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NBA最佳組合的故事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17年征戰,4座冠軍獎盃,無數美好回憶。對於 Tim Duncan 和 Gregg Popovich 來說這段旅程無疑是兩人共同夢想的籃球殿堂。

要找到可比肩格雷格-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和蒂姆-鄧肯(Tim Duncan)這樣兩位長久成功的教練/超級巨星組合,可能必須要追溯上古時代,抑或是橫跨大西洋了。

一個例子是Honus Wager與他的教練Fred Clarke自1897年起的19年輝煌歷史(注:Honus Wager是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匹茲堡海盜隊的傳奇巨星,曾拿下8個冠軍,外號“飛翔的荷蘭人”)。另一個例子則是英超曼聯隊的瑞恩-吉格斯(Ryan Giggs)和其主帥阿列克斯-弗格森(Sir Alex Ferguson)爵士,兩人在聯手的23個賽季中拿下了13個英超冠軍。

然而對於始終穩定而高效的聖安東尼奧馬刺來說,他們私底下更願意將鄧肯/波波維奇組合與美國NFL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著名四分衛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和主帥比爾-貝利奇克(Bill Belichick)進行對比(注:布雷迪和貝利奇克率領愛國者隊拿下了3個超級碗冠軍),但即使是這對NFL的招牌球員/教練組合,他們持續成功的時間長度與馬刺這個NBA的現代版紅衣主教奧爾巴赫(Red Auerbach)和指環王比爾-拉塞爾(Bill Russel)相比也還是稍遜一籌。

“我很嫉妒蒂姆,”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在接受ESPN採訪的時候表示,“因為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可以一直為同一個偉大的教練效力。”

“可以說拉塞爾和奧爾巴赫所共同取得的成就是遠遠凌駕於眾人之上的,”ESPN評論員、曾在波波維奇手下擔任馬刺隊長及控衛、並和鄧肯並肩作戰的艾弗裡-約翰遜(Avery Johnson)評論道,“過去和現在的情況當然有所不同,但我想,(鄧肯和波波維奇)他們的成就並沒有比兩位前輩差多少。”

“與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和菲爾-傑克遜(Phil-Jackson)不同,他們不在波士頓、芝加哥或是洛杉磯打球。他們的所有榮耀可都是在聖安東尼奧所獲得的。”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又開始讚美馬刺,因為他們如今距離又一次的NBA總決賽之旅僅有一步之遙(注:本文寫於西部決賽第六戰之前)。如果他們能在與近年來的苦主俄克拉荷馬雷霆的西部決賽中勝出的話,那這將是波波維奇和鄧肯一起聯手帶領這個全聯盟電視市場倒數第四的球隊第六次殺入總決賽,爭取趕上科比去追逐他們的第五座冠軍獎盃。

最近幾周以來我們一直在不停的追問科比、艾弗裡等人,試圖更好的瞭解隱藏在這對並肩作戰17年的師徒倆之間所不為人知的成功秘訣。

以下的這些採訪片斷是從今年季後賽期間我們對那些最熟悉波波維奇和鄧肯的人所進行的20多次採訪中節選出來的,從中讀者可以對於這兩位NBA的王牌搭檔是如何在託尼-帕克(Tony Parker)和馬努-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的幫助下建立起馬刺王朝而窺見一斑。

最瞭解“鄧肯維奇”時代的頭號專家無疑非馬刺制服組領軍人物、總經理R.C.布福德(R.C.Buford)莫屬,他表示這對搭檔之間的關係比外人所想象的還要緊密無間。

“靈魂伴侶,”布福德說,“這個詞用來形容他們兩個一點兒都不誇張。”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在波波成為今日眾人所熟知的那個波波之前,他也曾為自己的主教練飯碗而苦苦掙扎。

Mark J. Rebilas/USA TODAY Sports

岌岌可危的波波維奇

也許波波說的是對的,沒準任何教練的任何體系都可以在聖安東尼奧取得成功,因為馬刺在1987年和1997年兩次贏得狀元籤,並分別獲得了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和蒂姆-鄧肯。

又或許,如果馬刺在1999年3月2日客場對陣休斯頓火箭的那場常規賽中輸球的話,球隊後來的所有歷史都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是NBA的第一次縮水賽季,由於停擺常規賽的賽程由原本的82場減少到了50場。這也是鄧肯效力馬刺的第二個年頭,但這支以總冠軍作為唯一目標的球隊卻在賽季初期表現不佳,僅取得6勝8負的戰績。

當時,在當地廣受歡迎的前馬刺球員道格-裡弗斯(Doc Rivers)正好也是本地電視臺的評論員之一,而他被很多人看好具有成為優秀教練的潛質。隨著馬刺在賽季初令人失望的表現,當地的很多球迷已經開始呼籲希望由他來取代那個“一事無成”的波波維奇擔任球隊主帥。

但當馬刺在因縮水而變得緊湊無比的賽季中前往休斯頓準備他們的第15場比賽的時候,波波所面對的壓力不僅僅是來自於球迷或媒體,他手下的許多球員都認為他的主帥位置已經不保,可能會被解僱,或者是重新只擔任球隊的總經理(注:當時波波是球隊的總經理主教練一肩挑)。

“那場比賽的賽前準備與以往不同。”前馬刺球員馬利克-羅斯(Malik Rose)在回憶那場挑戰由哈基姆-奧拉朱旺(Hakeem Olajuwon)、查爾斯-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和斯科特-皮蓬(Scottie Pippen)領軍的火箭的比賽時說道。

“通常球員圍成一圈打氣祈禱的時候,大衛(羅賓遜)不會說很多,但(那場比賽賽前)大衛說道,‘我們必須團結一致,一定要拿下這場比賽。這場比賽至關重要。’

“我們如果輸了那場比賽,他們會炒掉波波,聘請裡弗斯——至少當時的流言是這麼說的。我覺得從賽前更衣室裡凝重的氣氛來看,這個流言的可信度很高。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場景。”

那個賽季也在馬刺效力的史蒂夫-科爾(Steve Kerr)則說道:“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處在下課邊緣,但(那個賽季初)那會兒的確是波折不斷。波波還不是今日我們所熟知的那個波波,他那時候還只是個無名小卒,球迷們根本不瞭解他是個什麼樣的教練。”

