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暴徒》:發現一枚受金庸影響很深的阿米爾·汗


《印度暴徒》:發現一枚受金庸影響很深的阿米爾·汗


《印度暴徒》大概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印度古裝片,讓我驚喜的是,它竟然很貼近中國觀眾熟悉的武俠故事。我想,核心原因在於主演阿米爾·汗對金庸作品的痴迷,而這一點在他以往的作品裡並不那麼明顯,所以這一次給人的感覺,用一句俗套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寫給中國武俠的情書。而且,這封情書和印度本土的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得十分巧妙且到位。

​ 整部影片圍繞著法蘭基展開,法蘭基的選擇、轉變、離開,一步步形成整部影片的結構。剛開始,我會期待著後面有情節交代法蘭基的前史,畢竟一個有故事的人應該有根源。然而到後面,我幡然醒悟,法蘭基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象徵性的群體,他是所有在底層為了生存形成自己的處世法則的群體的代表,他所有的行為構成了影片頗為國際化的主題:沒有鐐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


《印度暴徒》:發現一枚受金庸影響很深的阿米爾·汗


法蘭基的設定是非常金庸化的,你可以說他像韋小寶,也可以說他像楊過。一肚子小聰明,撩妹技能高超,在底層混得風生水起,在黑白兩道通殺,自身的處世哲學足夠寫一本《我不是教你詐》。他在叢林裡一吹笛子,盜賊們就從草叢裡探了過來。就是這樣的人,你覺得國難當頭時,他是衝到前面去,還是發國難財呢?他偏偏跟了陳近南,哦不,是阿扎德。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俠。或許每個從底層爬出來的人心中都有著這種俠骨,只是需要阿扎德這樣的導師來澆灌引導,讓他內心的俠骨探出來,當然,在電影裡,法蘭基管它叫善良。同樣,金庸人物裡追尋的浪跡天涯、與世隔絕,在法蘭基這裡變成更為普世的“自由”。


《印度暴徒》:發現一枚受金庸影響很深的阿米爾·汗


影片對東印度殖民統治的這段歷史的摘取,是很有野心的,這樣的題材在我看來十分新鮮,畢竟是過去只在世界歷史課本里瞭解到的東西,如今以說書的調子拍出來,非常地以小見大,比之前各種表現現實問題的印度電影反而更容易get到神髓。這兩年的印度電影不論多麼成功、多麼接地氣,都多少要涉及到印度本土的宗教、習俗、人文等各方面的信息,《印度暴徒》的處理是向國際市場鋪展而去的,除了結尾提到印度惡鬼的那部分,全片連臺詞都十分地去民族化、去印度化。


《印度暴徒》:發現一枚受金庸影響很深的阿米爾·汗


我不太認同別人將米叔飾的法蘭基,與傑克船長放到一起比較,他們倆除了眼線一樣深,其他方面還是各有各的味道。米叔在《印度暴徒》非常性感,是一個活在底層的萬人迷,除了一張嘴就能讓男女都為他傾倒,他在各種動作場面的表現也是非常有模有樣,有多場動作戲的驚險指數非常高。比如,被捆綁著跳船,在火藥庫裡和阿扎德高空pk,跳鐵籠抓洋鬼子,在米叔這幾年的作品裡的類型表現方面屬於超常發揮的水平,非常吸睛。

不知道《印度暴徒》會不會出續集,結尾留的鉤子雖然調侃多過於給暗示,但還是希望法蘭基能夠走得更遠一點,這麼可愛的人物,就留在印度實在是太屈才了。米叔,19世紀的清朝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