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多些接力賽,少些馬拉松!

開門見山

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影視作品精彩紛呈,電視劇也屢出爆品,像《甄嬛傳》、《白夜追兇》、《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都深受觀眾喜愛,一時成為話題中心。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現在的電視劇質量良莠不齊,可在劇集數量上卻顯得步調一致,越來越長。如果是好作品,觀眾尚可耐下心性,沒天沒夜地辛苦追劇;如果是觀眾緣差的,則只能在那裡孤芳自賞,白佔了影視播放資源。

電視劇:多些接力賽,少些馬拉松!

在筆者看來,電視劇的長短,也是門學問,要講究策略,就好像體育比賽中的馬拉松與接力賽。馬拉松講的是耐力,觀眾往往熱鬧在開頭、關注在結果;接力賽講的是綜合實力,每個人都有特點、都是看點,更能吸引人。從觀眾角度來講,筆者建議電視劇還是要學會接力,劇情長可以,但不要一股腦170集播到大結局,最好分出章節,講個時間差。細分析起來,不妨從以下四個問題著手:


啥情況?

超長劇情——筆者粗略的計算了一下,今年黃金時段播放的大劇平均劇集在50集以上。舉幾個"栗子",《桃花依舊笑春風》60集、《香蜜沉沉燼如霜》63集、《延禧攻略》70集、《天盛長歌》70集、《娘道》76集、《如懿傳》87集。這還是當下管理部門有要求,有所收斂的。放在兩年前《楚喬傳》67集、《那年花開月正圓》74集、《甄嬛傳》76集,甚至八九十集、上百集的都有。超長的劇集數量,帶來的是劇情的拖沓、敘事的散漫,過一天可以演五集,生個孩子也得七八集。矮矬窮的主角要達到白富美、高富帥、滿身本領的狀態沒個三幾十集那簡直是開掛。

注水情節——如果劇集多,劇情緊湊精彩,那也算是良心之作。但現在看來,大部分長劇集的電視劇水的不行,而且越到中後期越水。有的電視劇最大反派甚至一兩集就被扳倒了,前邊全是鋪墊,虎頭蛇尾讓人難以理解;有的為湊劇情,好好的抗戰劇、功夫劇、偵探劇非要加上三角戀、多角戀,情節很出戏;再有的,那就是真心為金爸爸服務了,大家可以看看《戀愛先生》的第29集,後半集簡直是某品牌汽車的廣告特輯。

電視劇:多些接力賽,少些馬拉松!

尷尬生存——劇集多、劇情長、內容空洞,直接帶來的就是觀眾的觀賞體驗差,收視率下滑,給播放平臺帶來巨大壓力。有的衛視在一部電視劇播完之後,會緊跟著回播一遍精簡版。有的更是簡單暴力,你比如《天盛長歌》直接砍了9集;《美人私房菜》、《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甚至播了不到一半,直接下架了,你說尷尬不尷尬。

為什麼?

唯收視率——現在的衛視、地方臺林立,網絡影視異軍突起,電視劇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為提高收視率,製作和播放單位往往更傾向於劇情複雜、有衝突、有熱點、有話題的電視劇作品。特別是長劇集,觀眾越是追劇追得辛苦,越是有利於炒作。所以甚至出現了周播等"飢餓播放"的現象,全劇放完要兩三個月,佔領播放平臺的時間越長,話題越多,收視效果越明顯。再加上有的播放平臺要求製作發行單位按集購買收視率,劇集越長越是天文數字。好在。

明星效應——我們所處的是個刷臉的年代,電視劇的熱賣也要依靠流量小生和花旦。明星效應使得演員片酬水漲船高,明星片酬動輒幾千萬、上億元,已經成了電視劇製作的主要成本支出項目。為平衡支出,製作單位往往把增加集數作為有效手段,30集的電視劇剪成60集,就可以多賣30集。

電視劇:多些接力賽,少些馬拉松!