孩子們,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雖然波波如今在籃球界的地位有如教父一般,但在鄧肯的職業生涯早期,他可遠非現如今過得這麼滋潤。直到拿下兩個總冠軍之後,當地媒體才開始逐漸淡化那段黑歷史(注:1996年12月,大衛-羅賓遜從傷病中恢復過來,波波維奇卻在此時以戰績不佳(3勝15負)為由炒掉了時任主帥鮑勃-希爾(Bob Hill),自己同時身兼總經理和主教練,此事當時飽受爭議,聖安東尼奧本地媒體和球迷一直對此有所詬病。之後由於 羅賓遜和多名主力因傷賽季報銷,馬刺當年戰績一落千丈,最終以20勝62負結束賽季)。而當他贏得第三個總冠軍之後,人們才逐漸開始把他的名字和菲爾-傑克遜和帕特-萊利(Pat Riley)一起相提並論。

對於身為球隊先發控衛和精神領袖的約翰遜來說,波波的這段有爭議的歷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使得那場對休斯頓的比賽成為了第三個賽季帶領球隊的波波命懸一線、非勝不可的一役。

“沒錯,”約翰遜說,“我們都聽說了,當時(他)確實是岌岌可危。”

“外界流言蜚語不斷,都說道格會取代波波,於是大衛和我在飛往休斯頓之前去了波波的家裡。波波跟我們談了談……當我們離開他家的時候,我們已經強烈的意識到,為了波波,這場比賽我們非贏不可。”

“你可以去查一下那場比賽的比分和數據。”約翰遜接著說道。

約翰遜那場比賽拿下18分和13次助攻,羅賓遜貢獻15分9個籃板和3次蓋帽。二年級生鄧肯則砍下23分14個籃板和5次蓋帽,馬刺客場99比82擊敗火箭。

這場勝利幫助馬刺一舉扭轉困境,他們在接下來的常規賽中取得31勝5負,並在季後賽中繼續高歌猛進,最終拿下球隊歷史上的首個NBA總冠軍。儘管菲爾-傑克遜曾挖苦說馬刺在縮水賽季拿到的冠軍應該打個星號(這也是菲爾和波波的對抗史上一段頗具爭議的嘲諷),但馬刺上下對此並沒有在意,因為局外人是無法想象當年那支風光無限的馬刺是如何在崩潰的邊緣重新站起並捏合為一個整體的。

“我不敢說(波波下課的流言)一定是真的,”曾長年擔任球隊助理教練的現老鷹主教練邁克-布登霍澤(Mike Budenholzer)說道,“但我們確實很擔心球隊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確實沒錯。我們知道球隊必須打得更好,而且這樣的轉變一定要儘快發生。所以當時的情況確實就是那樣的。”

約翰遜說:“對我來說我始終支持波波、信任波波,因為他對我充滿了信心。我覺得如果他被炒魷魚了,那我或許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很多人都不看好我能成為帶領球隊取得冠軍的先發控衛。所以我把(這個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大衛賽前的那段發言也是他有史以來最富有激情的一段話。”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這對搭檔在2000年的時候差一點就散了夥,但鄧肯最終選擇留隊……而剩下的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了。

鄧肯保衛戰

鄧肯維奇時代的早年間的另一個假設性問題同樣和道格-裡弗斯有關。

2000年夏天,裡弗斯離開馬刺電視轉播評論席,前往奧蘭多魔術擔任主教練。馬刺最害怕發生的事情隨之而來:裡弗斯這個菜鳥教練很快就讓球隊老闆相信,表示他可以勸說鄧肯離開馬刺,離開這個一年之前他剛剛和波波維奇及上將羅賓遜共同奪冠的地方,並加入魔術。

道格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按照鄧肯自己的說法,他承認當時始終猶豫不決。

“我一會兒想留下,一會兒又想離開。”鄧肯當時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

鄧肯和當時同樣身為自由球員的格蘭特-希爾(Grant Hill)一起前往奧蘭多瞭解情況。面對這一與另一名大牌攜手的良機,放在今天你或許很難理解為什麼鄧肯會為此而猶豫不決。

鄧肯最終做出了決定,他還是無法離開阿拉莫城,無法離開羅賓遜,也無法離開那些已經將萬年不變的“馬刺!加油!”(Go, Spurs, Go)的加油口號改成了“蒂姆!留下!”(Stay, Tim, Stay)的死忠球迷。更重要的是,他最終還是無法離開波波維奇,放不下這段快速建立的教練/球員的親密關係。自那以後,鄧肯再也沒有考慮過離開聖安東尼奧。此後的職業生涯中,每到需要籤新合同的時候,鄧肯總是大筆一揮毫不猶豫的簽下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為同一個主教練效力一輩子。

“他當時真的差一點(就離開了),”前馬刺球員羅斯說道,“波波當時快要抓狂了,他對於我們的經紀人Lon Babby極度不滿,因為他覺得Babby試圖讓蒂姆和格蘭特-希爾一起加盟魔術。一開始的時候我聽說鄧肯要走了,但最後時刻事情發生了變化,他決定留在球隊。”

“在我看來,”馬刺的老闆彼得-霍爾特(Peter Holt)對ESPN說,“蒂姆並不想離開,但他也確實覺得有必要在自由球員市場上試水。”

希爾、特雷西-麥克格雷迪(Tracy McGrady)和鄧肯的三巨頭最終沒有能夠在魔術聚首,很多人把主要功勞歸功於羅賓遜親自前去與鄧肯所進行的11小時長談。但同樣的,我們也不應該忽視鄧肯和波波維奇在這幾年間所建立的關係的重要性。

馬刺籃球運營總裁布福德說道:“當時我們是不是有50%的機率會失去他?還是20%?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計算,也許會比這個比率更高一點。但相比於奧蘭多人所給出的迪士尼式的美好藍圖,鄧肯對於波波維奇具有更大的信任——這是我們能最終留下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擋拆教科書

馬刺並不總是NBA的模範球隊,即使是他們也需要學習的榜樣。

雖說如今他們成為了製造教練和總經理的兵工廠,但早在多年以前,甚至是遠在鄧肯加入球隊之前,聖安東尼奧人一直是以猶他爵士作為自己學習、模仿和試圖超越的榜樣的,就如同如今很多的球隊看待馬刺那樣。

從傑裡-斯隆、卡爾-馬龍(Karl Malone)和約翰-斯托克頓(John Stockton)身上,馬刺看到了強大的執行力和不為失敗找藉口的作風,並開始嘗試模仿他們。

