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人生,就是一个追梦、圆梦的过程。而艺术就是这场梦的终极表达。”

互动媒体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委员

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院影视动画学院教师

——张渐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教师只是职业,艺术记录才是生命梦想的丰满

对于张渐来说,教学、课件、育人是本职,但对于自己生命的渴望,自己内心一直都最为清晰。用镜头来构筑自己的想象,用镜头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内心与梦想的真实表达,因此,与城市、与人物、与语言、与舞蹈的交融,成为梦想与灵魂的真正表达,而拍摄这个世界的这些美好,成为追梦数20年的一场长跑。

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铺垫,像一根线一样串在了一起

在成为摄影师前,张渐是一名图像与多媒体专业硕士。毕业后的他一步一个脚印,跨界了漫画创作者、闪客、互联网2.0 动画人、交互设计师多个行业,这些经历就像一根线一样,自然而然的,串联起张渐对摄影的热爱,他开始拿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镜头。但随着身份和阅历的变化,张渐觉得自己这个“镜头”还不够。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太多美好的东西正在被压缩,这座世界,需要用一个更大、更广的视角去看待。

奔赴英国访学,梦醒时刻,万事俱备,东风驾到

为了更好的记录城市与生活,张渐去到了英国访学,在那里,他钻研了美学基础、审美基础、色彩搭配、时尚和服装搭配等一系列功课,并由之前的交互设计转向了动态影像专业,提升自己在影视制作的能力。

正如Johnny Walker那句名言:“keep walking”,对自己的梦想保持极大的热情,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万事俱备,东风驾到”,便是张渐要求自己在英国访学期间必须达到的成果。

一个单反+一个三脚架=满世界跑

访学归来后,张渐开始带着单反和三脚架满世界跑,寻找有意思的拍摄角度,收集五味杂陈的人间烟火,在深浅曲直的线条中穿梭,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中碰撞,在相同或对立的色系中创新……

一边精准自己对线条、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的把握,一边摸索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入围“中国记录片学院奖”,是对他早期摄影作品的第一份肯定。

《城与舞》,用摄影打开山城世界的新大门

“在那些大街小巷、爬坡上坎的碎片和缝隙里,还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腻线索。找齐它们你就会发现,重庆,除了是山城雾都、魔幻桥都、网红城市之外,也是一幅艺术拼图。”

作为一个重庆人,张渐喜欢用作品去记录重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摄影系列之一《城与舞》,通过芭蕾的角度,仿佛打开了城市摄影的新大门。“我想表现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角度,所以以芭蕾为主题,把芭蕾的舞蹈动作进行拆分、重组,与重庆的建筑、肌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创作符号特征”,张渐这样说到。

通过这一系列作品,舞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城市灵魂产生共鸣,用身体的躯干组成重庆的绵延山脉,用流畅律动的弧线展现重庆江水的波澜壮阔;而张渐则以光影的方式把舞者和城市的对话记录下来,并将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诠释新旧重庆的艺术之美。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水的柔和,芭蕾的干练,刚中带柔,张弛有度。当我们游走在钢铁砖瓦浇筑的森林,穿梭在电光霓虹忽闪的水面,当脚下的土地供我们以生存,又能否让我们安放各自的灵魂?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十年又十年,一座重庆城也早已从当初自己人讲自己故事的雾都山城变成如今游客趋之若鹜的“网红”城市。当大荧幕带着全国各地观众从你的“重庆”路过时,解放碑、十八梯、白象街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南滨路、轻轨二号线……也从一代代重庆人的记忆闸门里涌出,褪下旧时光的面具,烙印为城市新的刺青。

时代更迭下的重庆,天筑一半,人工一半。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实现这种精神性艺术的摄影使命,张渐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审美方面与社会接轨。3D魔幻、赛博朋克、码头文化、都市烟火…在世人的眼里,这座山城一直很酷,像那些往来于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人一样火热、坚毅,还有几分江湖豪气。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以梦为马,与城共舞

任职四川美院影视动画学院教师,一群人的共鸣,一起为梦想发烧

带着单反领略过世界,张渐发现,我们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就像观赏一部电影、阅读一本书,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价值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都不一样。

如今的他,身兼四川美院影视动画学院教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委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等多职,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摄影,创作影视,从学生们的瞳孔中 ,他最终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初衷—— 一个看待城市“更大、更广的视角”。

总之,

这是一个丰盛和有趣的过程,

也是一段美妙的筑梦人生。

本广告图片源自张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果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司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