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有关唐卡形成的藏文史料有两种常被人们引用的版本:

一、松赞干布的传说

一是将唐卡的起源定为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其根据是五世达赖所著《释迦佛像·水晶宝镜》书中的一段话:“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在这里没有涉及绘画的材质、形制和“唐卡”这一词汇,即使这段记录属实,这幅绘画也只能被客观地视为“可移动的神像”。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二、大丝缎唐卡

二是关于“唐卡”一词最早的出现,来源于12世纪左右的藏文史籍《巴协》一书中对于8世纪中叶建造桑耶寺的记载:“所有塑像都与密乘所说相符。总共有塑像七十九尊,经部续部的传承画像十四部、柱子一千零二、大门三十六、小门四十二、大梯六、大钟八、大丝缎唐卡三……”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书中所提到的“大丝缎唐卡”,为我们提供了“唐卡”这一专用词汇出现的最早的文字依据。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虽然我们无法寻觅到这三幅大丝缎唐卡的真迹,但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761~848年),在敦煌藏经洞的遗存中所画在丝绢上的作品,尤其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836年由藏族画师白央参与绘制的《药师净土图》更得以实证。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而在西夏黑水城出土的11世纪至13世纪的布画、绢画,从内容到形制已具有唐卡成熟的特质,特别是福特收藏的12世纪有藏文题记的《绿度母》唐卡,则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唐卡的标准样式,从而印证了《巴协》书中的文字记载,即在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唐卡已经出现,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吐蕃帛画在时代上相符。

从藏文史料中了解唐卡的形成

到了12世纪已趋于成熟,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一个独立画种广为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