堅韌、精準、強悍、敬業。這就是猶他人的進攻如此高效率的原因所在——即使是每一個對手都已經對他們的進攻方式一清二楚卻依舊難以招架。

爵士就是這樣的一個榜樣:在一個低調的小城市內,主教練和手下的兩名球星建立了堅不可摧的緊密聯繫。

對於馬刺來說,在他們真正成為今時今日的馬刺之前,他們最想成為的是當時的爵士隊。

“他們不是那種所謂的大市場球隊,但他們的表現書十年如一日,”布福德說,“他們是如此的好勝、強悍、防守至上,他們的這種精神和氣質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我們知道馬刺只有變得更加堅韌才能更進一步,提升到他們的那個層面。”

“這與打球的方式無關,更重要的是他們這種將球隊團結在一起、持續穩定、堅韌好勝的風格。我們的球隊同樣也身處小市場,所以我們也情不自禁的想道,‘既然他們可以這樣做,那我們肯定也可以。’這使得我們開始相信,身處聖安東尼奧並不能成為我們無法取得成功的藉口。”

多年以後,雖然馬刺依然無法越過爵士這座大山,但一系列的季後賽對抗使得波波維奇和斯隆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誼,而這直到2012-13賽季才為人所知,當時斯隆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出現在了馬刺的季前訓練營中。這兩支90年代和2000年以來的球隊運作模範之間的聯繫此後變得越來越緊密,2013年秋天當制服組接連被挖走多名成員後,馬刺總經理布福德聘請了前爵士的高管斯科特-雷登(Scott Layden)擔任球隊的總經理助理一職。

相比鹽湖城人,波波和鄧肯的馬刺則更進一步,拿下了四個總冠軍。而這兩隊之間的友誼仍在繼續,當斯隆離開後爵士需要一個新的總經理來帶領球隊前進,於是他們從布福德的身邊請來了丹尼斯-林賽(Dennis Lindsey)來接任離開的凱文-奧康納爾(Keven O'Connor)。

“當他退休的時候,(波波維奇)他在聖安東尼奧任職的時間很可能會比斯隆在猶他(的21個賽季)還要長。”今年季後賽首輪時,達拉斯小牛的主教練、波波維奇的好友裡克-卡萊爾(Rick Carlisle)充滿敬意的說道。

“這真是令人無法想象。”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視頻:唐-尼爾森(Don Nelson)捉弄了波波維奇

Marc Stein講述了一個唐-尼爾森用藝術品調戲波波維奇的故事。

波波也吃癟

要是哪個記者被編輯要求去挖掘一個波波維奇在言談或開玩笑中處於下風的例子,那他可真是太悲催了。

也許這種事情發生的次數比我們想象中的要來得多。但老實說,即使任何一個現役或曾在馬刺效力的球員曾經有過這樣的調戲波波的成功經驗,他們也不會蠢到現在就公之於眾吧。

所以我們不得不再往下深挖線索。幸運的是,波波和老教練唐-尼爾森(Don Nelson)是超過25年的老友。

老尼肯定幹過!

“這可是我整人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尼爾森洋洋自得地吹噓道。

“波波有個朋友在空軍學院擔任大學教練,他非常欣賞那個人,而那個教練是個相當不錯的畫家。於是我打電話給他,想看看能不能從他那裡買幾幅畫作為送給波波的生日禮物。他說由於日益嚴重的關節炎,他已經不再畫畫了,但他說他還有一些舊作留在自己的閣樓裡。他不肯收我的錢,就給我寄來了一副關於印第安人的漂亮的繪畫。

“故事的背景是,我們和全體教練組一起,準備在舊金山的碼頭旁的Alioto's餐廳為波波舉行慶生午宴。我跟教練們說我要在半路上停一下,去一家賣藝術品的小店裡拿一些東西。那家店的老闆其實是我的一個朋友,於是我和他一起串通,把計劃告訴他,並把那幅畫給了他。我讓他在那幅畫上面標一個很貴的價格,並把前因後果和編造的假故事都跟他交代清楚,以防波波問問題。我們那群教練就走進那家店,我對他們說:‘你們可以轉轉看,這裡有不少不錯的畫。’

“我假裝示意波波,‘我們往這邊的畫廊走吧。’我引導他到了那幅畫附近,他注意到了那幅畫之後開始盯著它細看。他看到了畫上面的簽名,於是他覺得這可能是他認識的那個空軍學院的朋友所畫的。接著我繼續誤導他說:‘你看,這幅畫的作者和我們那個老教練是同名的,搞不好就是他畫的呢,要不然你去問下那個老闆?’到這裡為止,我知道我已經把他給引入陷阱了。

“於是他走到老闆那裡去問個究竟,可他不知道那老闆根本就是我的臥底。老闆開始跟他一五一十的講故事,說他聽說過一個來自科羅拉多的籃球教練是個業餘畫家,他們這裡剛好有一幅他的畫。於是波波興沖沖的跑回來對我喊著說道,‘就是他!就是他!就是那個人!’時至今日我還能回想起當時他那激動的模樣。

“我回答他說:‘你喜歡這幅畫嗎?’波波說:‘非常喜歡。’我接著說道:‘那我們就把這幅畫作為你的生日禮物吧。’波波聽了有點著急:‘老尼,老尼,這幅畫可要5萬美元呢,你可不能這樣,我不能收你這樣的禮物。’但我不為所動,繼續對著老闆喊道:‘搞什麼東東啊,趕緊給我把這幅畫包起來送給波波,算在我賬上。’

最終我們終於幸災樂禍的把真相告訴了他:‘你他孃的終於上當了吧!’當然後果就是本來午餐期間他肯定會讚美我是個 多麼好的人,而那次他一直在我耳邊罵罵咧咧個沒完沒了的,說我是個混蛋……那幅畫好像至今還掛在他家客廳裡。這件事可真是不同尋常啊。

所以沒錯,在他20多年的NBA工作歷程中,波波也有那麼一次是吃癟了,而且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Pop'd)。這個Pop'd的說法還是一年前我們的場邊記者所發明的呢。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誰才是這些年來馬刺奪冠的最主要原因?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採訪的對象是誰。

AP Photo/Eric Gay

誰才是真正的老闆?

