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早產因素,別讓自己遇上“早產”

一、早產常識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情況下的生育算是早產?

早產是指孕媽媽妊娠滿28周至不足37周間分娩。此時分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體重大約在1000-2499g。早產出生的寶寶,由於在母體子宮內發育的時間不足,各器官發育尚不夠健全,出生孕周越小,體重越輕,其體質也就越差。

早產的發生率佔分娩總數的5%-10%。而出生1歲以內死亡的嬰兒大約有1/3為早產兒。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生存率也明顯提高,有些國家已將早產時間的下限定義為妊娠24周甚至20周。但是有些早產兒費用高達十幾至幾十萬元,還不一定能存活。

瞭解早產因素,別讓自己遇上“早產”

二、導致早產的可能因素

瞭解早產因素,別讓自己遇上“早產”

1.絨毛膜羊膜感染,是導致早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感染也是導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產常與胎膜早破合併存在。

2.懷孕期間營養不良、高強度勞動導致身體過度勞累,以及宮內感染、子宮畸形、細菌性陰道病、子宮過度膨脹、宮頸機能不全等。

3.外傷,腹部受到撞擊、情緒波動、吸菸醺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還有性生活劇烈等也會導致早產,這點寶爸寶媽需要特別注意。

4.雙胞胎或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可使宮腔內壓力增高,提早臨產,從而發生早產。

5.子宮畸形,因子宮發育不良而導致晚期流產或早產。

三、早產的臨床表現

很多人第一次做媽媽,對於早產的發生現象並不是很熟悉,先要學會洞察,那麼早產的臨床表現都有哪些呢?

1.子宮收縮,表現為陣發性腹痛,開始是不規律腹痛,幾小時腹痛一次,持續幾秒,以後腹痛間隔越來越短,而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2.伴有少許陰道流血或者血性分泌物。

3.一些臨床表現為陰道流水,即胎膜早破。

4.醫生檢查宮頸管縮短,宮口擴張。

瞭解早產因素,別讓自己遇上“早產”

四、如何應對早產?

如果孕產期媽媽們不幸遇到早產情況,也不要慌張,首先讓自己放鬆下來,因為情緒的波動,很大程度也會直接影響腹中的胎兒,如果你情緒激動,會加速早產的症狀。當然,遇到這種情況,孕婦不可能做到完全情緒穩定,但是,應該儘量讓自己保持穩定的心態。不必過於驚慌。然後平躺在床上,先觀察自己的症狀會不會逐步減輕。家人此時應當儘快聯繫醫院,帶孕婦到醫院進行及時的檢查。

瞭解早產因素,別讓自己遇上“早產”

一旦早產,孕媽媽們需要像正常分娩一樣進行月子護理,而寶寶則需要加強護理,最好早期先在醫院護理,因為醫院的設備比較齊全,能夠隨時監控早產兒的身體情況,及時發現一些情況從而得到及時的解決,尤其對於功能還未齊全的早產兒,一定要等到治癒後才能夠出院回家。

當早產兒出院回家後,在家中對於早產兒的護理除了新生兒的護理內容外,在餵養、保暖以及預防疾病上都要特殊處理,一般早產兒的體重超過5斤之後才可以接回家護理。早產兒的身體比較脆弱,抗病能力沒有新生兒的強,所以父母們要確保生活環境的乾淨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