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實體經濟

從上述政府工作報告表述中不難看出,地方對於推進企業掛牌新三板,主要基於支持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以及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考慮。事實上,經過近6年發展,新三板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合計10561家,中小微企業佔到了市場的絕大多數。從行業情況看,製造業和軟件信息服務業等實體型企業佔市場整體的六成以上,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市場佔比小;許多尚處在虧損狀態的醫藥研發、生物科技等科創型、創新型企業在新三板獲得投資者認可。自2013年以來,超過6200家掛牌公司完成股票發行融資超過4700億元,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市場定增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除定增外,越來越多掛牌公司開始嘗試利用優先股、可轉債、雙創可轉債、私募債等拓展融資途徑。

“掛牌新三板確實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渠道,能夠帶動資金有效進入實體企業,促進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新三板企業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還承擔著提供就業機會、繳納稅收以及擔當社會責任的三大貢獻。”周運南說。

董登新認為,新三板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對於企業掛牌不設置財務門檻。企業通過掛牌,有利於提升規範性和透明度,公司股權也有可以交易的場所;對部分公司而言,通過掛牌可以提升知名度,從而獲得再融資或是被併購的機會。

近年來,各地政府競相出臺政策對企業掛牌新三板予以扶持和獎勵。以濟南為例,2018年6月,濟南市政府出臺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新三板企業自掛牌第2年起,當年淨利潤達到300萬元(含)以上的最高給予50萬元補助。梳理發現,隨著市場逐漸降溫,各地政府對於企業掛牌新三板的補貼熱情有所回落。在市場最為火爆的2015年、2016年,地方政府對於企業掛牌新三板補貼動輒上百萬元。進入2018年,僅個別地方政府出臺了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多在數十萬元,補貼資金多數向創新層企業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