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B計劃


雷軍的B計劃


小米再次站上了風口浪尖,只是和半年前的榮耀加身相比,這次多了些意料之中的苦澀。

2018年7月9日9點30分,幹諾道中8號交易廣場金融大會堂又一次敲響了鐘聲。敲鐘的人是雷軍,這位來自湖北仙桃的57歲中年人,帶著慈父般的微笑親手把養了八年的小米送上了市。

這種場景雷軍並不陌生。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十年前他帶領金山站在這裡,6.261億港幣的市值還不及盛大網絡和巨人遊戲。彼時,小米市值465億美元,持有小米31.41%股權的雷軍,身家突破了千億人民幣。

歷史的車輪裹挾著人們的喜怒哀樂滾滾向前。

時隔73天,同樣經歷了八年艱苦奮戰的美團也在這裡上了市,510億美元的市值瞬間超越了小米,以王興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企業領袖登上了歷史舞臺。

1969年的雷軍有點慌,如今2019年的他還是少不了這個焦慮。

當年在中關村銀谷大廈喝了碗小米粥就開乾的小米軍團,需要配一把步槍;現如今跌入300億市值的小米,同樣需要一個B計劃。

時間倒回到2014年,移動互聯網浪潮的頂點。

這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漲幅近40%,市值2300億美元,一舉創造出一萬多名千萬富翁,所有互聯網人陷入了癲狂。精英們迫切渴望尋找到下一個阿里。

與此同時,小米曬出了創立以來最為亮眼的成績單,全年售出6112萬臺手機,增長227%,收入743億元,完成了11億美元E輪融資,曾投資過Facebook、阿里巴巴、京東的大佬DST創始人尤里·米爾也對雷軍青眼有加。

人們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前赴後繼。

剛剛四歲的小米彷彿一條鯰魚,殺進了智能手機市場。而在Android系統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國產本土品牌崛起,智能手機陷入混戰,行業加速洗牌,一片紅海。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小米在完成“去到別人夢想未曾抵達的地方”的目標後,陷入了一年多的沉寂。15年6654萬臺的實際銷售量成為了所有小米人的心魔。16年雷軍甚至不再為員工制定KPI,只求開心就好。

按下暫停鍵的小米開始回頭審視它1100億營收的龐大身軀,還有豐滿巨人羽翼的近兩萬名員工。

所有人都期待一場勝仗,掌舵者雷軍尤甚。

17年比特幣從970美元漲到近2萬美元,1700%的漲幅有些魔幻。

泡沫市場中,一隻豬站在門口都能被吹起來,做事看風向,講究順勢而為的雷軍嗅到了商機。

這年3月,小米上線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寵物“加密兔”,完成從區塊鏈技術到產品的首次落地嘗試。30天后,小米MIUI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顧大偉又提出了“探索區塊鏈的解決方案,倡議行業共建安全透明的營銷生態。”

小米區塊鏈的畫卷徐徐展開。

“我一定要去試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技術公司,做一件造福世界上每個人的事情。”

在創業初期,雷軍就定下了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16年業務發展出現瓶頸,雷軍又提出了硬件+互聯網+新零售作為新的鐵人三項。

儘管硬件是重要的用戶入口,但雷軍並不期望它成為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畢竟,有“拎著一麻袋找誰在做移動互聯網”的初心,企業願景不會僅侷限在硬件領域,況且雷軍早就公開宣稱:小米的硬件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

佈局區塊鏈是雷軍奠基新鐵人三項的開路先鋒,也是尋求除硬件外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技術支撐。17年10月小米移動加入區塊鏈項目Hyperledger(超級賬本),併成為核心董事會成員,百度金融也位列其中。

今年2月小米曝出招聘資深區塊鏈開發工程師、服務端開發工程師消息的時候,大家還處於觀望狀態,殊不知,時隔一月,小米區塊鏈寵物“加密兔”就上線了,成為繼百度的“萊茨狗”,網易的“招財貓”後又一個國產區塊鏈寵物遊戲。

小米MIUI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顧大偉稱加密兔是小米在區塊鏈方向上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第一次嘗試。

顧大偉稱得上小米區塊鏈的牽頭人和對外發言人,從無到有搭建起了小米廣告的商業化體系。這位個人信息模糊卻在小米商業生態系統搭建上高調的高管,在小米佈局區塊鏈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小米每一次區塊鏈迭代都有顧大偉的身影。

Wi-Fi鏈也不例外。4月19日,小米上架了一款名為“小米WiFi鏈”的App,為小米Wi-Fi鏈貢獻Wi-Fi的用戶可以獲得“米粒”,用以兌換小米的加密兔、F碼等。

這款被外界解讀為手機挖礦的產品一上線就引起了大量討論,“一舉將區塊鏈寵物,Wi-Fi熱點,區塊鏈技術串聯在了一起,小米的區塊鏈野心可見一斑”。

轉過頭,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唐沐卻對外稱小米的Wi-Fi鏈並不是區塊鏈,只是基於區塊鏈做的一個小的應用探索,是團隊憋了很久的嘗試。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行進方式讓人們霧裡看花。

