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宏观|如何填补减税降费的收支缺口?——2019年财政政策前瞻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如何填补减税降费的收支缺口?——2019年财政政策前瞻

张文朗 邓巧锋

要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考虑到未来经济和PPI下行压力,2019年公共财政收入或保持零增长,在狭义赤字率不超3%情况下,增量赤字并不能为减税降费创造较大空间。

◆ 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缺口需从压缩支出、存量资金盘活等角度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压缩一般性支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以及基建支出腾挪等。综合来看,2019年规模或达1.5万亿的减税降费可以实现,同时公共财政支出增速可能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但如我们年度报告所言,大幅刺激基建和楼市的“老路”面临的约束上升、必要性下降,以减税降费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将会是未来宏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并酝酿新的投资机会。

正文

如何填补减税降费带来的缺口?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鉴于2018年减税降费规模达1.3万亿,2019年应该更多,比如1.5万亿或更大。在狭义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的情况下(比如为2.8%),增量赤字可能难以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缺口。

财政收入端确实压力上升。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此外,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85%),2018年前11月占比接近63%(图1)。预计2019年减税降费重点会落在企业端,而2019年PPI或将明显放缓带来对税收增长的压力(图2),根据我们推演,预计2019年财政税收或落在15.5-15.8万亿区间,持平2018年(图3)。

光大宏观|如何填补减税降费的收支缺口?——2019年财政政策前瞻
光大宏观|如何填补减税降费的收支缺口?——2019年财政政策前瞻光大宏观|如何填补减税降费的收支缺口?——2019年财政政策前瞻

如前估计,2019年整体公共财政收入可能保持“零增长”,在此前提下,减税降费需要更多从支出角度考虑,部分支出科目增速可能为负。如果2019年狭义财政赤字率在2.8%左右的水平,则赤字较2018年增加不到4000亿,不足以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缺口。财政支出有可能从以下角度予以压缩:

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李克强总理近期再次提及“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一般性支出坚决压下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2018年前10月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万亿,2019年国考招录人数已有明显缩招,预计会继续从三公经费压缩、人员精简等方面入手,保守估计会压缩0.1万亿。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增速变慢或规模减少。2018年公共财政支出给到社会保险基金账户的补贴高达1.2万亿。1月10日,人社部接受人民日报等记者采访时称,要多举措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包括扩大参保范围,实施社会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在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基础上推进全国统筹等。目前各省社会保险基金盈亏差异较大,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近1万亿,但由于全国统筹单位太多、层次不高,导致结余与补贴同时出现的怪象。若加快推进统筹层次提高,可较大程度减少财政补贴力度,我们预计2019年此类补贴会减少0.3万亿。此外未来社保降费率或更多体现在企业端,而企业职工端若费率没有降低,将会面临费基扩大带来的社保缴费增加,根据我们此前测算,保守估计会带来社会保险基金增量收入0.5万亿。

基建支出规模增速放慢或规模下降。2018年增速城乡社区支出已明显放缓,2018前10月规模近2.1万亿,其中部分项目可适度腾挪到地方政府性基金科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9年专项债规模会有较大幅度增加,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公共预算内的基建项目,初步预计可腾挪0.3万亿。

此外,财政存量资金盘活也存在空间。目前历史上形成的财政存量资金保守估计有4万亿以上,其中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估计在1.4万亿以上,预计2019年财政资金盘活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综上,考虑到支出压缩和结构优化,以及财政存量资金盘活,1.5万亿的减税降费可以在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以减税降费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将会是未来宏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市场要关注从财政支出结构而非规模中寻找投资机会。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郑宇驰 实体经济和产业研究 17621950127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