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人生,就是一個追夢、圓夢的過程。而藝術就是這場夢的終極表達。”

互動媒體專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委員

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

四川美院影視動畫學院教師

——張漸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教師只是職業,藝術記錄才是生命夢想的豐滿

對於張漸來說,教學、課件、育人是本職,但對於自己生命的渴望,自己內心一直都最為清晰。用鏡頭來構築自己的想象,用鏡頭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是內心與夢想的真實表達,因此,與城市、與人物、與語言、與舞蹈的交融,成為夢想與靈魂的真正表達,而拍攝這個世界的這些美好,成為追夢數20年的一場長跑。

之前所經歷的一切鋪墊,像一根線一樣串在了一起

在成為攝影師前,張漸是一名圖像與多媒體專業碩士。畢業後的他一步一個腳印,跨界了漫畫創作者、閃客、互聯網2.0 動畫人、交互設計師多個行業,這些經歷就像一根線一樣,自然而然的,串聯起張漸對攝影的熱愛,他開始拿起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鏡頭。但隨著身份和閱歷的變化,張漸覺得自己這個“鏡頭”還不夠。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太多美好的東西正在被壓縮,這座世界,需要用一個更大、更廣的視角去看待。

奔赴英國訪學,夢醒時刻,萬事俱備,東風駕到

為了更好的記錄城市與生活,張漸去到了英國訪學,在那裡,他鑽研了美學基礎、審美基礎、色彩搭配、時尚和服裝搭配等一系列功課,並由之前的交互設計轉向了動態影像專業,提升自己在影視製作的能力。

正如Johnny Walker那句名言:“keep walking”,對自己的夢想保持極大的熱情,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萬事俱備,東風駕到”,便是張漸要求自己在英國訪學期間必須達到的成果。

一個單反+一個三腳架=滿世界跑

訪學歸來後,張漸開始帶著單反和三腳架滿世界跑,尋找有意思的拍攝角度,收集五味雜陳的人間煙火,在深淺曲直的線條中穿梭,在五彩斑斕的色彩中碰撞,在相同或對立的色系中創新……

一邊精準自己對線條、色彩、色調、質感、光線、空間的把握,一邊摸索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式,入圍“中國記錄片學院獎”,是對他早期攝影作品的第一份肯定。

《城與舞》,用攝影打開山城世界的新大門

“在那些大街小巷、爬坡上坎的碎片和縫隙裡,還藏著不為人知的細膩線索。找齊它們你就會發現,重慶,除了是山城霧都、魔幻橋都、網紅城市之外,也是一幅藝術拼圖。”

作為一個重慶人,張漸喜歡用作品去記錄重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攝影系列之一《城與舞》,通過芭蕾的角度,彷彿打開了城市攝影的新大門。“我想表現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所以以芭蕾為主題,把芭蕾的舞蹈動作進行拆分、重組,與重慶的建築、肌理相結合,形成自己的創作符號特徵”,張漸這樣說到。

通過這一系列作品,舞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城市靈魂產生共鳴,用身體的軀幹組成重慶的綿延山脈,用流暢律動的弧線展現重慶江水的波瀾壯闊;而張漸則以光影的方式把舞者和城市的對話記錄下來,並將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角度詮釋新舊重慶的藝術之美。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水的柔和,芭蕾的幹練,剛中帶柔,張弛有度。當我們遊走在鋼鐵磚瓦澆築的森林,穿梭在電光霓虹忽閃的水面,當腳下的土地供我們以生存,又能否讓我們安放各自的靈魂?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十年又十年,一座重慶城也早已從當初自己人講自己故事的霧都山城變成如今遊客趨之若鶩的“網紅”城市。當大熒幕帶著全國各地觀眾從你的“重慶”路過時,解放碑、十八梯、白象街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南濱路、輕軌二號線……也從一代代重慶人的記憶閘門裡湧出,褪下舊時光的面具,烙印為城市新的刺青。

時代更迭下的重慶,天築一半,人工一半。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藝術來源於生活,要實現這種精神性藝術的攝影使命,張漸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審美方面與社會接軌。3D魔幻、賽博朋克、碼頭文化、都市煙火…在世人的眼裡,這座山城一直很酷,像那些往來於上半城和下半城的人一樣火熱、堅毅,還有幾分江湖豪氣。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以夢為馬,與城共舞

任職四川美院影視動畫學院教師,一群人的共鳴,一起為夢想發燒

帶著單反領略過世界,張漸發現,我們能夠親身經歷的事情是有限的,就像觀賞一部電影、閱讀一本書,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價值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都不一樣。

如今的他,身兼四川美院影視動畫學院教師、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委員、重慶美術家協會會員等多職,和學生們一起探討攝影,創作影視,從學生們的瞳孔中 ,他最終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初衷—— 一個看待城市“更大、更廣的視角”。

總之,

這是一個豐盛和有趣的過程,

也是一段美妙的築夢人生。

本廣告圖片源自張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為引用,如果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該素材的,請及時與本司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