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不管是否願意承認,事實上,灣灣的經濟和文化都曾比大陸早熟個十年二十年。也因此,當大陸經濟騰飛,文化上急於尋找傳統之根時,對岸的豪傑之士,是作為我們的“老師”集體登陸的。這裡的“老師”,有林青霞、鄧麗君,有李敖、余光中,有富士康電信詐騙,當然還有作為企業導師的陳安之及曾仕強老先生。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俱往矣

這裡面,三十年過去了,俱往矣,惟故去未久的曾仕強先生依然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擁躉遍佈四海,凜凜猶生。你要腹誹幾句不怎麼好聽的實話,都不免被株連牽扯,得到很多“聖人之徒”贈送“鏟倫常”、“滅文化”、“禽獸行”之類的惡名;但他也確實一路走來走回,都受到很多非議,騙子、神棍什麼的指責至今不絕於口。

在我們這裡,想昂頭挺胸說幾句真心話,如今還是難事。好像有遠古文化殘餘的習性,總有無數的人要強迫著你跟著磕頭碰腦。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已經墮入了是非,陷進了口角,也落了下乘,所以在無知無畏強解幾句曾仕強先生何以會譭譽參半之前,我要先跟謾罵的朋友講,“隨便你來”!


1,作為“國學大師”:學院研究學者和江湖文化“術士”的分歧?

曾先生如今的文化身份,是作為“國學大師”示現的。但是他的這個徽號,主要是來自民間認證,而非學院學者們的印可。甚至可以說,說他是騙子、神棍等流言,主要也來自學界中人。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曾仕強先生(1934年-2018年11月11日)

曾先生是緊隨所謂“國學復興”的時代潮而崛起民間的。他自1990年首次到大陸開講,至2016年因病入院,在大陸講學近27年,開辦講座千餘場,寫的書籍近百部,其名號幾乎婦孺皆知,但是他確實從未曾靠過硬的學術著作在大陸學界佔有一席之地。雖然講的是“國學”,但他在學界,給人的觀感,和饒宗頤等先生是不一樣的,而更近南懷瑾先生一路,是為文化界“江湖術士”。

比如,他的名言, “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是定數”、“你的小孩來你們家投胎,要麼就是報仇來的,要麼就是報恩來的”、“人死了以後,魂是歸在家裡的神主牌,而魄是埋葬在墳墓裡面,魄它是一陣子它就沒有了,當身體腐爛了以後,魄就不見了”等等,不衫不履,非道非佛,亦儒家亦神漢,學院的教授確實是不會這樣“神神叨叨”的;比如,他的著作,從《人力自動化》、到《胡雪巖的啟示》,再到《易經的奧秘》,多至數百本,涉及的學科也五花八門,銷量是匪夷所思的龐大,但他所寫的這些,確實有不曾為海內外文史研究學界所承認過,文史學科論文若引用他恐怕會被視為離奇;就連他本人,據說早年也在臺師大兼職過,也到過各名校給學生作演講,但是正經的學界論壇也不大會邀請他親蒞。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常年為國內總裁精英們講管理學的曾仕強先生

曾先生講的這些,不是說他不好,而是說從學術規範來講,是不嚴謹的,是缺乏深度的,是忽視學術譜系的,大概也因此,學界中人不會看重他的東西,甚至嗤之以鼻,覺得難等大雅之堂。而他本身的言說對象,近20年來,也確實主要針對電視機前的百姓大眾、企事業幹部、商業總裁等等,連他登臺過的最具公信力的“百家講壇”節目,說白了也並非嚴肅的學術平臺,只是啟蒙的平臺,聽眾均是普通大眾,內容也相對淺顯易懂,論易也好,講論語也好,談管理也好,說胡雪巖也好,解釋的主觀性都極強,甚至偏雞湯,門外漢勞累之餘,聽一聽,增長見聞,好處多多,那些歸納出來的處世智慧,妥妥都是乾貨,完全滿足了大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可在學院的學術精英們看來,曾先生講述的這些,不免曲解原意、誤解經典、禍害他人,有些人對他貶斥,也就很好理解了。

這個分歧,從大的層面講,實是文化的差異、教養的差異、觀念的差異導致的,很難明辨是非曲折。但是,若說曾先生能影響到的人,主要是喜聞樂見的大眾百姓,而非中國的文化精英,大概也是無誤的。


2,作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紙上談兵的“面面俱到”與實踐上的“屠龍之技”?

