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12月6日,廣東省清遠市出了一件新鮮事:一條省定貧困村竟辦起了農特產品博覽會,產品豐富程度還不失陣仗。一個博覽會的背後,講述的正是花田村脫貧攻堅迎來新氣象的故事:政府部門巧妙穿針引線;花田村人卯足勁兒發展農業;鄉村新聞官出絕招推廣農產品……上下齊心協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積極將農特產品推向市場,這樣的畫面振奮人心。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博覽會現場觀眾在購買農特產品,並在線支付。

辦博覽會花田村人有底氣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現場節目表演:快板舞“十九大精神放光芒”

說到“博覽會”,起碼是市級以上才有看頭,“花田村農特產品博覽會”用什麼支撐起一個“博”字?花田村人是有底氣的,現場載歌載舞慶豐收,唱起了《擼起袖子加油幹》。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花田片區黨總支部書記張樹有宣佈花田村農特產品博覽會開幕。放眼望去,人頭湧動。現場農產品也各有特點,水蛭幹品、食用睡蓮、泥鰍等特色類農產品最具代表性;麻竹筍、白菜乾、老樹紅茶、番薯乾等加工類農產品很有當地特色;還有藏香豬、竹林走地雞、花田農家土鴨等禽類;以及百香果、芒果、甘蔗、砂糖桔、皇帝柑等水果;瓜菜類就更加豐富了,韭菜、粉蕉、蓮藕、芥菜、黑葵白菜、萵筍、沙葛、南瓜等;更有桂花魚、鯧魚、鱈魚等等。

花田村作為一條省定貧困村,生產出如此品類豐富、品質上乘的農產品,可以說相當了不起了。“博覽會”的底氣除了有豐富品類支持,背後還有產業基礎作為支撐。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清遠宣傳部駐花田片區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段周偉致辭,談自己三年來駐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感受及花田村的變化

2015年年底,清遠市開展精準扶貧摸底調查工作,花田村因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微薄,確定為新時期精準扶貧對象。在清遠市委宣傳部的幫扶下,花田村目前已形成韭菜種植、苗圃基地、水蛭養殖、光伏發電等多個扶貧產業項目,既守住綠水青山,也贏得經濟效益,切實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實踐證明,代表著詩與遠方的精品民宿,往往也能“點亮”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記者在現場見到,當天還有民宿展位。據介紹,當地正打造花田民宿之“賴屋人家”,展示不一樣的鄉村風景線。

鄉村新聞官因地制宜播報農產品

今年8月9日,清遠在全國首創“鄉村新聞官”。當天第一批“鄉村新聞官”就已接過聘書,正式上任,進行了首次農事播報。他們肩負起推動鄉村新聞治理,落實新聞惠民工程的責任。緊接著8月19日,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官方微信正式開通,以鄉村新聞官為主題,開展“三傳一助”工作,也就是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扶助村民致富。近來鄉村新聞官播報、培訓班、研討會等陸續在清遠開展,引起多方關注。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鄉村新聞官不好當,要求播報時玩出新創意。當天的花田村農特產品博覽會,他們也各備“法寶”。鄉村新聞官林旺花一手抓起一把黏糊糊的水蛭,“一般來說,大家見到它就跑!但花田村的水蛭不吸血,只‘吸金’,大家不要怕。”據介紹,花田村在2017年5月引進水蛭養殖,一年產量4000多斤,銷售額上十萬,“消腫解毒,活血通筋,水蛭大有作為,我們不僅有溼品,還有幹品,如今還在研製水蛭酒,以後請大家來品嚐。”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鄉村新聞官劉永警一邊介紹,一邊邀請拍檔泡起茶來,“你看,富硒老樹紅茶色澤鮮豔而清透,經檢驗,這裡的紅茶硒含量高於國家標準。深山生態環境非常好,一片60年代種植的老茶樹在那自在生長,才有這麼難得的茶葉。”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作為壓軸,鄉村新聞官徐永菲“因地制宜”,現場邀請一位戴斗笠的老農將老黃牛牽上臺,以此將神秘嘉賓——“睡蓮”迎出場,“為什麼叫睡蓮,因為它早上6點開花,晚上5點閉合,好像要睡覺一樣,十分可愛。這睡蓮的花多漂亮,這有賴於我們當地優良水質。”據說,睡蓮可入藥,有美容功效,更可以做菜,清炒、涼拌、火鍋等都非常吃香。徐永菲還現場邀請大家品嚐涼拌睡蓮。

清遠市省定貧困村辦起農特產品博覽會 豐富程度出人意料

現場觀眾品嚐涼拌睡蓮,讚不絕口。

鄉村新聞官的推廣,加上新媒體的介入,讓農產品有了更大的品牌和市場效應,同時為當地打造了一張名片,提升了村民對家鄉的自豪感與獲得感。

“一村多品”精準扶貧效益漸顯

駐英德市花田片區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段周偉說,2018年是打關健仗、啃硬骨頭,實施幫扶工程、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攻堅年,以造血式扶貧實現貧困村、貧困戶的穩定脫貧非常關鍵,下一步,花田村還將藉助“一村多品”的優勢,把產業興旺和鄉村旅遊相融合,繼續發展特色產業。

據介紹,花田村已初步嚐到特色產業扶貧的甜頭。以“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的模式建立起來的“百畝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去年純收入達到27.6萬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建立的扶貧產業項目鴻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貧困戶佔50%股份,經過前期的運營和管理,公司已初顯規模,建有多個農產品基地,並建成一個農產品加工廠。

例如水蛭養殖基地,一年純收入達27萬元,貧困戶共分紅近11萬元;今年5月,苗圃種植基地則讓貧困戶第一期分紅獲5萬元以上。除此以外,光伏發電項目到明年2月預計各項目累加分紅達45萬元。

清遠市委農辦(扶貧辦)副主任賴志軍說,花田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脫貧,讓省定貧困村不僅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態勢,甚至成為“一村多品”的典型,讓貧困戶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加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支持力度,加強對外宣傳,講好減貧的中國故事,傳播好減貧的中國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