和馬刺在場上那種人人分享球權、思路清晰的進攻不同,整個馬刺的組織架構圖就沒那麼容易搞懂了。

尤其是當你聽到不同的人的說法的時候。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波波維奇是這個馬刺帝國真正的帝王,甚至還要排在球隊老闆霍爾特之上,對此霍爾特本人都非常認同。

“我很幸運能為他工作。”霍爾特上個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開懷大笑道。

這一理論看起來簡潔明瞭無懈可擊,但當我們聽到波波的另一個重要幫手布福德的說法時情況又有所不同了,要知道布福德可是那個在過去20年間發掘了帕克、吉諾比利以及其他無數鄧肯幫手的幕後英雄。

“說老實話,我們所有人都是為鄧肯而工作的。”這是布福德很喜歡說的一句話

波波維奇本人也在過去10年間反覆強調著類似的觀點。今年四月季後賽開始前,當一群當地媒體的記者們圍著他,希望瞭解馬刺長盛不衰的秘訣的時候,他又一次重複道:“每隔10年拿到狀元籤,然後選到超級巨星。”

“還有就是別搞砸了。”這是波波通常緊接著會說的一句話。

看到了沒?

只有真正理解了馬刺團隊中無私合作的精神才能解開他們是為何能長盛不衰的這道謎題。

“我們和R.C.的看法相同,”前馬刺球員、現馬刺電視轉播評論員肖恩-埃利奧特(Sean Elliott)說道,“我們又不是傻子,我們都知道沒有鄧肯就沒有冠軍。從上到下每個人都理解這一點,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在給蒂姆工作。”

“我們有時候是說著玩的,但我覺得球隊確實也是這麼覺得的,因為鄧肯的天賦無與倫比,自從選到他以後,球隊就一直試圖圍繞著他提供各種拼圖。他們每時每刻都是在為他而工作著。”

前馬刺球員邁克爾-芬利(Michael Finley)說道:“說到底,這個玩笑話本身就是更接近於真話,因為球隊一直在竭盡全力圍繞著蒂姆搭配各種球員。當我來到馬刺的時候,蒂姆已經過了外界所謂的巔峰期,但你會看到時至今日馬刺依然是圍繞著他來組建球隊。整個球隊歸根結底都是在以他為中心。”

另一方面,無私的波波維奇和布福德也有幸遇到了或許是體育界最善於放權的老闆。事實上除了波波維奇和給了下屬充分自主決策權的霍爾特以外,布福德也可以算成是馬刺實際意義的3個老闆之一,而直到今年5月7日他也終於獲得了遲到的NBA年度最佳經理的榮譽。

“顯然我對於波波、R.C.以及主管商業運營的Rick Pych具有110%的信任,”霍爾特說道,“我來聖安東尼奧已經18年了,有意思的是我當初剛到這兒的時候,他們三個都還在不同的崗位上,我所做過的最明智的一個決定就是充分的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去主管球隊運營。我這話可是發自肺腑的。”

“我們運作球隊的方式是,第一我們看重性格,其次是技術,第三是我們知道自己身處小市場。所以我們盡力取得勝利,同時也不大手大腳的花錢。我們只有2-3次付了奢侈稅,因為不管怎麼說我們畢竟要面對的是這樣一個小市場。但同時我也深感幸運,我信任這些人,同時盡力支持他們。很高興的是這一切都有了回報。”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對於馬刺的三巨頭來說,他們收穫了無數榮耀,但也同樣遭遇了無數心碎時刻。

波波維奇的最佳執教時刻

馬刺早已功成名就,並引來無數模仿者,其中就包括由總經理薩姆-普萊斯蒂(Sam Presti)和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領軍的雷霆隊。但我們也不該忘卻,在波波維奇、鄧肯、帕克和吉諾比利的征戰歷史上那些數不勝數的心酸回憶。

要知道,在衝擊總冠軍的道路上,他們收穫了多少榮耀,也就遭遇了多少痛苦。

德里克-費舍爾(Derek Fisher)的“0.4秒”;2006年牛馬大戰第七場吉諾比利對德克-諾維茨基(Dirk Nowitzki)的犯規;以及最近也是或許最慘痛的回憶:去年總決賽第六場,在28秒領先5分的情況下卻最終還是與冠軍失之交臂。

“想想看吧,”馬刺名宿埃利奧特說道:“如果回顧2003-2007賽季,我們本可以拿下三連冠甚至四連冠的。”

是的。

想想看吧。

想想看要是馬刺能成功衛冕一次,球隊的歷史地位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吧。17個賽季內拿下4個冠軍對於其他任何27支甚至28支球隊來說都是一個足以讓人嫉妒到發狂的成績了。但這對於馬刺來說卻還不夠。

“我們本應該三連冠的,”羅伯特-霍里(Robert Horry)說道:“如果馬努不去對德克犯規的話。”

但歷史無法逆轉,馬努犯規了。巔峰期的馬刺最終只能在5年內拿下3個奇數年的冠軍,之後他們又花了6年時間才重回總決賽,但卻不幸遭遇球隊史上的第一次總決賽失利。

儘管賽季初期面對了一系列傷病困擾,但波波維奇還是將這支一年前剛剛遭遇重大打擊的球隊重新帶回正規,並以62勝20負的戰績名列常規賽榜首,這也為他拿到了平紀錄的第三次年度最佳教練的稱號。

但對於他的老戰友布福德來說,在波波維奇將近20年的執教生涯中,去年總決賽第六場失利後波波竭盡全力鼓舞全隊打好第七場的表現可堪稱是他的最佳執教時刻。

“去年失利的痛苦回憶仍纏繞在他的心頭,”布福德說,“而這個賽季他又失去了兩位長時間並肩作戰的夥伴(助理教練布登霍澤和布萊特-布朗(Brett Brown)),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構成了極為困難的一個賽季。

“我認為波波就和我們其他任何一個人一樣,在經歷了這樣的痛苦回憶之後都會傷心、失落。我不知道這樣的傷感是否已褪去,或許現在開始慢慢淡去了。賽季中期,教練組和球隊經歷著重新磨合的過程,同時還有對於馬努自己上賽季末以來的健康的擔心和對託尼身體疲勞的擔憂,但不管怎麼樣他都已經專心致志的朝前看了。

