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3歲的年輕人,手上有2萬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我的建議是,買個風險不大的投資產品。很多銀行有,那種類似P2P業務的,你可以觀察一下項目投資書,有的是存單質押的,有的是票據質押的。這種一般都沒什麼風險,利息和理財產品差不多。

如果你想機動一些,那就分開,一萬放無風險的這種。剩下的拆開,一兩千買股票或者混合基金,漲跌就隨緣吧。剩下的幾千,就買個貨幣基金什麼的,自己也好隨用隨取。

我的風險偏好,相對比較喜歡低風險,收益隨緣。你可以適度調整。

我22歲剛工作時候,兩三萬也是買了一個投資項目,小心存起來的。記得當時買了一個2000的基金,最高升到2700,都高興死了。後來又買了,5000賠了一半,很難過。

至於項目去哪裡買,你去各銀行看看,諮詢一下。基本每個銀行都有,問清楚風險,自己瞭解一下,如果是學金融的,我尤其建議你自己體驗一下。書上說的,和現實操作,區別挺大的。

一個23歲的年輕人,手上有2萬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給題主看一下之前我買的那個產品,哪個銀行買的就不說了,那個已經有的收益236,是當時我買了10000收回來的。現在我裡面還有20000,是我沒入理財,兩個月工資多出來的閒錢就買了這個。到期430,半年期限,年利率是5。這個利率不高,但是真的沒有風險。我也就很知足了,最重要的是,我養成了好的習慣,就是不花多餘的錢,強行存起來。掙了工資以後尤其是這樣,存著存著就很震驚,不知不覺就好幾萬了。

我知道在知乎這個地方,大家理財都是幾百萬幾百萬理財的。但我覺得一個兩萬也是錢,放在活期裡不由自主花了和存起來,還是存起來的習慣好。所謂的投資給自己買書,我認為並不可能兩萬都一瞬間買了書,再一個是什麼報班啊之類的,除非真的有需求和愛好,否則那就是亂花錢。自己沒掙多少,更得有規劃。四百塊是沒多少,可這也比放活期好多了。而且兩萬是這麼理財,三四十萬我還是這樣理財的,這真的是慢慢學會的東西。積少成多,就是從開始存錢理財開始。

如果當年我信了這個邪,掙得錢全換成健身卡做頭髮的還買包包買口紅學半吊子的吉他鋼琴,那我肯定三十還一貧如洗。請大家負責一點,別對知乎上很多年輕孩子下降頭了,讓他們學會規劃和生活,從點滴開始,別上班一個月掙三千塊,就動不動就讓人家揮霍兩三萬,放過一些還沒出學校的孩子不好麼?

再說一點題外話,我突然發現我對理財的理解和知乎大家說的理財不太一樣。

我覺得理財是,在自己的風險承受範圍,進行合適的投資以及金錢規劃,在保證硬支出的同時,合理留存防禦資金,並取得一定的資產增值。

也就是說,資產增值是個附加,也就是說收益是一個符合市場的狀態。股票還有股票類及混合類基金,我自己是很少買的,也買幾千塊,但都是抱著賠光了也沒關係的心態買的。

理財的主要目的是規劃。

比如上大學,我可能有個三四萬。這都是我上學寫稿子攢的,我父母願意在我畢業沒有工資前支援我。可是我並不願意,所以我就得在大四算好自己可能的支出。

大四那年因為找工作實習在外住宿,我可能需要很多不必要支出。所以在大三,我問家裡要了兩萬,湊了五萬買了一個為期半年的理財。當時市場利率比較高,理財大概到5.9這樣子。半年後,理財到期,我果然到了需要找工作的時候,把我媽錢還給她。這個時候一個很尷尬的事發生了,大四第二學習我開始工作了,但我當時那個單位很坑,七月才發工資,這半年我們得白乾,而我沒有收入,學校太遠,必須租房。我就開始瘋狂找合租,然後租房半年。一千五一月還有押金,就交了一萬多。然後我手裡還剩兩萬,我得靠它活半年。這個時候我大致算了算,還是存了一萬,買了個穩定的投資產品,另外的一萬,我拿出五千買了個股票類基金。就是我之前說,漲的不錯後來賠了的那個。這時候我就餘額寶剩五千,日常用。

因為工作和畢業論文的關係,我稿子也就隨隨便便寫了,太忙碌。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有個老總說,我們單位的小姑娘都背一萬多的包,所有人拿的都是蘋果最新款。我當時要買,也可以買,如果我爸媽給錢我就要,那我應該也能裝一把富二代。

但我還是覺得不應該,主要是心疼父母。我還算在當時一起工作的很多人裡家庭條件好的,但我有存錢的習慣。後來我們都拿工資了,第一個月拿了四千多,很多人換了手機,當時我們主管問我買什麼,我說沒什麼特別需要買的,她說怪了,大家都是要換手機的。

後來,那一年的工資年終獎加起來,也確實比較高。給家裡父母買了手機,給家裡換了電視,調回家在的城市。可以說我的消費還是隨著收入上升了,但我一直留有餘錢,並會謹慎判斷有些東西對我而言是不是重要,是不是需要。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我吃吃喝喝是不省錢的,看個電影買個兩千的衣服三四千的手機也是不省錢的,可是在奢侈品或者其他消費品的時候我真的會謹慎考慮我的需要度,而且都是在有餘錢的情況下。

