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這幾天,年僅23歲的蕭山區120急救中心調度員言侃侃,因電話遠程指導年輕父親十分鐘內幫早產妻子成功接生,成為大家廣為關注的“網紅人物”。

其實,像言侃侃這樣於關鍵時刻遠程指揮救人於危機的行動,在蕭山區急救中心並不是稀奇事兒,因為這些急救一線調度員經過專業且系統的訓練,“十八般武藝”可謂是樣樣精通。

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網絡圖

“聽到孩子的哭聲我終於鬆了口氣”

“十分鐘時間,我的心情從緊張到釋然,當聽到電話那頭孩子的哭啼聲,我終於鬆了一口氣。”談到那天的救人心情,即使過去了幾天時間,電話那頭的言侃侃仍舊錶現出激動之情,對於23歲剛畢業的“職場新人”來說,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事情發生在1月25日凌晨2:51,聞堰街道某公寓內。一個男人心急如焚地撥通了120電話,“我老婆懷孕了,現在已經在流血,感覺快要生了!”

電話這頭正是當天值晚班的言侃侃。“當時情況還是比較緊急的,因為家屬告訴我他老婆是二胎,腹部有明顯下墜的感覺。所以也是為他們捏了一把汗。”言侃侃說。

她有條不紊地一步步詢問,家屬的地址、聯繫方式、具體的情況,並且馬上安排了就近的救護車前往。

凌晨2:53,救護車火速出發。

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網絡圖

此時,言侃侃並沒有掛斷電話,而是與電話那頭的年輕父親瞭解起孕婦情況,並給出相關指導。“告訴她不要坐在馬桶上,讓她選擇一個最舒服的姿勢休息,在宮縮間隙深呼吸,不要讓她坐起來,也不要讓她上廁所……”

“頭已經出來了。”電話那頭,年輕父親激動地對言侃侃說。“那你這邊用手扶住孩子的頭和肩膀。”言侃侃答,電話那頭傳來嬰兒哇哇的哭聲。

凌晨3:03救護車趕到,現場醫生為剛出生的女孩剪斷了臍帶。

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網絡圖

一名合格調度員的“養成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讓言侃侃沉著應對這驚魂十分鐘,並幫助年輕父母成功接生的背後,來自一名合格調度員的“養成記”。

昨晚7點多,在位於區衛健局15樓的120指揮中心燈火通明,三位年輕的調度員正坐在電腦前,不時有電話響起,蕭山範圍內所有的120電話都會接到這裡,且24小時“營業”。

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網絡圖

“你好,蕭山120,請問地點在哪裡,自己家裡嗎,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晚值班的許蝶來帶著電話耳麥,不時將詢問信息在鍵盤上敲打著,“……好的,最近的救護車馬上趕來……”

別看僅是電話指揮操作,每位調度員都需要一本高含金量的“國際證書”——國際緊急調派研究院崗前證書。據瞭解,要得到這本證需要經過半年嚴格規範的培訓以及一場專業的考試。

通過高強度的訓練,不僅要把接生、心跳或呼吸驟停、胸疼或胸部不適、哽噎等33個急救預案“瞭然於胸”,還要練就極高的應急心理素質,針對對方的應答在電腦程序上實現準確操作,並通過口語化的語言開展安撫。

據蕭山120指揮中心負責人孫亞群介紹,中心15個調度員都是醫學專業畢業生,且都有這本證書,但僅有這本“證書”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必須成為蕭山“活地圖”。

在每位調度員桌上,都擺放著一張蕭山地圖和鎮街村(社區)地名錶。“ 趁著電話間隙,我會經常看一眼,這是作為蕭山調度員的必備技能,也會經常進行考試。”調度員蔡旭美說,另外,每天會有質檢員回聽錄音,進行“業務考核”;不定期還會進行模擬實操培訓,33個急救預案知識考試……“只有通過一步步練習再加上實踐操作,才能在危急時刻做到臨危不懼。”孫亞群說。

近三個月成功受理3729個電話

蕭山120急救中心是從去年11月8日開始運用MPDS(急救優先調度系統)系統。據瞭解,該系統是全球數十位醫學專家花了30年時間,收集總結了全世界範圍內的急救病例處理方法,將患者主訴歸類為33個預案。當調度員瞭解到患者情況時,點擊該系統,進入不同的預案,電腦也將會隨之提醒調度員,詢問不同的問題,以及根據回答對病情作出準確判斷,並給予及時有效的醫學指導。

“與原來僅記錄信息、調派車輛不同,現在對調度員的要求更高,還需要開展電話醫學指導,這對急救患者的幫助也更大。”孫亞群說,近三個月以來,蕭山已成功受理電話3729個。

在言侃侃之前,蕭山120指揮中心已成功指導了一位分娩孕產婦。時間倒回到去年11月的一天清晨,調度員傅晶晶接到一通家住臨浦鎮金先生的電話,稱已經懷孕39周的妻子突然腰疼,已出現生產的跡象。危急時刻,傅晶晶從容應對,“讓她平躺,準備乾毛巾、一塊毯子和一根繩子……”在她的一步步指導下,六分鐘時間,電話那端傳來了嬰兒響亮的哭聲

妻子早產,年輕父親10分鐘幫助接生成功,原因是……

網絡圖

另一起是一名40歲急性心梗患者。今年1月,家住新街街道的李先生突發急性心梗,當值調度員何祥紅在接到家屬打來的電話確定信息、派發車輛後,立馬開啟了電話指導, “把你一支手的手掌根部放在他的胸骨上……每秒鐘至少2次,向下按壓至少5釐米……兩次按壓之間要讓他的胸部完全回彈……”終於,病人有了呼吸,何祥紅一顆緊張的心也放鬆下來。

來源:蕭山日報 首席記者 王慧青 記者 郭立宏 通訊員 孫亞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