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當陰曆十月一日燒過寒衣紙後,故鄉的冬天就算是切切實實地來臨了。

首先,是一陣陣疾馳的風,溜著山崗、貼著地面呼嘯而來,捲起嶺上、坡上、地上的落葉漫天飛舞;其勢摧枯拉朽,排山倒海。樹上的最後幾片葉子一掃而光,枝丫徹底光禿了,白楊樹枝杈上的鳥窩完全暴露了。

整個大地一片蒼茫。裸露的土地展示著褐色的胸膛。田地中偶爾佇立著幾株乾枯衰敗的玉米棵子,標註著曾經的輝煌。歷經春的生長,夏的旺盛,秋的豐碩,大地要休養生息了。遠山已失青翠,小河水流潺湲;四野空曠寂寥,色彩單調暗淡。

失去了濃密樹葉合圍的村莊若隱若現。那個凹坑裡的村子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故鄉。

故鄉的冬是充實的。呈現在每戶農家小院裡。金黃的玉米棒子掛滿了屋簷,從田裡收回來的紅辣椒垛成了小山,準備冬季慢慢摘來。院子的遮雨棚下平攤著白絨絨的棉花,金燦燦的穀子。大門邊的圍牆上搭滿了掛著一個個小紅薯的秧子,經一冬的霜雪,到年關時吃起來會甜似蜜糖。一捆捆芝麻棵子立在牆角,一大堆土豆、蘿蔔、白菜即將冬儲。春季養的小雞已長得健壯肥碩,咯咯咯歡叫著要產蛋了。冬天的農家小院是豐盈飽滿,多姿多彩的。

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故鄉的冬是閒適的。忙碌了春夏秋的鄉親們得到了暫時的休整。所以,入冬之後,村子裡便熱鬧了起來。久違的秧歌扭了起來,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業餘劇團拉開排練的序幕,咿咿呀呀的曲劇調唱到夜半,婉轉悠揚的二胡、笛子、嗩吶聲響徹雲霄。大爺大媽們串門、拉家常、曬太陽、玩紙牌,不慌不忙,怡然自得。村裡的年輕婦女們得以有空閒時間修補衣服,編織毛衣,還可回孃家小住幾日。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村子裡氤氳著歡樂與祥和。

故鄉冬日裡的黃昏是最美麗的。原野空曠,雄鷹高翔,斜陽殘照,晚霞繽紛。遠山、大地、小河、樹木、屋舍都籠罩在夕陽的餘暉裡。鄉間的小路上,有吃飽了乾草慢悠悠回家的老黃牛,扛著一大筐落葉準備積肥的大伯,載著趕集歸來的村裡人的拖拉機突突突地奔跑。裸露的田地間一隻野兔在疾馳,眨眼間便沒了蹤影。俊鳥歸巢,吱吱喳喳呼朋引伴盤旋於樹梢。村裡炊煙裊裊,人歡馬叫。鳥聲幽谷樹,山影夕陽村。

故鄉的冬天裡,最有趣味的還是下大雪。當天空低沉的烏雲醞釀了一、兩天後,一場大雪便悄無聲息地落下來了。鵝毛般的雪花飄飄灑灑,紛紛揚揚,不一會便填滿了溝壑,覆蓋了原野,淹沒了道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貪玩的孩子們迎著飛舞的雪花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上打滾嘻戲。大人們則呆在家裡,圍坐在火爐旁。火爐上擺放著紅薯、花生等農家特產,香味濃郁。大家邊吃邊討論著屋外的大雪,嘮嗑著瑞雪兆豐年的美好暢想。來興趣的大伯會斟一杯陳年老釀,細細的啜一口,芳香四溢。老學校門口的一株梅花總是在大雪飄飛的時候傲雪獨放,疏影暗香,引得村裡大人、孩子踏雪觀賞。如果下了一尺來厚的大雪停下來了,這時,便是捕鳥的最好時機。掃一片空地,灑上些許秕穀,上邊支一個籮筐,等著鳥兒來自投羅網。這與魯迅先生《閏土》文中的雪天捕鳥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故鄉的冬是孕育著希望的。冬天已來,春天還會遠嗎?閒適安靜的冬日裡,大地櫛風沐雪,為來年春天的萬物生長積蓄著能量;高高的柿子樹頂杈上還掛著不少紅彤彤的果實,那是留給鳥兒雪天的食糧;越冬的小麥碧綠得像絨毯,展示著明年的豐收景象;南山坡上一群群綿羊吃著荒草,嗮著暖陽,它們是一戶戶農家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在太陽下修理農具的大爺、大叔在聊著明年的農事。村裡的年輕人利用農閒出外打工掙錢去了,年關回家時帶回的將是勤勞付出的豐厚回報。

忘不了故鄉的冬日裡:那紅泥小火爐的溫暖,那雪後屋簷下長長的冰凌,那黃昏棲於老樹枝上的烏鴉,那“醉裡吳音相媚好”的鄉音,那柔綿繾綣的親情……

又一個冬天來臨了。故鄉的冬,仍然有雪如詩,有景如畫,有暖陽如春,有白雲悠然飄過,有盛世的火紅煙火,也有遊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淡淡鄉愁……

王耐景,筆名王雪瑩,山崗上的一棵小草,春風沐浴,陽光照耀,平凡而快樂;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恬靜而怡然。最喜愛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兩句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朗讀者簡介

朱曉茹,網名如水,幼兒教師。喜愛音樂、舞蹈,追求簡單、純淨、如水的生活。

王耐景丨 故鄉的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