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盼重生 灯会灯谜绚丽 国风文化记忆 这才是国风

国风文化,企业文化,灯会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等。这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国风。这种几千年的文化近年来好像少了,在企业和社会甚至好像已经绝迹了。

这里作者呼吁,当年的灯谜,灯会,舞龙舞狮等等,这样的国风要重视,这样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更不能让它悄声匿迹。

如果回忆企业当年的文化,抚顺铝厂当年的文艺活动,那真是丰富多彩,给周边群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与微笑。

“锦鲤”盼重生 灯会灯谜绚丽 国风文化记忆 这才是国风

抚顺铝厂灯会夜景

还记得抚顺铝厂等企业,当年每逢元旦、春节和元宵节,抚顺铝厂的文化中心俱乐部,更是热闹非凡。这里曾是人山人海,真有过节的气氛,至今令人难忘。人们携家带口,男女老少,聚在这里,相互拜年,互致问候,增添了节日的浓厚气氛。

花灯和灯会是抚顺铝厂在重大节日不可缺少的内容。所谓看花灯就是看灯会,里面全是由灯所组成的。

以前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烧了,由于善良的仙女将此消息给下界的人们说了,所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利用灯笼,每家都挂上灯笼,这样天上的神仙就以为人间被烧了...所以就留下了看灯会和挂灯笼这么一个习俗。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记得也就是1990年代初,抚顺铝厂的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是层出不穷。

既然今日头条的这才是国风大赛,不限题材,仅限传统文化。我就离奇地想说说,抚顺铝厂这个在厂庆和春节、元宵节,用灯会和灯谜给职工群众带来的节日欢乐,未尝不是国风文化。

当年的灯会有个红色“锦鲤”,给人的印象特深。这个“锦鲤”是抚顺铝厂当年职工文化生活的精彩点缀。它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灯会记忆。

“锦鲤”盼重生 灯会灯谜绚丽 国风文化记忆 这才是国风

抚顺铝厂的灯会锦鲤

红红的“锦鲤”,看着就高兴。这个有5米高的红“锦鲤”似鲤鱼跳龙门,周边由荷花和绿叶承托,真是美极了。

同时,这个红红“锦鲤”为抚顺铝厂的职工和周边群众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这个红“锦鲤”获得了抚顺地区国风文化各种文艺比赛的第一名,也给抚顺铝厂的精神文化锦上添花。

你看这个红“锦鲤”,它是由抚顺铝厂的基层车间职工用工作的边角余料做成的。当时的企业,是非常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的。这个红“锦鲤”在抚顺铝厂俱乐部,可也真是大放异彩,周边群众都非常爱看。

“锦鲤”盼重生 灯会灯谜绚丽 国风文化记忆 这才是国风

灯笼高挂的抚顺铝厂俱乐部

这个红“锦鲤”的惊奇之处,在于这个红“锦鲤”是旋转的,它自转一圈后,嘴里便吐出一个龙珠。其寓意就是寓意国泰民安,国风常在,寓意抚顺铝厂将“鲤鱼”跳龙门,象征年年有余。

的确,那几年的国有大企业,就是牛。文艺、体育、群众文化生活,还有这个红“鲤鱼”见证了抚顺铝厂这个国有大企业的兴盛与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国风文化的传承。

但是这个“锦鲤”也道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苦衷。在这个红“鲤鱼”眼里的,企业效益好时,国有大企业也有浪费严重的现象。当时是家大业大也就是大手大脚。这个红“锦鲤”亲眼目睹了抚顺铝厂的学模范、标兵活动时,为了给职工群众补锅、修车,把厂里的铝板、焊枪等等都拿了出来,群众站排修补漏锅,一场形式主义的学模范活动开始了,企业的带车了、铁锹等小物件也是出去后,就没见回去过。

红“锦鲤”说,倒是没人没有仔细算过,企业肯定损失不少。当时说句实话,职工拿着破锅进厂后补完,厂里守卫也是放过一马,直接放行,这也是当时的风气。

还有红“锦鲤”还亲眼看见了有的职工用单位的铜母线做成了电视天线,单位也是放行,表示理解。再后来,企业停止了这样的形势主义。

如今的红“锦鲤”早已变成了废铁,已经销声匿迹。这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如果让它重生,看到现在的状况,它还是愿意出来的。也希望职工再给它生命,它说,它还想传承国风,传承企业的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因为国风不能丢,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不能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