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人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人

為什麼那些我們討厭的人或者事物,往往會成為自己以後學習的對象。或者自己是成為那個自己討厭的人。是因為接觸的多了,或者考慮的多了,使一些事情或者想法在腦中產生了一種意識,促使自己以後向這方面發展嗎?

有趣的一個例子是,像先前那些很看不起老一輩的人拿著個收音機或者唱片機在路旁蹲著聽那些土味歌曲的人,現在卻成群結隊扛著音響在廣場上翩翩起舞起來。也許現在的我們,以後也會這樣。只是形式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已。現在就有一些年輕的人也去廣場跳舞,只是都是一些有難度的街舞或者專業的舞蹈。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人

可能人們對一些事情的態度是取決於這件事情所呈現的方式。人們不接受的是這個方式而不是事情的本身。就像父母對犯錯誤孩子的教導。大部分父母一貫的做法是批評和指責,然而這樣的方式根本不能解決事情,只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很糟糕,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孩子依然會做不好,因為腦海裡能想到的只是批評,自己再次做錯事情將要面臨的指責,不由自主的心理會有壓力和負擔,更會促使事情做不好。父母的教導是為了讓孩子做的更好,但是從效果來看,指責和批評並不能讓孩子從中學到任何東西。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去細想的話,一些情緒就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喜歡和厭惡之間,我們表達的也只是單純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己根本不可能跳出來,去分析事物的本質對自己的影響。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兩個小情侶的。

小田和小玉是在網絡上認識的情侶,然後奔現,一起在外地打拼。小田家裡是農村的,沒有什麼特長,就是肯吃苦任幹。小玉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自然比小田機靈很多。每次吵架,小田都吵不過,只有乖乖認輸的份。雖然小田也覺得委屈,但是自己心裡是明白的,因為一些事情對方生氣,是很正常的。然而情緒是隨著事情而發生的,生氣的是事情,是事情的方式出現了錯誤,而不是對方對你的人產生的情緒。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就得剋制自己的情緒看到事情的本質,這才是正解。小田明確知道自己需要成長,需要變成什麼樣的人。他想變成和小玉一樣嚴謹有條理的人。在外人看來,小玉經常發脾氣,經常動不動就生氣,小田很可憐肯定會記恨小玉。然而事情卻恰恰相反小田很欣賞小玉,儘管經常會有吵架,但是他們是清楚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需要變成什麼樣的人,他們都在進步,關係越來越和睦。

也許現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進入社會了,不能再像先前那樣單純了,所有事情會由不得自己,不得不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油膩中年人。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人

其實並不是必須得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自己。而是不得不的問題。你根本就找不到兩者共存的方法,你只能做那個油膩的人。也可能是你這個所謂的油膩是原班照抄他人的油膩,是不適合你的存在,所以你必須放棄太多自己的東西去適應,所以你會感覺討厭。本質來講你討厭的是你自己,你自己的無能。

為什麼那些我們討厭的人或者事物,往往會成為自己以後學習的對象。或者是自己成為那個自己討厭的人。並不是因為你接觸的多了,或者是考慮的多了,因此在腦中形成意識了。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什麼都沒有去想,你看到一些困難,看到其他人都屈服了,你順應著也就屈服了。你從不相信自己會是那個克服困難的人,其他人做不到的事自己哪能做到。人們說自己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人了,你也跟著呼應兩聲,行屍走肉一般。懦弱使然。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那個自己都討厭的人

僅此!

謝謝您,看完我碼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