向錢看齊——正如剛才所說,劇集越多賣錢越多,這是製作單位、播放平臺能直接看到的。更重要的,劇集越多,對贊助商和廣告商的吸引力越強,對金爸爸的宣傳回報越到位。現在的電視劇,片頭片尾有廣告,全程有掛角,中間有休息時刻,冷不防還來個植入,讓人反感、無奈,但還得必須接受。

會怎樣?

難有經典——誰都不會跟講廢話的人廢話,大部分長劇集電視劇都是快餐產品,引得一時熱鬧,觀眾看過一遍很難下決心去看第二遍。就算是《延禧攻略》這樣好口碑的電視劇作品,也只能成為現象,難以算作經典。再加上粗製濫造的"注水"之作,給整個電視劇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觀眾流失——超多劇集考驗的是觀眾的耐性,好在現在可以網絡追劇,大家都熟練掌握了1.5倍、2倍速播放技能。不少電視劇快進看,你會發現一點也不影響劇情。難怪滿屏彈幕全是"1.5倍速,一個神奇的世界!"但實際上,這是觀眾對電視劇細節的放棄,如果產生審美疲勞,最終結果往往會導致棄劇和觀眾流失。

資源浪費——長劇情作品佔用了大量的播放資源,勢必會打亂和擠佔其他作品的投放計劃和播放時間。許多精品影視與電視熒屏無緣,不得不轉戰網絡,甚至面臨無平臺、無檔期可播的困境。如果這些大劇將好故事將死了,那更是對佔用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是對精品資源的浪費。

怎麼辦?

看從前——其實,我們以前有過許多電視劇經典之作。筆者最為推崇的就是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整部電視劇59集分三部:《鐵血丹心》19集、《東邪西毒》20集、《南帝北丐》20集。三部陸續放送,獨立成戲,部部經典!再比如《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42集)和《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44集),故事一脈相承,結構分成兩部,分兩年呈現,第一部火了,第二部繼續火。

電視劇:多些接力賽,少些馬拉松!

看周邊——美國大部分電視劇按季放送,比如《越獄》、《權力的遊戲》、《西部世界》、《地球百子》等,季與季之間有一定間隔,每季十幾集,但製作絕對是電影級的。再有是國內比較火的綜藝節目,像《奔跑吧》、《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也是按季播放,每季基本在十期以內。

以上不管是以往的經典,還是國外或者其他領域的作品,都採取了分章節、逐步投放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觀眾易於接受,對後期期盼值更高;同時製作和播放單位也可以根據觀眾反應及時調整作品,實現最佳呈現。電視劇作品要實現這一點,筆者認為:

在形式上要做到"分"、"斷"、"看"三個字——"分"就是將長劇情分出結構,有章有節,並且相對獨立,同時確保故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斷"就是每季(部)之間有個間斷期,讓喜歡的觀眾可以思考,可以回顧。讓追劇的人,有時間趕上,不會看著後邊的幾十集肝顫;"看"就是隨時關注觀眾的反映,邊看邊調整,讓投放節奏、故事情節隨時牽動觀眾。

在質量上要做到"砍"、"細"、"精"三個字——"砍"就是要講究取捨,劇情處理必須大刀闊斧,突出主要人物、重點情節;"細"就是注重細節,要以質取勝。其實最能感動人、最具殺傷力的往往是細節;"精"就是力求精益求精,這是一種態度,"電影級"、"良心品質"是觀眾對精品的稱讚,讓觀眾期待,那就是經典。


總結髮言

當馬拉松運動員到達35公里處時,接力運動員已經站上領獎臺了。電視劇,特別是超長劇情的電視劇瘦身勢在必行,因為觀眾想看的是你講的故事,關心的是故事精不精彩。好的故事要像單田芳先生那樣講,有章節、無尿點。其實只要是精品,哪怕只有上、中、下三集,也足以吸引觀眾,贏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