曾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名頭,號稱是“中國式管理之父”。中國畢竟是個文化之邦,娛樂圈搞個什麼“搖滾教父”之類的也就算了,但是在文化行業以“之父”名世的,他確實可能獨一無二無與爭鋒。你要當所有中國人的“父親”,自然也得忍受億萬“兒孫們”的索債,理所當然地,外界的很多批評也就來了。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商業與謀略

據我所瞭解到的資料,曾先生首度揭櫫“中國式管理”這一旗幟是在1979年。當年,他到新加坡,一次演講中,他提到了這一概念。他說,中國的人文習俗與西方有極大的差異,不能一味地追隨和仿效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應採用中國人自身的方法來化解中國人自己的問題,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而他往後受到的指責,大概也是在於說,他講企業管理口若懸河,實際從未參與過一天的企業事務,是紙上談兵的“屠龍之技”。這些人會認為,企業管理最重的是“實踐出真知”,有實踐才有話語權,那些問題是需要通過親身參與才能證明是否可行。而曾先生理論倒是一套接一套的,但實踐全無,這種宣講就是假把式,聽著豁然開朗,但根本就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也不合很多企業實際情況,所謂“中國式管理之父”實是一個“大忽悠之父”。普通人聽著樂樂就好,真的搞實業的人,信奉那一套,別說掙錢,只會關門大吉。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而且,還會有很多抱有現代價值立場的人,會非常反感他,認為他所謂的“管理之術”,實際是“管人之術”,講的東西是觀念和文明的倒退。比如,他的中心主旨,即所謂“天地人企業管理思維”,本質上就是儒家三綱五常的那一套,講論語也好,易經也好,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他的核心觀點,即所提倡“圓通式”的人際關係,教導人們如何在中國文化社會背景中游刃有餘,不至於流於缺失道德底線的圓滑,實際是在變著法子專門教唆人如何掩飾自己,如何猜透別人,如何當主子,如何當奴才,在儒釋道等高大上明目下掩蓋的是非常陰暗的傳統厚黑學。

曾先生反感“西方管理學”,覺得西方人就事論事、黑白分明、講究規則是很淺薄的、不解人性的職業化弊端,故而要抬起“中國式智慧”的大旗。但是他搞得這些東西,再想想,其實都是過去三教九流的東西,都是我們拋棄的暗黑的什物,雖然他也說了“動機要純正”,但是動機這東西如何可以讓商業人士始終“純正”,確實又是他拿不出藥方的。可以說,圓滑世故的“傳統智慧”,並沒有讓中國誕生出現代文明,中國人恰缺的是明辨是非,而不是“圓融通吃”。說白了,他的這些東西,百姓聽個樂乎,屌絲免費取點發財麻醉劑,而一些精明的企業家會樂此不疲,無非是覺得拿錢去泡夜總會,還不如聽這個老頭聊幾句文化,特別是順便還能結實一票有錢人,連個人脈。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中國企業家最喜歡見到的幾位大師。圖片源自網上,侵權刪

要我說,曾先生是不是“神棍”,不必要亂貼標籤,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就好,他又沒騙你錢財對不對?但是,“中國式管理之父”這個名號,他確實不該樂乎乎攬著。以孔夫子之聖明,生前也只敢以“師”行世,萬不敢弄個“之父”的大名頭出來。


3,作為“易學大家”:是真才實學還是徒負虛名的爭議?