“去年第六場比賽結束的那一刻起,波波維奇走出更衣室,就已經朝前看了,他說:‘我們一定要在第七場打得更好。’事實上,我們也確實覺得球隊在最後一場的表現要比第六場更好……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在第六場賽後和全體球員及他們的家人一起用餐。當時,每個人都傷心落淚,每個人都怨氣沖天,這都是在面對那樣的挫折時人的自然反應。但只有波波,他在每張餐桌間穿梭,輕輕地拍著每一名球員,和他們的家人交流,與他們一起分享那時那刻的情感,並鼓勵大家朝前看,為第七場比賽做好準備。

“這是我所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執教,他成功的讓球員們重新振作了起來,迎接下一場比賽的挑戰。”

在最近就2013年總決賽的話題接受ESPN網站採訪的時候,吉諾比利承認道:“那樣的失利(比以往任何的失利)都來得更加痛苦,因為我們知道距離冠軍就只有毫釐之差。但幾個月以後,我們重新回到訓練營,並準備再次向冠軍發起衝擊。如果那些經歷是你一生中遇到過的最糟糕的事,那你還是一個非常非常走運的人。我相信我們也是這樣的人。

“我知道我是非常幸運的,不僅是因為我只為一個教練效力過,更重要的是他是這樣的一個特別的教練。三個核心球員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同一個球隊效力而從未分開,我們知道這樣的事情簡直是個奇蹟。我們對於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但與此同時我們沒時間去想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和已經獲得的成績,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繼續向前進。”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當你能像波波維奇這樣用手勢指揮的時候,誰還需要說話呢?

AP Photo/USA Today Sports

棒球場的視野

下一次當你有機會現場觀看馬刺的比賽時,可以試著朝馬刺的板凳席觀察下:

看看波波的手勢。

他不是唯一一個被球探們形容為用肢體語言輔助執教的教練,但他或許是唯一一個,用前馬刺球員科特-托馬斯(Kurt Thomas)的話來說,快速打出手勢的教練,就如同是“在棒球場上”似的。

“他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三壘教練。”霍里也附議道。

幾乎每一次進攻推進到前場的時候,就算他已經喊出了戰術名稱,波波還是為用清晰的手勢比劃出要採取的戰術。這是為了確保球員們不會以沒聽到他說的話為藉口而不執行相應的戰術。

以下是一些例子:

當他想要打“Cross”系列的戰術時,他會交叉雙臂放於胸口,這一戰術一般是要求一個小個球員去給內線大個做一個橫向掩護。當他希望打“Lift”戰術時,就會拍拍自己的頭,表示讓一個大個拉開到三分線以外。比劃出類似走步的手勢時表示“Roll”戰術(邊路擋拆),比劃向下拉領帶則表示“Rub”戰術(中路擋拆);拇指向下豎起四根手指然後指向自己的眼睛則是“Thumb Down 4 Ice”戰術,這也是2007年總決賽橫掃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騎士時所經常採用的給鄧肯拉開單打的戰術。

而這些手勢和戰術只是波波厚厚的戰術手冊中的滄海一粟。

(幾年前,波波曾被要求改變比劃“Shake”戰術的手術,這一戰術要求打邊路擋拆,同時另一名球員站在強側的底角。聯盟要求波波在做類似擲骰子的手勢以呼叫“Shake”戰術時,必須把手臂放在身體兩側,而不是原來那樣在身體正中間,以避免可能的歧義。)

遠遠超出上述所示例的大量的戰術手勢,可以讓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將都感到一頭霧水。

“當你作為那個站在界外發球的球員時,要一直盯著控衛和教練的手勢看,這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霍里說,“但你必須要習慣這一點,因為對於波波來說,差不多每一種戰術都有一個對應的手勢。”

托馬斯說:“每個人都需要一段時間來學習波波的系統。好比說他比劃手勢的速度非常快;他會站著比劃,也會坐在板凳上比劃。我以前也在其他用手勢示意戰術的教練手下打過球,但我也遇到過一些教練是根本不用手勢的。”

);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0); cdth 62px; left: 0px; opacity: 0.8; cdth absolute; right: 0px; top: 168.796875px; width: 62px; cdth 1; background-cdth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波波維奇的故事

喬治-卡爾(George Karl)、布魯斯-鮑文(Bruce Bowen)和史蒂夫-賈維(Steve Javie)分享他們最喜歡的關於波波維奇的故事。

波波維奇的怒吼

感覺如何?

當波波維奇火力全開(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變得“Serbian(塞爾維亞人)”),衝著某個特定的球員在全體隊員面前將其罵得狗血淋頭時,感覺如何?

“讓人難堪。”托馬斯表示。

“灰頭土臉,”前馬刺隊長艾弗裡-約翰遜說,“心情抑鬱。”

“糟透了,”前馬刺球員埃利奧特說:“即使你在他手下打了很長時間,但不管你是誰,你都會被罵得體無完膚。要麼是在錄像課時捱罵,要麼是在比賽中捱罵,要麼是在訓練場上捱罵。”

但這就是馬刺,這也是波波維奇漫長執教生涯中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特質:

沒有人(因為捱罵而)離開波波,不管他吼的有多麼的聲嘶力竭。沒有人退出。自從1996-97賽季開賽18場後炒掉鮑勃-希爾自己擔任主帥以來,波波就一直喜歡罵人,且至今仍是如此。然而,波波維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知道他最好的球員仍然能面對教練臉對臉的訓斥,只要波波覺得這是全隊所需要看到的場面。

“這就是蒂姆-鄧肯的為人。”現老鷹主帥布登霍澤說,而布登霍澤本人也和其他每個教練組成員一樣,同樣被波波當面訓斥過。

“蒂姆願意接受教練的指導和訓斥,直至今日他仍是這樣一個球員。”

鄧肯的前隊友羅斯也補充道:“只要你學會認真聽他罵你的內容,而不是他的態度,你就成為馬刺合格的一員了,當然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約翰遜接著說道:“他只是想知道他可以信賴誰。波波會對大衛(羅賓遜)說出諸如‘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被選入全明星賽的’這樣的話,但他緊接著就會用錄像來證明(球員犯下的錯誤)。他總是會用錄像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以前一直罵我是聯盟中防守最差的控衛:‘你搶不到長籃板;你的重心壓的不夠低;你總是在錯誤的位置投籃。我跟你講過你在場上差不多80%的地方命中率都很低,但你就是不願意去那20%你命中率較高的地方。’諸如這樣的話,數不勝數。

