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章宇:我想把自己放在角色裡

從《大象席地而坐》到《我不是藥神》再到《無名之輩》,2018年無疑是章宇在影視行業裡嶄露頭角的一年。憑藉《我不是藥神》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參演的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最佳劇情長片,他飾演的混混頭子於成,臺詞念得極有味道讓人印象深刻;而緊隨其後的11月,電影《(無名之輩》的一致好評又讓章宇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就在眾人爭相追捧他的時候,他反而願意將自己“藏起來”。《我不是藥神》大火之後,很多人在章宇的微博上誇讚他把黃毛演得太好,而他只是淡淡地在微博上寫下:“撿了角色的便宜,沾了電影的高光。”他對於表演之外的這些事提不起興趣,不享受。在他看來,自己做的要比說的好:“語言有時候過於蒼白,還不如把自己放在角色裡。

就像《無名之輩)上映前的宣傳期裡,章宇幾乎缺席了所有的路演,那時他在貴州專注拍攝新片,與外界幾乎處於失聯的狀態。他更擅長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釋放在角色裡,這是他熟悉的領域。

“無名之輩”章宇:我想把自己放在角色裡

章宇對於塑造角色,總有種偏執,希望耗盡一切去打磨。《我不是藥神》中,章宇剖析黃毛的性格,覺得這是一個帶著壓抑和沉重情感的角色,於是章宇主動跟導演文牧野說,要讓黃毛開口次數降到最少。文牧野聽從了章宇的建議,全片黃毛臺詞只有11句,沒有過多表情,他完全依靠肢體表演和眼神傳遞給觀眾情感。《無名之輩》裡最後一場戲,當煙花騰空升起,章宇飾演的胡廣生卻在車中掙扎著扣下扳機。胡廣生用這種兩敗俱傷的方式,將自己活著的尊嚴和不甘心,暴露在這個世界面前。

翻開章宇的履歷表,他以往塑造的角色中不乏出身於底層的人,但他不同於黃渤、王寶強所塑造的自帶喜劇笑料的底層人物,章宇所塑造的底層青年帶著與生俱來的困境和宿命,卻又用自己的方式掙脫宿命的牢籠。

章宇說自己很慢,不喜歡趕著拍戲,對劇本有著自己的判斷。我不是藥神》大火之後,他一連拒絕了20個劇本,因為“無法相信那個角色”。對於章宇而言,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和自己本身的閱讀、情感甚至是人性的考察與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那些角色在衝破命運的枷鎖,在自己的生活裡,也有過同樣的思考和選擇。他不管電影的投資,也不為名利,只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演戲。

王傳君說是章宇教會人要學會與自己獨處,他則說自己是一個很懶散的人,必須大部分時間閒著,按自己的節奏去生活去表演。或許正是因為章宇熱愛生活裡那些最平常的煙火氣,那些對生命的珍重和人性的思考,才能讓他將人物塑造得真實而有血有肉。

就像當有人問他現在最嚮往的生活是什麼時,他認真地想了很久,輕飄飄又斬釘截鐵地說了四個字:“吃好,睡好。”

(文章摘自《意林作文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