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快过年了,

翻到语文课本时竟然看饿了!

茴香豆、槐花饭、糖葫芦 ……

回想起那些年的语文课本

分明就是一本本地道的中国美食指南啊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鸭蛋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语文老师教这篇课文时,特地买了咸鸭蛋送给我们吃。还记得当时午饭就是就着咸鸭蛋吃的。蛋黄真的超级美味,现在想想都觉得美好。

——鲸鲸鲸鱼Alice

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孔乙己》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因为茴香豆,记住了孔乙己这个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我们来说一盘茴香豆也是一种向往和诱惑。

——等风等你看落日

槐花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槐香五月》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小学三年级学的《槐乡五月》,槐花饭,真的是读的时候都在流口水,老师讲到无聊的地方,我就翻过去看这篇课文。

——全世界最美的人

鱼汤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陆定一《金色的鱼钩》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读这篇课文,长征之艰辛看得我小小的心头好苦,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家里的针都很珍惜。文字早已模糊,炊事班长煮鱼汤给大家喝,自己吃鱼骨头的故事直到现在还让我感动。

——choco哩

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岑桑《画杨桃》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虽然课本写的是画杨桃,但是上课的时候,一直在看课文里的插图。那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杨桃,更谈不上吃。不过图片看起来很诱人,想着等我长大有钱了,我也要买来吃。

——常量

罗汉豆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鲁迅《社戏》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备课《社戏》,读到迅哥儿和小伙伴儿摇船归来偷罗汉豆吃,想起小时候,外公也曾带我偷偷去他相识的友人庄家地里掰豌豆儿,拔小萝卜,看老山羊的胡子,如今想来,外公也去了十年了。

——凉戈未眠城不夜

牡蛎

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

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那时候读了课文,可是我长那么大根本不知道牡蛎是什么,就吵着找我爸要,爸爸说没有,后来妈妈做给我吃,好多年以来,我都以为我吃的是牡蛎,后来才知道我被妈妈骗了,吃的一直是鲍鱼。

——锅务院院长

葡萄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权宽浮《葡萄沟》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说实话其实那时我看不懂课文讲了什么,但那副插图加之老师的描述真的很让人神往吐鲁番。那时候就想,一定要去吃个够。

——栀己ZHJ

青稞面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靖《倔强的小红军》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课本里的青稞面,让我无数次神游。我小时候也一直以为青稞面超级好吃,至少也是油泼菠菜面的级别。

——王祖甜

荔枝

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

母亲扑啼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

——肖复兴《荔枝》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小时候的语文课本真的给我们安利过太多好吃的,我对荔枝情有独钟,就是因为那篇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荔枝》。

——旧时光旅者

糖葫芦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新凤霞《万年牢》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我的天,没人记得小学课本里的万年牢吗?那个冰糖葫芦我记到现在。

——霭妹

苦柚

正是柚子上市的旺季,一筐筐黄澄澄的柚子摆在街道两旁,卖的人在吆喝:

“卖柚子,好甜的柚子!”“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

我们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买谁的好。

往前走,来到一个卖柚子的小姑娘跟前,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别着一枚中学校徽。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卖柚子的了。

“多少钱一个?”伯父指着她那筐又大又黄的柚子问。

“一毛”。

“这么便宜”。

“今天是星期天,我帮妈妈卖柚子,她说自己家的,卖便宜点”。

“这是什么柚子?” 伯父又问。

“这叫棉花柚,个儿大,其实里面的肉不多。”姑娘合上书,郑重其事的说。

伯父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接着问:

“甜吗?”

小姑娘害羞地摇摇头:“有点苦。”

——尹风庭《苦柚》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当时上课的时候,我想如果给我吃,我肯定不觉得苦。

——SUNZERUIII

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王鲁彦《我爱故乡的杨梅》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北方的孩子基本是吃不到南方的水果的,所以杨梅我一直是既陌生又熟悉。现在我每每看到杨梅,我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SnowSweethome

花生米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两杯清茶,数的清个数的花生米”当时好想知道这感觉是什么。不知道为啥,学完《一夜的工作》后,就特想吃花生米,吃花生米也爱就着茶。

——想要棉拖鞋

覆盆子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那时候一直想知道覆盆子什么样子,有多好吃呢?桑椹已经很好吃了,居然还有比桑椹更好吃的。后来才知道,覆盆子就是山里长的刺泡,很常见。

——秦城

粽子

他一边看,一边用笔摘录重要章节,到了吃饭的时候,亲戚几次来请他,他都舍不得把书放下。亲戚见他这样用功就不忍再打扰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给他端去。

陈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书本和摘录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书桌上的墨砚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一连吃了两个粽子,竟然没有品出异味来。

——《陈毅吃墨水》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还记得上陈毅吃墨的课文,老师提问为啥他吃墨。我起来回答:不小心把墨当糖了,老师却说,是因为他学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在想想被忽悠了,忘食了还能记得吃粽子蘸糖。

——TCBBOBO

烤松鸡

“你照看火堆。我去打些野味来。”猎人说着,转到树背后就不见了。只听见树林里响了几枪。我还没捡到多少干柴,他已经回来了。几只松鸡挂在他腰上,摇摇晃晃的。

“我们做晚饭吧。”他说。他把火堆移到一边,用刀子在刚才烧火的地上挖了个洞。我把松鸡拔了毛,掏了内脏。猎人又找来几片大树叶,把松鸡裹好,放进洞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土,然后在上面又烧起一堆火。

等我们把衣服烘干,松鸡也烧好了,扒开洞,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们俩大吃起来,我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东西。

——《大森林的主人》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当年看到这儿,我真的快要饿昏过去了,根本就没有心思上课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不就是这样烤的叫化鸡吗?

——软软糯糯的

西瓜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少年闰土》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小时候,离家不远的地里就种着一大片西瓜,每次路过都馋得不行。后来读书到了另外一个小镇,看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思绪不自觉地就飘远了。

——佚名

杏子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她说,栽杏树那阵儿,还没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地问奶奶:“奶奶,咱们家杏树上的杏子有多少?”

“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要不,你数数看。”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杏儿熟了》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那时候看到课文,配着插图,常常幻想自己家院子里要是有这样一棵杏树该有多好啊,小朋友都该羡慕我了。

——梦醒了

烤鹅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那时候很可怜小女孩,心里想如果那晚卖火柴的小女孩遇到了圣诞老人,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悲剧啦,说不定还能吃上烤鹅。

——CL月亮弯弯像小船

语文课本里的美食,为什么小时候念念不忘

看了这些课本中的美食

还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还好现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美食

大鱼大肉吃起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