我現在26了,我親眼看見我同齡很多人還有上學的小孩子被網絡或者很多虛假不真實的東西蠱惑,然後去做一些虛無縹緲的事,然後一步步毀掉自己。這個消費觀真的是有問題的,不用存錢,藉著花,花完了下個月還了繼續借,信用卡分期分的無所可分。還有些,希望一夜暴富,通過各種不靠譜傳說中年收益百分百的平臺最後欠債幾百萬的。女孩子不好好讀書工作跟著老男人四處玩最後一身病,手裡只剩假包。男孩子家裡是農村的,騙爸媽拿錢投資自己最後家裡被坑的一貧如洗的,我還有個朋友,家裡普通職工,一直裝富二代,最後負債累累精神失常了,她媽媽打電話給我們這些曾經給她結婚錢的朋友,艱難得打零工給她還錢,我們都說不要了,沒關係,可她卻還在努力還錢。

這種現象太多了,甚至上班了,我們單位也有這樣的年輕人。做出了毀了自己一輩子的事,然後父母親從鄉下來,求領導求同事,想辦法還錢。

網絡上這種貧富差距被無限拉大,很多人是會受到影響的。我也還是很年輕,沒有什麼資格教訓學校裡的學弟學妹,每次特別認真答題,寫很久,基本都是這種類型的問題。只是希望還沒畢業的孩子們,體諒一下父母,認清自己的狀態,不愁吃不愁穿,不要比較努力踏實生活,大家都會過的很好了。

我真的不知道哪些拼命鼓吹女孩子就要消費對自己好,男孩子要功成名就報班才能提升自己掙幾百萬的人都是哪來的。但我覺得人總得有良心吧,男孩子也是人,人家出學校從哪裡來的幾百萬,就算人家掙幾千,一步一步踏實過來,有什麼錯。女孩子年紀輕輕買不起奢侈品,只能穿幾十塊的襯衣,有什麼錯。

好了,以上內容純屬發洩。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我既沒有在我朋友瘋之前拉她一把,也沒能阻止我去追求詩和遠方去掙大錢的小表妹。我除了徒勞得安慰他們的父母,我根本無法和他們解釋,為什麼這些孩子待在外地就變成了這樣,而這些孩子要去遠方尋找的究竟是什麼。

1,理財產品自己最好還是找銀行,多個銀行比較一下。雖然銀行也是有些不靠譜的理財經理,但銀行本身的信譽還是比很多機構要好的。

銀行產品簡單可以分為國債,儲蓄,理財,股票,基金,信託,P2P投資,保險。現在儲蓄的人很少了,大額存單除非是為了質押貸款,或者為了信用擔保,否則也是比較少的。國債很難買,有的機構還沒額度。一般常見的理財方式就是理財產品,基金,股票。偶爾會有投資產品。這種利率相對是比較高的。銀行的P2P是有存單和銀承做質押的,而且銀行的P2P相對考查比較嚴格,風險是很低的,相應利率也不會太高。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比市場利率高一點並顯示低風險,那就可以買。高一點指的是別人都是4.4的利率,它能達到5.0。別人如果都是4.4,它是7,那你就得考慮它的這個配置是有風險的,覺得不能承擔風險那就別買。股票就不說了,隨緣吧,不管買啥都做好賠完的心理準備,就記住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就行。基金也是可以配一些的,剛畢業存錢,想有一定資產增值又怕賠錢,可以考慮基金定投。基金分很多種,股票類和混合類都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比股票風險要小,但大於其他,謹慎購買,一看那種年化收益率上10的就考慮清楚,因為往下也是賠的概率比這個還大。債券型基金風險不大,收益也高不到哪裡去,可配置。貨幣基金可以作為零錢存儲,比如餘額寶之類的都是這種。但不利於大額和固定存錢。保險現在理財類產品因為去通道的原因,也不太多了。

作為工作相關,就提醒一下大家,投資需謹慎。網絡平臺啊投資公司啊這一類的產品,儘量能不買就不買,即便是特別正規的,各方面的力量和信譽肯定也是不如銀行的。再一個就是投資別指望一夜暴富,一夜暴富的不常見,一夜負債的很常見,而且國家現在是不賠償的,國家也是管不了的,天天宣傳,抓人,各種擋著,一些公司打著諮詢的旗號集資詐騙,也有人願意去,那真是沒辦法。真的出問題,哭哭啼啼去監管機構,監管機構也是沒辦法的,只能說配合調查。大部分情況,錢是找不回來的。最糟糕的一種是,千萬別覺得自己很懂,然後借錢投資或者套現投資。有多慘呢?

這麼說吧,金融機構裡你隨便去問問,幾乎每個單位都有那麼幾個投資後欠著一屁股債傾家蕩產的。我知道的,兩個姑娘出了事,有家裡給還,家庭條件還挺好,而且還幸運得找到了願意給還債的小夥子,雖然慘不忍睹,努力幾十年還有希望。可某些小夥子運氣就沒那麼好了,自毀前途,負債幾百萬,家貧如洗,女友分手,一輩子基本就完了。

無論男女,賭博的人別沾。如果覺得自己對象行為異常,結婚前記得去打信用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