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快過年了,各大品牌都開始發力,從“啥是佩琦”開始大打溫情牌,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苦苦守候孩子回家的老父親老母親形象,和一個又一個一開始熊的不行最後流著淚擁抱爸爸媽媽的“不孝”子女。

但是看了兩三個之後,突然有些負面情緒:這些廣告的意義究竟在哪?我們的父母真的有這麼可憐嗎?我們的新年,真的要靠反轉的理解和眼淚陪襯嗎?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啥是佩琦”里老父親站在貧瘠的黃土坡上聲嘶力竭的問孫子啥是佩琦,手機破舊,天線掉了,通話也結束了。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父親滿臉溝壑,穿著灰撲撲的衣服,除了牽掛孩子和孫子,似乎沒有任何念想。哪怕讓人覺得有些瘋狂的挨家挨戶詢問,到村裡的廣播站廣播,也要知道啥是佩琦。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同樣感人的橋段也出現在了蘋果xs的宣傳片裡,由知名導演賈樟柯坐鎮,結果還是換湯不換藥的:父母一心為孩子——孩子不領情/很辛苦/不知所以/——揭秘結果父母的良苦用心(大多是和城市格格不入的小細節)——孩子恍然大悟,微笑,哭泣,擁抱父母學會感恩。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以及“啥是佩琦”導演新作,不如說是“啥是佩琦”姊妹篇?只是兒子換成了女兒,多了更多生活的艱辛,兩代的衝突和碎碎念。最後看到父親默默辛苦的成果後,恍然大悟和哭泣,不知道為什麼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同樣的鄉村場景,成年後的疏離,上一輩不顧自己一心一意的傾其所有為了下一代,下一代焦急摻雜抱怨的不理解,和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伴侶和一個不咋說話的半大孩子。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種情形不是個例,不然也不會引起那麼多觀眾的共鳴。可是,所有人都這樣的嗎?所有的家庭都有著不善言辭的父母和壓力過載的子女嗎?我們的家庭關係,都是這樣溝通不暢的嗎?我們的父母,都永遠捨己為人喪失自我的嗎?

感動之餘,其實很想拒絕接受如此悲傷的家庭設定。

最近這幾條感動全網的廣告片也是夠了,中國家庭難道註定悲傷?

父母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倡導他們無怨無悔的為子女付出有多麼偉大,這件事本身是很偉大, 但是讓父母覺得這種偉大是對的正確的需要學習的,難道不是強行給父母增加心裡負擔嗎?他們自己的生活呢愛好呢朋友圈呢?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呢?

當代人苦苦追尋的“保持自我”,“詩和遠方”,難道父母因為生了個你就沒有權利去追求了嗎?

難道父母和子女不能好好溝通嗎?說話和表達是一門學問,隱忍的愛如果不總是奏效,為什麼不試著改變而是靜靜地等待發現呢?如果孩子就是神經大條沒有發現甚者那張地圖那個佩琦那個桶就因為意外消失了,難道孩子就再也發現不了自己被父母深愛著嗎?

可能會有人說,文化就是如此,家庭總是這樣,視頻反應了普遍的家庭現象。

但是換個角度,一份文案寫不好,老闆會讓你改進,你傷心一下擦擦眼淚就繼續努力了。家庭關係為什麼就不能這樣呢?擦擦眼淚,努力一下,在家庭內部促進高質量的溝通,達到和諧共處的結果。

而不是,哭一哭評論轉發點贊說好感動,然後過年回家該躺屍躺屍,該吵架吵架,該沉默沉默,繼續做一個幼稚的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