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在一門教育類公開課上,北京某高校教授拋出兩個問題,引發大家熱議:

■ ■ ■ ■

問題一: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是會選擇上近些年來狀元出品率首屈一指的人大附中還是老牌名校北京四中?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人大附中or北京四中?

“人大附中依託著人大的資源,師資在北京首屈一指,學生在各種競賽上獲獎不斷,有機會一定要孩子上人大附中。”

“還是北京四中好,孩子本身中考成績就特別優秀,學風特別好,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

“人大附中好,近些年出了很多高考狀元,說明對頂尖學生的培養上,人大附中有一套。”

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的激烈討論,確實,這兩個學校都是北京中學教育界中的翹楚,難分伯仲。

但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如果我有這個學習實力的話(前提),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北京四中。四中雖然在近些年狀元數量上不如人大附中,但在高考文理平均分,學生綜合培養上大幅領先於人大附中。甭說四中,人大附中也不是西城實驗中學的對手。

作為西城區考生,筆者在北京10年前考生人數最多競爭最激烈的一屆高考中,在北京市理科總排名在15%左右,但在西城排名則是40%開外,被西城區名校大神們支配的恐懼依舊曆歷在目。

其中四中的神話更是廣為流傳:

“四中的學生每天下午三點下課。”

“四中的學生可以隨便幹自己喜歡的事。”

“四中的學生有各種精彩的校園生活,模擬聯合國、天文觀察、素質拓展等活動應接不暇。”

但最關鍵的是他們可以輕輕鬆鬆考入清華北大以及各種世界名校。

在那個懵懂的年紀中,這是我這種一般學校的學生根本無法想象的,我心想:也許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謂的素質教育吧。

■ ■ ■ ■

在我還意猶未盡之時,老師緊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哪個重要?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問題一出,大家的討論更加熱烈了。

“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在學生非常需要的。”

“應試教育很重要,是學生成才的重要道路,是人們重塑人生,改變命運的途徑。前段時間河北貧困學生考上北大的事情給了大家很大鼓舞。”

“素質教育是國家大力倡導的,是未來國家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同學們爭相著發表著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老師在講臺上頻頻點頭示意。

在我看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同樣重要,兩者一同構成了教育的本身,素質教育離不開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同樣需要素質教育來昇華。

真正的素質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如果一個學生學有餘力,則可用閒暇時間來進行素質拓展。以北京四中為例,這個學校的學生每天下午三點即放學,大家可以合理安排時間來進行自己的課外學習,因為大家的基礎素質、學習能力使大家即使不用像其他學校那樣被動圈在學校裡學習,亦可保持成績碾壓。這便是我們所期望的素質教育,而廣大其他學校很難模仿,因為你連考取985、211學校都很吃力呢,談何學有餘力,談何素質教育,照貓畫虎必成為東施效顰。

素質教育除了考驗學生的自身素質外,現在更多的是考驗家庭的綜合實力,目前北京稍好一點的幼兒園動輒超過6萬元/年的費用,各類型的音樂、美術、舞蹈等素質教育課程培訓班一門1年下來投入超過1萬元更是稀鬆平常。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佈的北京2017年職工年平均工資10.16萬元為基準,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總收入約為20.32萬元,而僅僅參加各類培訓班所有的費用,佔家庭總收入比例就超過30%。素質教育已慢慢成為高收入家庭的專屬品,而窮人碰不得,更是碰不起。如果你收入頗豐,但孩子學習不好,應試能力不強,則素質教育同樣是孩子走向美好未來的一條康莊大道。但是如果你生活拮据,還是老老實實的勸孩子走應試教育這條被千萬人走過,雖艱難困苦但也相對公平的獨木橋。

當然如果你連應試教育都無法順利通過,我建議還是放棄這條路,乾點適合自己乾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吊死在高考這條獨木橋上。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應試教育無疑是最符合我國現在國情的教育制度,每年接近800萬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需要一個硬性選拔制度來為國家選拔人才。縱然目前我國的高考制度無法實現全國統一考卷全國統一排名這樣的絕對公平,因為絕對的公平也並非真正的公平,太多的因素無法用簡單冰冷的數字來量化。

近些年,各界專家呼籲用高考改革、停辦課外班、推行素質教育的方式來減輕學生負擔,但現階段無論如何改革也無法真正實現學生的減負,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因為真正難改變的是國人的觀念,是那已經傳承千年“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大傢伙縱然擠破腦袋尖也要擠進大學這個象牙塔,因為“官員”、“科學家”、“醫生”這些職業是那樣的鮮亮,似錦的前程,如花的未來,是那樣的讓無數家長考生心馳神往。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工人”、“廚師”、 “清潔工”同樣是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職業並不分貴賤,只有人格才分高低。

造成這個現象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社會觀念的歧視和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區別。這個改變也許需要數代人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騰飛,只有一個社會真正實現了人人富裕,社會收入結構的橢圓化,大家才會去做自己喜歡的職業。

■ ■ ■ ■

回到現實中來,在北京,更加殘酷的是,隨著二胎政策和戶籍政策的放開,近些年的新生兒出生數正在逐年增加,從2014年開始已經躍過上一個北京生育高峰1990年。據最新的數據統計2017年京籍人口新生兒出生人口數已達到17.8萬人,2018年預計將超過18萬人。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1990-2018年北京戶籍出生人口(萬人)

未來的教育資源競爭將比現在更加慘烈。通過對1990年到2000年這批出生的孩子與對應參加高考的年份做數據分析,得出10年來,出生人口中約有83%的人在18年後參加北京高考統考,以此為基準,算出在2016年至2018年,北京參加高考統考的人數將連續三年14萬,這將導致未來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競爭異常慘烈。若各高校維持目前的在京招生本科一批人數約1.8萬人/年,則在2018狗年出生的孩子參加高考的2036年,北京的一本率將達到歷史最低值的12%,這在全國31個高考省市自治區中也將排名倒數。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北京市2034-2036年對應高考數據預測

但倘若為了維持現有一本率而擴招的話,學歷價值則會進一步滑坡。擴招與不擴招,這對政府而言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對普通家庭來說,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又何嘗不是兩難的選擇呢?

■ ■ ■ ■

在盛夏中,每每想到孩子未來將會面對的壓力與競爭,我是輾轉反側,寢食難安。但看著自己天真可愛的寶貝,一切煩惱都化為一縷輕煙,煙消雲散。安然入睡後,我做了這麼一個夢:

十數年後,當我送孩子走進考場時,感慨萬千,深情的目光望過去,滿眼都是自己18歲時的影子。

素質教育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而應試教育是我們不得不走的路

曾經的我別無選擇,但這次,無論成績結果如何,我會勇敢的對孩子說:

“孩子,我希望你做出自己的選擇,活出自己期望的人生,而不用非要走父母曾經走過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