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旭科技:PERC電池國際領先 智能製造前瞻佈局

昨日(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例行發佈會,總結了2018年我國能源發展狀況,表示風電、光伏成本持續降低,在資源好的地區已經初步具備平價上網的條件。同時,發改委價格司也再次召集主要光伏企業研討2019年光伏補貼價格,通過逐步降低光伏標杆電價,為實現平價上網創造條件。

據統計,目前中國光伏電力佔全部電力2%,煤電為69%,根據國家最新規劃,計劃未來20年,光伏電佔比要提高至40%,煤電佔比要下降至35%。毫無疑問,平價上網後,光伏行業將會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逐步加大對轉換率更高的PERC電池的市場需求。

在此背景下,全球知名的先進太陽能電池企業——愛旭科技擬作價不超67億元借殼ST新梅上市的消息已經發布便受到了行業內和資本市場的關注。據瞭解,愛旭科技系全球PERC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於2013年進入國家第一批符合《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擁有業內領先的PERC電池製造技術和生產供應能力,一直專注於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共申請專利 500 多項,有效授權專利 356 項。

值得一提的是,據PVInfoLink數據庫2019年1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專業電池廠商中,愛旭PERC電池片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PV infolink還指出:下半年應用領跑者帶來大量雙面高效PERC電池片的需求,愛旭也因為產線的提早轉換,以雙面Perc電池出貨1.4GW成雙面電池的最大供應商,遠超其他電池廠家。

PERC漸入全盛期 愛旭科技國際領先

PERC全稱為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與傳統電池相比,PERC主要通過在電池背面添加介質膜來反射部分透過電池但未產生能量的紅光,以使這部分光子獲得二次機會發電,從而提高電池的發電效率。

降低光伏度電成本的方法無非兩種,一種是降低建設與運維成本,另一種是要提高發電量,用高效電池組件可以有效降低組件效率損失,提高組件發電效率,從而提高電站系統發電量。

在實際運用中,PERC 技術的經濟性也在產業中得到迅速認可,特別是單晶 PERC 目前的效率優勢非常明顯。一方面,PERC技術在提升發電效率的同時壓縮了單瓦的成本;另一方面,由於 PERC 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發電輸出,因此在同樣發電容量的光伏電站建造中,用到的土地面積、支架等輔助材料都要更少,降低了眾多的系統成本。另外,如果考慮佔地面積、運輸費用、輔材消耗量等因素,PERC 電池製成的高效組件單瓦成本其實已經低於常規組件,並且該優勢可能隨著 PERC 發電效率後續繼續提升而擴大。

早在2017年,愛旭科技便成功研發並實現了高效PERC單面電池和PERC雙面電池的量產,成為首家使用管式PERC技術量產PERC單面電池和PERC雙面電池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公司。同時,愛旭科技的“PERC單面/雙面電池(管式PECVD)量產技術”於2018年12月通過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評審組的現場評審,8名行業專家一致認為該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眾所周知,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是電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根據PVInfoLink的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高效單晶電池量產轉換效率達到21.5%。而愛旭科技研發的管式PERC技術生產的PERC單面電池和PERC雙面電池在保持性能穩定和高可靠性的同時,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2%甚至以上,愛旭電池封裝的組件效率超過我國2017“應用領跑者基地”的技術滿分標準。

發力雙面PERC引領產業風向

據專家介紹,雙面PERC電池在成本上與單面PERC電池相差無幾。對於傳統PERC技術而言,雙面PERC現有工藝都能夠與之完全兼容。雙面PERC可以保持原先單面PERC的高轉換效率,同時背面也可以發電,這樣雙面發電對整個系統來說增加了約10%~25%的系統發電增益。

據統計,第三批領跑者選型中,單晶PERC方案總體佔比達到80%,雙面方案佔比達到52%。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投注雙面PERC,預計2019年第四批領跑者基地仍會以單晶PERC為主,選用雙面方案會增多,預計達到70%。2018年12月31日,三峽新能源格爾木領跑者500MW項目宣佈併網,此項目為國內首個大型平價上網項目(三峽格爾木項目電價為0.316元/kWh,當地脫硫煤電價為0.3247元/kWh),標誌著替代煤電的平價清潔能源正式走進千家萬戶。此項目正是使用單面PERC、雙面PERC以及雙面電池封裝的單面組件。

