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养生方法

秋去冬来,每年的二十四节气里的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一年冬天的开始,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大概在每年的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经过黄经225°时开始。当然我国面积辽阔,各地的冬季开始不是立冬节气开始的,像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北地区、黑龙江漠河地区早在9月上旬已经降温,而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地区现在气温还像是“立夏”,所以进入冬季的准确划分方法应该是气候学里的,下半年连续10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怎与我国的黄淮地区的气候吻合。古时候立冬除了指冬季的开始,还有就是秋季收割的农作物收晒工作已完成,到了入库的阶段,动物也在这个时候藏起来准备进入冬眠状态,也就是说万物在这个时候开始准备迎接和规避寒冷。

立冬节气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养生方法

立冬节气在古代时也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意思是在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地始冻,表示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里“雉”指的是野鸡等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的意指立冬之后,野鸡等大鸟不见踪影了,而海边却能见到外壳颜色及线条与野鸡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在立冬后野鸡变大蛤了。此节气在古代也很受重视,皇帝必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北祭冬神,还在这时候赐予他们棉袍衣物等御寒物品。立冬过后,稻仔一日黄三分,中南部地区的二期稻作到立冬时皆可收获了。

立冬节气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养生方法

在古时立冬是个重要的日子,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来看看各地有什么传统民间习俗?经历之前一年辛劳,体力衰弱,需要进补,那就先来说一下吃的那方面吧。在北方的立冬节气,吃饺子是重头戏,饺子是“交子之时”的寓意,而立冬又是秋冬季节之交,故此时要吃饺子。在我国南方此时,吃的方面则讲究热补,“炖麻油鸡”是很常见的食物。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餐厅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食物以及四物仔、八珍、十全等习俗食品都很受欢迎。说完吃的方面,来说说运动,你没看错,冬泳就是近现代形成的一种庆祝立冬到来的民间习俗活动,在黑龙江等地区在立冬这一天都会有民间运动健儿以冬泳方式来迎接冬天的到来。冬天夜间时间长,而且又是农闲的时候,古时在农村地区都会在这个时候办“冬学”,也就是在冬天开办的学校。在古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贺冬”的民俗,贺冬也称为“拜冬”,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庙会,据考证早在汉代就有贺冬这个民间习俗。

立冬节气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养生方法

立冬以后,天气转寒,寒冷的天气又是最适合食物进补的时候。这个时节里,为了补充营养,要适当补充一些高热量的食品,才不会受寒,同时能促进脂肪、糖、蛋白质的分解与代谢。当然也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纤维类食物,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冬天进补都大鱼大肉,建议可以搭配一些萝卜、木耳、青菜、豆腐、喝一些豆浆、牛奶、果汁等等。三高患者在进补时,要额外留意血压和血糖的变化。大家在立冬进补时都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过犹不及。

立冬节气的传统民俗文化与养生方法

拜冬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