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深度挖墳,捕捉BIM謠言,let's go!!


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NO.1:BIM會大大增加設計費用

謠言:據傳說,在設計院中,使用BIM的方法解決問題,每平方米將多花10~15元

事實:

錯。 BIM不是一定會增加設計費用,有些時候甚至會降低設計費用。對於成熟的BIM設計團隊來說,BIM設計並不會因為設計方法的更改與更新換代產生額外的費用,反而會因為技術的改進增加團隊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NO.2:BIM將拉長設計週期

謠言:設計師因為應用了最新技術,使用BIM軟件,所以需要增加工作週期

事實:

錯。運用BIM軟件的工作週期和平常的工作週期類似,只不過在前期可能會需要大量專業的人員進行投入。BIM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團隊協作完成的工作,他需要在一個項目中可以投入足夠多且足夠專業的人士進行同步的工作,以此實現BIM化。但是對於“偽BIM”來講,則會因為添加了不需要的工序,從而造成工期延長。


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BIM模型展示——*地區辦公樓

NO.3:BIM最怕修改

謠言:BIM在適應建築方或集團方面對施工圖紙進行修改的時候,總是會形成蝴蝶效應,造成後期嚴重的問題,形成災難性的風暴。

事實:

錯。請跟我讀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單翻譯建築信息模型,是模型肯定就具有可修改性和動態性,因此BIM是動態變化、支持“成長”,跟以往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修改的產品類型產生了一定的差距,以前修改的是圖紙,現在換成了信息模型。用簡單的話來講,BIM與CAD就是黑貓和白貓的區別,其實本質都是貓,抓的都是老鼠。不僅如此, BIM出圖要比CAD還要方便一些,BIM“出圖”高度自動化、因此各種各樣的設計修改就支持常態化,所以設計師可以更加關注產品的本身,加強產品設計感。


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BIM模型展示——設計圖

NO.4:BIM因為是從國外傳到國內的,因此不是很符合中國國情

謠言:BIM是誕生於西方建築文化中的產品,因此不是很符合中國的製圖規範、設計規範等各種規章制度,BIM普及之路障礙重重。

事實:

錯。BIM在中國普及之路確實滿是關隘,但是這一場變革一定是所有企業所有者喜歡並且又追求的改變,BIM詳細定義了技術細節、打破了專業堡壘、實時精準的展現預算材料報告等,還壓縮了部門經理喜愛的“灰色地帶”,透明化了工程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變革刻不容緩。


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BIM應用展示

NO.5:BIM不是單獨的產品,而是一款Revit軟件

謠言:BIM不是單獨的產品,而是一款Revit軟件

事實:

錯。Revit、Achicad、Rhino、Robot、Catia、Mep、Navisworks、Yjk、探索者、Autocad、Excel、Grasshopper……,都是BIM軟件的一部分,但它們不是缺一不可,BIM軟件是實現建築信息化所應用的一系列來自不同軟件商的計算機程序的集成,既有進口軟件、也有國產軟件,目前覆蓋了十幾個種類。

NO.6:BIM具有侷限性,只適合高科技有難度的建築使用

謠言:BIM因為“身價”的原因,所以屬於高消費項目,簡單來說就是隻適合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高精尖項目。

事實:

錯。BIM是一種簡單、可視、透明的應用,因此具有普適性,適用於所有項目。BIM可以將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把建築模成型形象化,暴露隱藏問題,等,不過BIM“身價”確實高昂,一般都是重點項目使用。


流言終結者:那些年,讓無數人中招的BIM謠言,你踩雷了麼?

BIM模型展示——碰撞檢測

NO.7:BIM就是碰撞檢測工具

謠言:BIM其實沒什麼,就是一個簡單的碰撞檢測工具,他可以在未修建建築之前幫助發現問題,減緩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事實:

錯。BIM是一個大的概念,而管道檢測不過是大的概念中一個小的模塊,但是因為它具有直觀展示性,所以才讓人對此有了誤解。其實BIM 是對項目的一個全局的掌控,控制項目佈局、進度、質量、安全等多方面的產品。

在BIM興起的短短几年時間裡,其使用範圍、應用需求越來越大,在諸多國家, 比如: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先進國家內早已經將BIM作為重要一環。可由於教育培訓費用過高、人員能力等問題,BIM仍未能廣泛應用。因此,在BIM普及中仍然需要政府的大手推動,若政府可以在下發文件時,將其編入預算,讓民間集團有據可依,相信BIM又將前進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