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外國人臉上對中國人微笑但心裡卻很鄙視

最近,辱華事件頻見新聞,瑞典電視臺事件、DOTA2事件等等剛剛風平浪靜,杜嘉班納(D&G)又來找罵來了。而且杜嘉班納還極其愚蠢,在上海舉辦時裝秀,竟然還辱華,真覺得中國人的錢那麼好賺,就算辱華也無所謂?

很快消息傳來,眾多受邀中國明星拒絕參加時裝秀,包括了它的品牌代言人王俊凱。聽說陳坤剛到上海看到新聞,立馬就又坐飛機回家了。而中國的電商也集體抵制了D&G,包括天貓、京東、蘇寧、1號店等都下架了D&G的所有產品。如此看來,杜嘉班納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幾乎斬斷,想重回中國市場,幾乎不可能了。

辱華事件,說明了這些老外在骨子裡就是瞧不起中國人乃至整個華人,就像他們瞧不起黑人一樣。這種種族歧視的根源,其實就是歷史帶給我們的印記。

近代歷史,可以說是中國人的屈辱史——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臉上對中國人微笑但心裡卻很鄙視


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償2100萬銀元,開放五處口岸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政府與英國、法國、俄國、美國簽訂《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處口岸,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等;

1860年在西方列強武力威逼下,清政府又簽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了九龍半島及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賠款加增開口岸不用說,還准許華工出國,把中國人當做奴隸或者廉價勞動力來販賣;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等;

1901年,清政府不敵八國聯軍,被人打到了北京,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等;

......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臉上對中國人微笑但心裡卻很鄙視


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國的老外老了以後,把這段歷史講述給他們的子孫,把從中國掠奪走的寶物展示給後人,炫耀他們的戰績,幾乎沒有一點懺悔,讓他們的後人一直覺得中國還是那麼軟弱好欺。

這就是他們的思維,強者就該吃掉弱者。

黑人也是因為曾經被奴役,被侵略,才一直被歧視。直到現在,那些白人依然不把黑人的人權當回事,前不久看新聞還發生了黑人制服壞人後,警察趕到將見義勇為的黑人當成壞人槍殺了。

而清末的近代屈辱史,讓中國在那些外國人的眼裡,也是軟弱好欺的印象。即使現在中國已經強大富有,用了幾十年經濟發展就超過了他們,在他們眼裡也只是一個暴發戶而已。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臉上對中國人微笑但心裡卻很鄙視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種族之間,其實道理一樣。只要有錢,就能獲得表面上的尊重,只要有實力,才能獲得發自內心的尊重。

但是你曾經膽小懦弱,想讓別人對你的印象改變,需要時間和行動來證明自己。

其實那些所謂的強國,也有屈辱的歷史——法國曾被德國打敗割地賠款;俄羅斯曾被日本打敗割讓了庫頁島南部;葡萄牙曾完全被西班牙吞併;意大利也割地給過法國——只是因為後來的強盛,讓世人對他們印象改觀罷了。

所以要想讓那些外國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中國人,也需要中國人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努力和自省,才能讓世人改變對中國的那些固有印象,讓現在那些外國人給他們的後人講中國如何的偉大。

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