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个人财产范围有哪些?如何做婚前财产公证?(贝壳找房)

婚前个人财产是指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哪些财产属于婚前财产?

婚前个人财产可分为以下4类:

(1)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取得的债权等。

(3)婚前财产的利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利息。

(4)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

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

二、婚前个人财产如何判定?

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继承,遗产在婚后才分割,该遗产虽然是婚后所实际得到,但其所有权在婚前就已经取得,所以应认定为一方婚前财产。

注意:夫妻双方自领取《结婚证》之日可视为“婚前”到“婚后”的时间点,而其他诸如订婚、举行婚礼等时间点都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

三、婚前财产如何公证?

当事人要准备好以下材料:

(1)个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薄,已婚的还要带上结婚证。(已婚也可补办婚前财产公证)。

(2)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财产属性的证明等。

(3)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

一般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订约日期空缺,待公证员对协议进行审查和修改后,再在公证员面前签字。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链家网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