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年俗完整版,这版太赞了~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二十五,做豆腐”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一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皇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二十六,烧年肉” 这一天该筹备过年的肉食。在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二十七,杀年鸡” 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运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