“但他總是眼光長遠,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之一。不論眼下發生了什麼都沒關係,但他一直思考著如何鞭策球隊不斷進步。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事實上我們經常發生爭吵,有好幾次我的妻子不得不把我們倆拉開,但你要知道我還是非常愛他。他是我所信賴的那個人。

“當託尼-帕克剛來這裡的時候,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有些時候他受了委屈都想要回法國去了,但當他了解了波波的良苦用心之後,後來發生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了。波波當時是想要充分了解這個法國孩子的性格特點。你看他現在都已經4次打入總決賽,拿了3個冠軍了。”

ESPN評論員、前馬刺球員布魯斯-鮑文說:“很多時候波波都會通過大罵我來向全隊傳遞信息。我對他的訓斥從不會往心裡去,這對我來說都沒什麼,因為我理解他的意圖。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蒂姆身上,發生在託尼身上,發生在馬努身上。有些時候波波罵人只是為了更好的看清你是什麼樣的一個球員、什麼樣的一個人,以及你會如何應對。如果你自暴自棄,他認為你無可救藥,那麼對不起,你在馬刺的時光就所剩無幾了。”

波波進入塞爾維亞人模式通常對於球隊都是一種激勵,而他的大聲怒吼也從來不是什麼問題,吉諾比利說:“因為你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總是非常坦誠,講話直截了當,”吉諾比利說,“他怎麼想的就會怎麼說,但通常他想到的問題都不是無中生有的。如果他罵你,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同時他也知道該去罵誰。

“沒有什麼其他辦法。你又不能還嘴罵他,這可是不允許的。但我們都理解他。”

“持久性和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波波維奇在SportsCenter節目接受Michael Wilbon採訪時說,“我們彼此信任。我們可以有爭吵,可以有分歧,但當我們踏上球場,就要成為一個整體,為彼此加油鼓勁。”

“當然了,當你有像大衛-羅賓遜以及蒂姆-鄧肯這樣的人以身作則時,這些事情做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已經打了17個賽季的38歲的鄧肯依然鬥志高昂。

Jesse D. Garrabrant/NBAE/Getty Images

老而彌堅的鄧肯

不是在錄像課時面對憤怒的波波。也不是看到老冤家喬伊-克勞福德(Joey Crawford)將要執法當晚的比賽。甚至不是參加例行公事的新聞發佈會、面對一群煩人的記者的無聊的問題。

那麼什麼事情才會讓素來淡定的鄧肯緊張呢?

“唯一一樣我看到過的讓蒂姆害怕的事情是高爾夫,”前隊友、鄧肯的好友埃利奧特說道。

“他自己不肯承認,但他確實很害怕。你有看到過那傢伙揮動高爾夫球杆嗎?那可比他跳投的姿勢要要醜多了。”

既然鄧肯不是巴克利那樣的高爾夫愛好者,那自然也不會有什麼無碼流出版的鄧肯高爾夫視頻。所以我們只好對埃利奧特的話姑妄聽之了。

但埃利奧特的話不無道理,因為既然鄧肯能把早年間困擾他的罰球問題都解決掉,那還真就沒什麼事情可以讓他頭疼了。而當2010年季後賽馬刺被史蒂夫-納什(Steve Nash)領軍的太陽橫掃、鄧肯看起來老態盡顯的時候,很難想象他能在此後返老還童,重現高水準的競技狀態。

新任金州勇士主教練、曾與鄧肯當過4年隊友並擔任過太陽總經理的科爾表示,鄧肯在2010年季後賽時的狀態和如今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這可以歸功於他在那以後改變了自己的飲食,並在訓練場上傾注了更多的汗水。

“他那會兒在對陣我們的時候投丟了很多本來很容易進的球,”科爾回憶道,“那個系列賽裡他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當時人們都說,‘好吧看起來鄧肯只剩1-2年的職業生涯了,他就只能每場打個25分鐘淪為平庸的球員了。’而如今三年過去了,他又成為了聯盟頂級球員中的一員。”

埃利奧特說:“鄧肯夏天的時候訓練異常刻苦。你根本無法想象。每年夏天我總是會去訓練館5-6次,進行投籃練習,或者做一下健身,又或者是帶人參觀……而每次去的時候鄧肯都一定會在那邊訓練。

“助理教練們曾跟我說,他們有時候會帶一些自由球員,或是一些他們考慮選秀的年輕球員去訓練館,而每當他們去的時候都會看到蒂姆在體育館裡健身。那些自由球員和新秀都會感到非常驚訝:‘鄧肯居然在這裡?’

“他是個另類。他是個大個子,同時又非常熱衷於訓練,這是個非常矛盾的事情。很多大個子打球因為他們長得高,很多後衛打球因為他們喜歡打球。蒂姆則有著一顆後衛的心。他這個大個子的身體裡裝著後衛似的對於籃球運動的激情。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如此優秀的原因。”

馬刺老闆霍爾特說:“人們都不知道他已經改變了自己跑步的方式。你見過多少人在自己的腿上戴著金屬板護膝的?有多少球員願意這麼做,又有多少人能夠這麼做?”

這樣的工作熱情和對勝利的飢渴使得整個來自維京群島的大個子始終保持了高水平的競技狀態。鄧肯今年4月年滿38歲,算上季後賽的話他已經在NBA征戰超過5萬分鍾了,但按照他的好友羅斯的說法,他還沒考慮過退役這麼一回事。

“他還沒做好結束一切的準備,而他也不想就這樣結束,”羅斯說,“對此我確信不疑。”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大基本先生的另一份工作?好爸爸。

Tom Pennington/Getty Images

場下的鄧肯

鄧肯對於彩彈射擊的興趣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他還擁有自己專屬的特製彩彈槍。他對於汽車的興趣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他在馬刺訓練館的隔壁開了一家提供全套服務的汽車定製商店。他對於電子遊戲的興趣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他曾勸說一名前隊友用橄欖球遊戲來為他的兒子命名。

鄧肯還是一個極度愛家的擁有兩個小孩的單身爸爸,在球場之外他的興趣實在是多得數不過來。

“他最希望能和家人呆在一起,並且做自己喜歡的事,”鄧肯的好友埃利奧特說。

羅斯有一個3歲的兒子名叫邁爾斯(Miles),鄧肯是這個孩子的教父。

“蒂姆至今還對我耿耿於懷,”羅斯說,“我們以前經常一起玩瘋狂橄欖球(Madden Football),以至於他曾勸我把兒子命名為Madden。反正現在他看到我兒子還總是叫他Madden就是了。”

