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国学是一门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代表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位老师的是名师大语文,读国学,读古诗文,是这位老师的教课宗旨。他就是抚顺市名师教育的国学作文的刘镇老师。听他的课,就是上了一部中国国学史。他的语文课,讲的绘声绘色,口若悬河。国学传统文化不仅仅要重视,还要传播,这位老师就是中国国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抚顺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抚顺高尔山辽塔

在他的眼里,中国的国风,不仅仅是国学,诗文,诗经,这里还有祖国的名胜古迹。这里凝聚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国风文化,更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国风智慧。

记得那还是在2003年,这位老师让学生不仅仅在课本上认识接触了抚顺的大山河流,还让他们认识了抚顺的名胜古迹壮美山川。

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抚顺儿童公园纪念碑

抚顺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为了让学习了解抚顺的历史,他自己花钱租车将学生带到了抚顺的名山古迹。亲身感受抚顺的浓厚文化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抚顺的高尔山公园,曾是抚顺最大的公园。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抚顺的公园高尔山上,刘老师向学生讲解了高尔山的来历。在高尔山公园之上和辽塔之下,刘老师娓娓道来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公园的来历与历史。

抚顺的高尔山,有座历史悠久的辽塔。这个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四年,也就是1088年,是抚顺最早的高层建筑,现为省级保护单位。该塔用多种型制的青砖砌筑而成,塔身八角形,九级密檐,塔身腹部直径6.8米,向上逐级缩小,通高14,1米。塔身自下而上,用密檐、斗拱分出比例层次,构成八个对称,圆弧犄角。

在八面塔身上各有进深约15公分的长方形佛龛,上有砖雕宝盖,龛下有飞天拱托,各自组成一幅完整的浮雕图案。

接着,刘老师又带学生们赶到抚顺儿童公园。抚顺儿童公园是抚顺最早的公园。始建于1949年,园内有个人民烈士纪念碑给学生的印象最深。

抚顺解放后,改名为抚顺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基座呈正方形,边长12米,基座南侧有两侧共8级石阶。石碑高12米,正面阴刻“抚顺解放纪念碑”字样,由当时抚顺市市长王新三题写。第二级碑座正面镶嵌着一块铜板,上边记述了抚顺解放历史过程。人民烈士纪念碑位于儿童公园最高处。建于1949年11月,占地面积306平方米。是抚顺人民政府为东北抗日联军、人民解放军牺牲的烈士而建。纪念碑坐北朝南,现高19.82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灰色大理石板罩面。碑身正面镌刻着“人民烈纪念碑”,碑身正上方镶嵌着一颗红五星,碑座正上方镶嵌着汉白玉雕刻花环,碑座四周镶嵌着大理石版,南面刻有碑文,东西北三面刻有抚顺市领导题词,东西两侧有烈士碑墙,上面刻有133位烈士名单。

抚顺还有个纪念碑,位于抚顺友谊宾馆的后山上。这个碑始建于1924年,当时名叫“表忠碑”,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见证史物。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文化抚顺的世界遗产清永陵,刘老师又带领学生到抚顺的启运山山下,在这位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都听得很入神。刘老师口若悬河、娓娓道来地讲解了清永陵的来历和历史进程。

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抚顺清永陵

他说,清永陵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恃烟筒山。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肇祖原皇后)、曾祖福满(追封兴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兴祖直皇后)、祖父觉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追封显祖宣皇帝)母亲喜塔拉氏(追封显祖宣皇后)以及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

[1]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

不过这座启运山是由西至东,越来越矮,象征着清王朝逐步走向没落。

永陵是清皇族的祖陵,是东北著名清代“三陵”之首。与沈阳福、昭陵并成为清初关外三陵,始建于1578年,是现存一座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建筑。现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清永陵申报遗产奖牌

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还有抚顺的赫图阿拉城。清代以后,在赫图阿拉还建有协领衙门、理事通判衙门、堵阁词等。该城曾居住人口十万余众,辟有十里商贾闹市,车水马龙,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清军入关之后,赫图阿拉被称作兴京,设专职人员守护。但却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将古城破坏殆尽,原有风貌荡然无存,现已部分修复。

他说, “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赫图阿拉古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在史学界被称为“清王朝第一都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所筑,城池依势筑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之上。

峭壁峥嵘,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垣。内城周五里,外城周十里。城周十里设九门即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外城驻扎着八旗精锐部队,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廪区,外城内、内城外建有驸马府,内城建有汗宫大衙门、八旗衙门、关帝庙、城隍庙、启运书院、文庙等。汗宫大衙门呈八角形,俗称“金銮殿”。

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登基称汗,创建了史称后金的大金国;1619年,努尔哈赤在这里指挥了关系到清朝命运的萨尔浒大战。为以后逐鹿中原,统一华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老师的课不仅仅是吸引学生,还把家长的心仅仅抓住,引人入胜。他上的课,学生几乎爆满,他为学生讲课,总能抓住重点,引古论今。文言文能讲出现代感的节奏,把每个历史人物都分析的非常透彻。

口若悬河讲述名胜古迹传统文化国风的传承者 这才是国风

赫图阿拉城的民居

当时我也是最爱听他的语文国学课。他让我们认识了解了古代的历史人物,孔子、孟子、老子和李白、杜甫、岳飞,霍去病,还有范进中举等人物典故。《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这些都是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尤其是《三字经》更是国学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他的学生穿着国服,戴着国学汉代帽,一副国学的风范,传承了中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

这里希望更多的国人重视国学文化,传承国学文化,为发扬中国的国学文化尽一份力。国学不朽,国风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