智能手機,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營收是支撐小米的三駕馬車。以手機為代表的硬件,以MIUI系統為代表的軟件和互聯網服務是小米三大業務模型。

可是細數小米在區塊鏈上的動作,時間多集中在小米上市前夕,試水的遊戲,Wi-Fi鏈也都是與小米核心相隔甚遠,不痛不癢的邊緣品類。

生態鏈中的通貨“米粒”算是擁有較大的用戶使用量,大家能夠通過AI提速,每日登陸,分享wifi網絡,連接新的物聯網設備,體驗小米有品,邀請好友等獲取米粒,能夠消費也能夠兌換的“米粒”更像積分,脫胎於小米生態鏈,服務於小米的生態體系。稱其為token還為時過早。

是伸出觸角,想抓住歷史機遇構建護城河,還是為上市拉高估值,初心有待考證。

不過雷軍投資並佔股的迅雷,陰差陽錯成了小米區塊鏈佈局的一場重頭戲,確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小米投資迅雷,不難理解。小米自誕生之初,就是靠硬件發家,智能手機手機,盒子,電視……可是雷軍對小米的定位一直都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構建互聯網生態圈勢在必行。

通過投資,孵化一批有戰鬥力的創業公司,用小米的既有優勢幫助他們在各自領域取得突破,複製小米模式,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夯實了小米的生態鏈。

迅雷在視頻內容,下載加速,用戶規模上的優勢與小米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小米也在迅雷身上花費了四年多的心血,才把迅雷“收歸己用”。

在小米投資迅雷的時候,迅雷的to B業務還沒起步,外界對迅雷的定位也是一家to C的下載器公司,小米想利用迅雷打造自己的雲服務,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迅雷在未來幾年的業務走向。

17年8月30日,迅雷上線了共享計算生態玩客雲,並在10月12日發行了數字虛擬資產鏈克形成激勵機制。

利用生態應用星域雲CDN(內容分發網絡)機制,通過用戶貢獻帶寬參與迅雷網絡內容分發業務,並根據貢獻獲得共計10億枚鏈克獎勵。

與此同時迅雷還推出了一款玩客雲NAS硬件產品,指定其為共享帶寬挖礦的唯一工具。把分散,零散的帶寬資源聚合,形成了上游,下游,資源供給者和消費者的生態價值鏈。可是隨著鏈克上線交易所和礦機近乎翻倍的價格炒作,尤其與迅雷金融的內訌事件讓迅雷這場翻身仗戛然而止。

在小米和迅雷之間,陳磊是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清華畢業,在谷歌,微軟浸淫過,又在騰訊帶了四年團隊,陳磊毫無爭議成為大家眼中的“技術大神”。

14年加入迅雷擔任這家老牌互聯網公司的首位CTO,兼任迅雷旗下網心科技CEO。他開發出的星域CDN業務,能夠收集閒置的帶寬資源進行再分配,讓用戶就近獲取內容,提升了訪問速度。這款to B產品讓迅雷能夠在視頻,直播的風口分得一杯羹,也成為了錯過移動互聯網迅雷的“救命稻草”。

可是17年因玩客雲和鏈克引起的內訌再次讓迅雷風雨飄搖,也加速了迅雷高管的洗牌。一手創建迅雷的鄒勝龍下課,陳磊在大股東雷軍的加持下坐上了迅雷CEO的位置。

今年9月,迅雷把鏈克業務轉讓給了國內數字電視綜合業務供應商新大陸科技,玩客雲共享計算業務被網心科技保留。剝離掉敏感地帶的迅雷看似迴歸了正軌。

迅雷從過去單純的to C轉向如今的to B,有小米支持的陳磊是轉折性人物。在陳磊的主推下,迅雷鏈上線,共享計算和區塊鏈成為15歲迅雷新的引擎,也成為小米區塊鏈生態中的前路先鋒。

去年9月,雷軍推出了小米8青春版預熱海報,六位小米高管共同高喊青春無敵。雷軍手持夢幻藍新機,著白襯衫,感慨: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上市後的小米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新設集團參謀部和組織部,曾經負責小米盒子和小米電視相關業務的洪峰轉去負責小米金融。廣告,互娛,資訊等所有互聯網業務被整合分成四個互聯網部門,各部門負責人直接彙報給雷軍。

換血後小米高管平均年齡38.5歲。49歲的雷軍正期待著這批80後精英為18歲的小米注入新鮮血液,能讓小米永遠年輕。

一起喝小米粥的創始人之一劉德曾打了個比方:傳統公司像松樹,30年才長起來。互聯網公司更像竹子,一夜春雨就能長起來,3年就能到中等以上規模。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是否會再次縮短企業的成長時間?上市整整6個月後的小米能否利用好這把步槍,成為繼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後的第四增長極?小米的股價會給出答案。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若干年後,不知深受《三體》影響的雷軍端起區塊鏈這把步槍,問道Are you OK?的時候,大眾會報以怎樣的反饋。

希望這一天,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