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READ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銀幕數13118塊,2017年底達到50776,銀幕數接近原來的4倍,但上座率和觀影人次增長遠低於這個數字,在2018年,全國平均上座率從2015年高點時的15%下滑至13%。

週末跑去影城刷熱門電影是不少人的放鬆方式。不少知名影城更是用自己的資源和服務,圈住了一大批電影迷。最近關於影城關門歇業的消息層出不窮,這可讓影院經理人慌了一批。部分影城出現虧損或倒閉現象,和全國銀幕數量快速增長導致的競爭加劇有關。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今年10月份大盤僅為36.47億相比2017年51.52億下降了近三成,有人抱怨說國慶檔沒好片票房起不來啊。業內人士表示今年10月上映的電影,差不多兩年前就籌備開機拍攝了,當時對題材的選擇難以符合兩年後觀眾的口味,創作上的跟風、浮躁也導致一個時期內沒有好片可看。隨後11月和12月上映的《毒液》和《海王》給寒冷的票房打了一劑強心針,這個時候的影城再說沒人來,可就不能說片子不好了?只能說你沒做好營銷!!!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外部陳列夠吸引人嗎?

消費者對於什麼東西有興趣呢?當然就是與他有關的了。人類總是會對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更加留心的,如果當廣告的內容是與消費者有關的,勢必要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所以,我們的廣告,不管是視頻、聲音,還是文字,你可以首先突出與“他”相關,多使用你的目標消費者關注圈內的信息或熟知的場景。現在最直接粗暴的外部陳列就是XXX打幾折,或是某某商品幾元起,來吸引消費者注意力。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內部陳列能引起消費慾望嗎?

消費慾望是指消費者從消費物品中求得滿足的願望。從滿足生理需要到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消費慾望分五個層次,在社會學看來,人的消費慾望和需求水平,不但受可支配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其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攀比和競賽,是促成慾望起飛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動因。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和競賽,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紅店。比如“喜茶”,你敢說你第一次和喜茶的時候沒拍照片發朋友圈嗎,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和喜茶了。再或是你為什麼知道喜茶難道不是因為周圍的人在喝嗎。目前影城大部分的外部裝潢都顯得複雜且臃腫,大部分是為了實現特殊功能而打造的,這已經大大落後於目前主流青年人的審美觀,畢竟目前大部分年輕人的居家裝飾都以極簡設計為主。那為什麼不打造一個影院的“喜茶”呢?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在成本較少的情況下,影院可以影院在賣品櫃檯,大堂還有走廊,亦或是休息區進行設計,而這些設計儘量符合所處地區的特點和特色,突出本身的差異化和便於調整和重新佈置和布展,功能區域也要更加簡潔明快。當觀眾選擇拍照打卡之後,發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則會引起更多人前來拍照,無疑吸引了客流。

無社交不營銷

社交網絡的能量每天都在增加,微博月活用戶數3.61億、微信月活躍用戶數已達到10.58億,其他主流平臺也都經營得紅紅火火。人們使用社交網絡的時間不斷增加,社交網絡正在成為比互聯網本身更大的生態系統,而其他互聯網市場的份額正在縮水,營銷方向應更向社交網絡傾斜。

保利院線曾結合時下熱門網絡遊戲“王者•榮耀之戰”,推出的現場爭霸賽活動,影城將陣地打造成二次元的風格,通過網絡招募和現場組隊PK。讓玩家走出線上世界,來到影城感受不一樣的氛圍 影城通過與網遊互動合作,建立影城群體的社交平臺,融入互動的社交平臺。

電影院沒人來?可別再怪電影不好看了!

隨著消費者日漸變成市場的主導,如果只是一味投放信息,指望用戶被動接受,品牌最終會無以為繼。而是要更加關注:如何才能讓消費者以我們的品牌為中心並走到一起來。事實證明,耐心地等待用戶來證明公司的價值,這條路是正確的,只有緊跟時代發展,迎合市場趨勢,企業才能不斷突破營銷的極限。

想了解更多影院相關知識請持續關注我們,近期線上課程鮮蜂教育-夢工廠學苑將為大家詳細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