羅斯同樣也是鄧肯的狼群戰隊(Wolfpack)的成員之一——沒開玩笑,這可是人們對於鄧肯的那幫彩彈射擊的兄弟們的叫法。

“大多數人會租一把槍來玩彩彈射擊,”羅斯說,“但他家裡的彩彈槍擺開來足夠擺滿一個橄欖球場那麼長(注:橄欖球場長100碼,約合91米)。”

另一名前隊友芬利說:“有一次他曾經邀請全隊去玩彩彈射擊,但我之前從沒玩過。所以我就打電話去問他我們該穿什麼衣服。他說要穿長袖、長褲,這樣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彩彈打到身上。’但第二天當他出現的時候,他就穿著背心、短褲和護膝。我問他為什麼這麼穿,他說:‘嘛,反正你們也打不中我的。’

“這是我所見過的他關於戰略最滔滔不絕的一次。他甚至還有專用槍。我當時的反應是,‘哇,這都可以。’在這以前我從沒見過他的這一面……我想只要他的身體狀況允許,他就永遠也 不會放棄這個愛好。”

在和鄧肯作為對手交戰多年、後來又和鄧肯當了5年隊友的7次NBA冠軍得主霍里看來,他的這個老朋友會繼續在賽場上拼搏,還有“3-4年的時光”。

“他不會離開賽場的,”霍里堅稱:“他仍然是聯盟中排名前五的中鋒。而且和我們不同,他小時候沒打太長的時間。”

但有些人的想法則不盡相同。埃利奧特表示,他覺得和退役後仍會經常出現在AT&T中心現場觀戰的羅賓遜不同,當鄧肯選擇退役之後,我們可能就不怎麼看得到他了。

“我覺得他退役後會像一個隱士消失在大眾的視線裡,因為他有太多的興趣愛好了,”埃利奧特說:“他(退役後)肯定會忙得不可開交。但他一定會過得很幸福的。”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注:漫畫中,機器人對波波維奇和鄧肯說:“你們應該試著表現出更多的情感來。”)

Courtesy Shea Serrano and Sean Mack

這一對靈魂伴侶彼此之間還說話嗎?

自從上賽季初波波在接受採訪時,聽到記者關於兩人猶如一對老夫妻的描述後,那句調戲眾人的回答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纏繞在大家的心頭。

“他現在都不怎麼和我講話了。”波波當時說道。

當然這肯定是個玩笑話,本就是為了調戲媒體而說的。事實上,自從馬刺1997年贏得狀元籤、波波飛赴維京群島、兩人的第一次談話以來,師徒倆始終保持著密切的交流。

而那些和他們一起工作、有幸近距離與他們交流的人們也是這麼說的。

布福德說:“他們是同一類人。他們對於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有著一致的看法。他們經常快速的進行不同程度的交流。而自從蒂姆的個人生活發生了變化之後,他們兩人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了。”

芬利說:“這幾乎就像是一段父子關係。波波會對蒂姆生氣,蒂姆也會對波波生氣。但他們沒有隔夜仇,總是床頭吵架床尾合。像他們這樣的關係我在其他任何一個隊都沒有見到過。我一直覺得我自己和老尼爾森在達拉斯時候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但即使如此我總是覺得只要有合適的報價,老尼還是會把我交易出去的。”

老鷹主帥、前馬刺助教布登霍澤說:“波波非常嚴厲的教導著蒂姆。他設立了高標準、高要求,偉大如蒂姆也並不總是能滿足他的要求。所以他們有時候會鬧矛盾、打冷戰,但兩人之間始終互相理解。”

前馬刺球員托馬斯說:“作為一個球員,要是你看到了波波訓斥鄧肯的樣子,那麼當波波來罵你的時候你也就沒有任何意見了。如果蒂姆能承受教練的批評,那你也必須可以承受。不論是球隊當家球星還是板凳席末尾的球員,波波對每一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

布福德說:“每年他們都會來上那麼一次‘離婚’,但最終其中某一方都會打破沉默,與對方重歸於好。我覺得波波對於蒂姆來說,在很多方面都是他的導師。現在對於蒂姆來說波波的重要性更是無可比擬,因為他沒有其他人可以這樣信賴了,尤其是如今(前經紀人)Lon(Babby)去了菲尼克斯的情況下。”

埃利奧特說:“(波波)他對球員有著很高的期望,但場外才是他贏得球員尊重的地方。因為他就像家人一樣,對很多人來說他就像是一個父親,給他們提出了非常好的忠告和建議。”

前馬刺制服組成員、現新奧爾良鵜鶘的總經理戴爾-鄧普斯(Dell Demps)說:“我知道媒體通常不會關注這一點,但波波真的是非常的懂人心。(前馬刺球員、制服組成員)丹尼-費裡(Danny Ferry)說得很好,所以我會借用一段丹尼的話:波波有其獨特的魔力,能讓你覺得你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都會先徵詢你的意見,即使是他知道他可能已經有了一個更好的答案。但他會令你覺得身在其中。反正當我在那裡的時候,總會強烈的感覺到自己是球隊的一份子。”

);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0); cdth 62px; left: 0px; opacity: 0.8; cdth absolute; right: 0px; top: 168.796875px; width: 62px; cdth 1; background-cdth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關鍵時刻:馬刺致勝之道

為什麼馬刺在關鍵時刻總是打得這麼好?因為他們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低調的馬刺,“無聊”的馬刺

4月的時候NBA宣佈蒂姆-鄧肯在本賽季全國球衣銷售排行榜上排名進入了前15名,要知道鄧肯球衣的銷量之前有段時間在聖安東尼奧都不怎麼顯眼。

這也是自2007年以來鄧肯首次重回聯盟球衣暢銷排行榜。

若是和2012年ESPN的一次調查做對比的話——在那一次調查中,18000名接受採訪的青少年沒有一個將鄧肯列為他們最喜愛的球員——或許你會覺得鄧肯率領的馬刺終於可以將戴在頭上多年的那頂名叫“無聊”的帽子給甩掉了。

呃,或者並不是這麼回事。

“你在開玩笑嗎?”現擔任費城76人隊和Sirius Radio的解說的羅斯說道。

“無聊是鄧肯和波波從一開始就必然會選擇的一條道路。他們都有著同樣的訴求,鄧肯是一個不喜歡聚光燈的超級明星,而波波則是一個不喜歡聚光燈的教練。這也是導致他們二人合得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隊中唯一一個比較喜歡聚光燈的,”霍里說,“是託尼(帕克)。”

普通球迷對於籃球風格的喜好其實是非常難以滿足的。這或許是這項運動本身的一個最大矛盾所在: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球迷們抱怨說希望看到更多團隊第一、打法合理的球隊——這正是馬刺所建立的球隊風格,與此同時球迷們卻又對馬刺視而不見呢?