目前市場上,只有愛旭的雙面Perc電池通過了TUV192小時 PID free認證,所以第三批領跑者雙面電池大部分都是愛旭供的雙面Perc電池。

昨日在北京的召開的“2019PVTD光伏技術風向標大會之背鈍化(PERC)技術創新與突破”論壇上,中科院研究所王文靜在內的多位參會專家皆認為,未來3~5年雙面PERC仍將是高效技術主流方向。現階段,雙面PERC電池技術方案也成為全產業鏈最優方案之一。“要實現雙面發電最大化,必須做到正面效率最大化,背面效率一致化。”愛旭科技副總裁何達能出席論壇時強調。

何達能還指出,雙面發電只進行正面效率分檔還是不夠,還需要對背面效率進行單獨分檔。如果背面效率不一致,組件IV曲線會出現臺階。發電實驗表明,在正背面效率均一致的情況下,背面效率越高發電量越大,但是如果在高效電池裡摻雜低效電池的話,雖然平均效率仍較高但是發電量則會因低效片的摻雜被拉低。所以組件企業在進行組件封裝的時候可以選擇正面效率及背面效率皆一致的雙面電池,改善背面效率不一致的失配損失。何達能提出,PERC雙面電池測試最好採用雙面雙測方法,這樣可以提升一致性,減少失配。

推進智能製造 賦能產業運營

一向具有前瞻性的思維讓愛旭科技不僅僅滿足於PERC技術的領先,更是把眼光投向了智能製造。智能製造是企業面對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早在幾年前,愛旭就開始了智能製造的嘗試,以期通過智能製作運用來創造商業價值,幫助自身增強企業競爭力。

具體而言,愛旭科技通過全面推進設備、物料、軟件在標準協議和先進平臺上的互聯互通,以及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等先進方法和工具的引入,打造光伏電池卓越製造與運營模式下的先進智能製造體系,持續保證產能、品質和成本方面的強大競爭力;通過不斷積累已有的控制成本經驗及先進的設備工藝技術,確保未來新建產能設備工藝、智能化程度保持更高水平,提升產能、單片功率,同時使得單位固定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愛旭科技還在工廠規劃、設計和產能方面預留了升級換代的空間。目前公司的義烏工廠已經改變了傳統流水線的設計,把單體設備作為獨立個體,用移動機器人將其連接,公司預期這將使得後續調整成本大幅降低。

以智能製造為例,義烏工廠通過視覺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結合,已經實現了EL(電致發光)測試全人工在線檢測,原來需要一兩百人的工序,現在只需三五個人就能完成。

愛旭在所有工廠規劃、設計和產能方面預留了升級換代、被顛覆的空間。同時,在新增產能、設備採購、整個工廠佈局等多方面預留了大量的升級和擴展的空間。義烏整個廠基本實現機器與機器之間,通過移動機器人對接進行大規模生產。

經過多年佈局,愛旭科技在智能製造方面形成了較為顯著的優勢,這同樣也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性因素。據愛旭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太陽能產業是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相對實現智能製造的手段和投入的成本和產生的效益看起來,較有競爭力,所以愛旭會持續不斷的推動各個環節的智能製造。

另外,據最新公開信息顯示,愛旭科技新增產能建設計劃也有了實質性進展,其天津一期項目新增3.8GW單晶PERC預計於2019年9月投產,義烏二期新增3.8GW單晶PERC預計於2020年4月投產,這勢必將擴大其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實踐規模。與此同時,全球前十大晶硅組件廠商大都為愛旭科技的核心客戶。未來三年,愛旭已簽署的在手訂單能夠覆蓋各年預計產量的50%以上,且其中部分訂單已鎖定了售價以及合理的利潤,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為未來業績高速增長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