、企鵝號——萬達,都沒有!因為所有企業品牌建設者都沒有這個權限,也沒有這個創新意識,而恰恰相反,它們的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從自媒體所需要的文案、美編、視頻製作、攝影攝像編導等,無一不全,閒置那兒,實在可惜。

你的企業,有種以企業的名義開設自媒體嗎?

為什麼公司 “兩微一網”大多成為擺設?看懂它,就看懂品牌運營

萬達公眾號是眾多企業公號運營較為成功,目前擁有十萬計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