在馬刺看來,這個問題更應該去問那些球迷,而不是讓馬刺來回答。特別是對於以打板投籃這個古典投籃技巧為招牌的鄧肯來說,他非常樂於繼續成為體育史上最少人關注的巨星。

“關注度低這一點有時候會讓我覺得有些難以理解,”埃利奧特說,“但我覺得這一點似乎更讓球隊的其他球員感到困擾,而不會影響到蒂姆、託尼或馬努。”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在所有人中間對“無聊”標籤最不屑一顧的當屬波波維奇了,尤其是如果你相信霍里的一套有意思的理論的話。

ESPN網站的Kevin Arnovitz曾在去年總決賽期間對於馬刺軍團進行過剖析,告訴我們要是馬刺有機會在2003年選秀中選到勒布朗-詹姆斯的話,即使這意味著他們選擇一個全新的球隊風格,他們也會非常樂意進行這樣的改變而去選擇詹姆斯的。

但霍里相信,除了鄧肯自身躲避關注、只願意默默的練習擦板投籃的意願以外,波波維奇在讓球隊保持“無聊”特質這一點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聯盟中的很多其他球員都很嫉妒像勒布朗和科比那樣的明星球員,”霍里說,“他們希望能狠狠的擊敗他們,他們總是會在和這些明星對陣時竭盡全力。波波則總是讓所有事(代言、聚焦等)保持低調,因為他不希望其他人會以那樣的態度衝著馬刺來。他嘴上不會承認,但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波波刻意讓球隊韜光養晦的原因。”

就像鄧肯去年接受Arnovitz採訪時說的那樣:“聯盟中的其他人也會嫉妒我們。但他們只是嫉妒我們工作的方式、嫉妒我們取得成功的辦法以及嫉妒我們有像波波那樣的教練,而不會嫉妒我們球隊的形象。”

波波維奇與鄧肯:王牌搭檔

當波波維奇和鄧肯離開賽場的時候,馬刺會變成什麼樣?

Derick E. Hingle/USA TODAY Sports

曲終人散之時,馬刺何去何從?

聖安東尼奧的頭號公敵巴克利,以及他與聖城女性間的無休止爭吵佔據了新聞頭條,但唯有這一問題才是阿拉莫城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

對於馬刺的奠基者來說,即使是在球隊最輝煌的時期,這一問題也如陰影一般在他們的腦海邊盤旋縈繞。

當波波和鄧肯決定退休/退役之後,馬刺到底該怎麼辦?

在被問及多久會想一次這個關於黑暗未來的問題時,總經理布福德坦言:“每一天都想。每天都會思考幾百次。”

波波維奇本人則試圖用幽默來應對這些關於未來的問題,好比他曾公開宣稱當鄧肯退役後他也會立刻跟進,通常他這麼說完後媒體記者們只好尷尬的笑笑。

那事實上呢?

所有的這一切還都只是揣測。關於波波和鄧肯退休有很多種說法,但這主要是因為兩名主角從來也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詳談這一問題。而這也和波波長久以來空軍學院式的保守機密的軍事化作風如出一轍。

如果馬刺6月拿下第五座總冠軍,他們兩人會不會突然決定離開賽場呢?鄧肯是否如霍里所說,心裡面還想著再打上個3-4個賽季呢?波波會不會扮演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式的元老角色,等待布登霍澤或是小將軍艾弗裡-約翰遜迴歸球隊擔任主教練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托馬斯說,“我們都以為會是由布登霍澤教練(來繼任波波維奇擔任主教練)。”

芬利說道:“波波和蒂姆同時離開會給這一段完美的合作畫上一個最好的休止符。不管我覺得(鄧肯退役後)波波也可能會多留一年,以確保球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也不至於使球隊需要面對兩人同時離開而帶來的巨大沖擊。”

“我希望他們能同時離開,”羅斯說,“就像是大衛(羅賓遜)在03年那樣,拿下總冠軍,親吻主場地板上的馬刺標記,以冠軍的身份帶著榮耀結束職業生涯。如果他們兩個一起離開,那會是再完美不過了。我打賭他們倆一定會同時離開的——這會是一個非常非常完美的結局。”

所以敬請期待吧。如果全世界的媒體能有機會在NBA總決賽期間圍困住他們,迫使他們面對這個問題,也許他們會不得不給出一點信息。也許他們兩人能使出渾身解數,擊敗運動力驚人的雷霆,並在總決賽中報去年六月的一箭之仇,到那時他們或許會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如上將大衛-羅賓遜當年那樣,以一個冠軍為兩人的這段旅程畫上一個句號,攜手推出這個舞臺。

自1997年春天那些個神奇的乒乓球組合將他們兩人的命運聯繫到一起之後,他們攜手建立了如今的輝煌與馬刺王朝。他們能忍心捨棄這一切嗎?

整整17年的美好回憶啊。

“蒂姆非常好勝,波波也是如此,”鄧普斯說道,“不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人是無法體會到他們兩人是有多麼的爭強好勝的,但這是兩人的共同特點。當我還在馬刺的時候,鄧肯會參加新秀的試訓和選秀準備會。波波則會就自由球員、交易和其他更衣室內發生的事情徵詢他的意見。他就是這樣時刻照顧著蒂姆的感受,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我只知道,他們兩人是無可替代的,”埃利奧特說道,“你找不到替代者。(在他們離開之後)聖安東尼奧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我一直跟別人說,我們都被慣壞了。在聖安東尼奧我們所擁有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NBA,我們所擁有的是兩個超級巨星蒂姆和大衛,而剛好他們兩人都沒有一般的超級巨星的那種作風。”

托馬斯說道:“相信我,如果還有一個人是制定了計劃的,那一定會是波波維奇。我對此深信不疑。當我們還稀裡糊塗的時候,他早就已經洞悉一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