如今大陸,國學是熱了,連周易都成了地鐵人手必備良書。尤其企業管理層、總經理、總監什麼的,最喜歡這套,手上帶串大珠子,再在辦公室或者飛機上擺本《道德經》、《周易》這些書,非常有文化,極其有面子。

曾先生是專攻企業管理和管理人員的,自然更是其中大師。他平日裡行走江湖,確實還有一門時時自詡的看家本領,就是《易經》之學。他老人家,論面相從容安穩,講氣質羽扇綸巾,確實像是神通易理的大師,有一份智慧老人的氣場如影隨形。但是,他的易學素養的備受詬病,卻又是從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的。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曾仕強先生的收費視頻常年是爆款

他的易學,一般而論,從學術上講,硬傷很多,甚至都不上傅佩榮的講解更見功底。他講易,說來說去都是附會的一些處事方法、為人智慧一類,但對作為易學核心的卦符象辭之類非常隔膜,常有錯解。比如,有易學家指出,他《易經的奧秘》講《鹹》卦,該卦辭據卦象三個陽爻凝聚有力,他的精解卻說是“人心感應,天下和諧”,完全是在《彖辭》與《象辭》中和稀泥,與卦辭主旨明顯走偏,屬錯解卦辭;

再比如,《豐》卦是陰爻佔據尊位之指,寓意女人或小人犯上作亂,文王的卦辭與周公的象辭解釋本已不同,但曾先生精解為“照察實情,用刑懲惡”,就是完全拿象辭替代卦辭含義,錯解卦辭思想,諸如此類,比比皆是。曾先生的易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將《易》雞湯化燉煮,比如你為什麼和別人相處不好,為什麼鬱郁不得志,為什麼還單身,為什麼不快樂等等煩惱,他總愛輕巧地說領悟易經的道理,很多問題就可化解。這哪裡是“易”?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國學”文化的盛行,也更奠實了曾仕強先生的“大師”地位

也就是說,一方面,曾先生雖然與人以“易學大家”的形象,也確實有他人難及的啟蒙之功,深入淺出,輕鬆幽默,讓無數原本對周易一無所知的普通人得以慢慢培養出對周易的興趣,進而親近文化傳統;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易學功夫在很多專究易理的人看來,是有很多問題的,作為《易經》入門可以,但要真正學好《易經》,還尚需旁涉博覽,不要草率的以為曾先生所講就是《易》學全部。圍繞他的非議分歧,主要還是源自於普通大眾和專業人士的看法不一致吧。

要我說,周易博大精深的,曾老先生能講的深入淺出,絕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水平的,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有著普及的無量功德。而且他的易學講說,原本就不是要談什麼高深的學問的,他是將他一輩子的學習、積累、研究、總結,借說易雅俗共賞地傳達開來的,可以給人無限啟發。他可能說不上是正統的學者,但“神棍”、“騙子”這樣的汙衊絕對不該成立。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走進地方醫藥公司指導工作

總之,不管別人如何說,我個人覺得曾先生的人生是深通易理的。今年年初,曾先生在微博發文談自己得癌症後的感想,跟一般不同的是,他始終沒有高呼克服頑疾云云,而是選擇了全面的、平和的調理,在生死麵前不動聲色,保持平常心,最後安詳辭職世,這是真修行,也是真正的易學者本色。

古人講, “橫劍攻於技,以求其利,是為捭;縱劍攻於勢,以求其實,是為闔;捭闔者,天地之道也”,曾先生的一生都是智慧的。雖然多年前,曾先生就單單靠版稅收入以780萬元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位,但是他也早有言在先,他一生不造神,不聚眾,不斂財,從不講任何東西,只是把你心裡的東西說出來而已。

談曾仕強:從“國學大師”到“中國管理學之父”,高人還是忽悠?

告別人世前夕的曾先生

你說他是“騙子”也好,是“神棍”也好,以他的知人論世之能,冷眼看穿之智,哪裡會在意呢!

冬日閒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