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除鰲拜,在位六十多年,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文治武功,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

康熙皇帝有一個萌萌的嗜好,愛讀書,更想讓後人知道他愛讀書。


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康熙帝讀書像》

在這幅《康熙帝讀書像》中,康熙盤腿端坐,腿前放著一本翻開的書,凝神靜思,望著畫家(鏡頭)。身後是書架,一函函書整齊排列。


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康熙帝便裝寫字像》

在另一幅《康熙帝便裝寫字像》中,年輕的康熙身著便裝,端坐於書桌前,左手按著鋪好的宣紙,右手握筆正欲揮毫,畫家將這一瞬間定格。


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老年的康熙依然用這個姿勢讓畫家畫像。

小編猜測,康熙留下這些畫像是想樹立不僅勤於政務,更熱愛讀書勤奮學習的形象,一來告誡子孫,二來垂範萬民。

康熙不僅愛讀書,還組織大臣編修了好些書,如《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朱子全書》《大清一統志》等等,惠澤學人,傳承文化。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下令編撰《康熙字典》,命張玉書、陳廷敬為總纂官,主持編纂工作,令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為修纂官,負責具體編纂事務。


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張玉書(1642—1711),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精春秋三傳,深於史學。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他於康熙五十年就去世了,對於《康熙字典》的編撰貢獻不多。

陳廷敬(1639—1712),字子端,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他去世於康熙五十一年,也沒有完成《康熙字典》的編纂工作。

《康熙字典》於康熙五十五年成書,歷時五年。這部聞名遐邇的字典以明梅膺祚《字彙》和清張自烈《正字通》兩書為基礎,“增《字彙》之闕遺,刪《正字通》之繁冗”,所以全書體例基本上仿照兩書,以子、醜、寅、卯等地支分為十二集,每集再分上、中、下三卷,共四十二卷。全書計收字47043個,超越以往所有字典。

《康熙字典》的編纂做到了義例精密、考證精審,收字求其該洽而無遺漏,說解求其詳確而不繁蕪,所以問世後

被譽為《說文》《玉篇》以下歷代字書的集大成之作,至今對於讀者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滿足讀者閱讀和研究古典文獻時查檢的基本需求。

康熙親自為此書撰寫序言,稱讚本書:“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瞭然,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矣。”

道光七年(1827),著名語言學家王引之奉旨大規模校訂重刊《康熙字典》,是為公認善本,最為權威準確,惜流傳不廣。近年來亦有不少該版本影印行世,然一無斷句標點,難以檢讀,二是編排注音不符合現代讀者查檢習慣,三是王氏之後多有考訂成果未能納入。

為此,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組織專家力量對《康熙字典》全書進行了標點、注音和整理編輯,使這一素負盛名的古老工具書煥發青春,滿足今天社會各界的迫切需要。


看朕這一身書卷氣,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