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如何實現深度工作?

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到了辦公室,打開電腦,洗杯子,刷一下微博、朋友圈,打開騰訊新聞推送小窗口,接著各種信息網站瀏覽一遍,然後一封緊急進來的郵件或者忽然而至的電話,讓你開始了手忙腳亂的一天。

碎片化時代,如何實現深度工作?


下班之後,反省一下自己今天都做了什麼,卻發現腦子裡很混亂,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做。

於是你有點愧疚地自問:時間都 tmd 去哪了?

大多數人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中蹉跎,看似好像忙的不可開交,其實做的都是無用功,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深度工作。

<strong>什麼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而與之相反的浮淺工作則是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這類工作往往在受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浮淺工作通常不會創造太多的價值,而且容易複製。

深度工作才能創造更高價值,其成果才難以複製,深度工作才能使人有所見樹和獲得成功。因此培養深度工作這項技能,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才是有效率的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深度工作。在現代社會,無論是經濟生活還是技術進步,都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不管我們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靜下心來,深度學習,深度思考,深度工作。

<strong>匠人精神

眾所周知的法國作家莫泊桑,從小就聰明過人。有一天他的舅舅領著莫泊桑拜會著名作家福樓拜,誰料到他居然驕傲的問福樓拜會什麼,福樓拜也問他,那你會什麼呢?

莫泊桑異常得意的說:“我什麼都會,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兩個小時來彈鋼琴,下午則用一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三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

輪到福樓拜回答這個問題時,只說了一句話:“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他繼續說:“我的特長是寫作,你呢”?

莫泊桑答不上來,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決定拜福樓拜為師,專心寫作。

在福樓拜身上,我們看到了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日復一日的堅持一件事情,並且把它做到極致。

<strong>如何深度工作

之前看過一句話:“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義,但總有熱愛它的人去賦予其生命”。

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必須具備下面兩種核心能力。

<strong>迅速掌握複雜工具的能力;

<strong>在工作質量和速度方面都達到精英層次的能力。

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深度工作的能力,所以如何做到深度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進行深度工作?

<strong>首先是選定自己的深度哲學,我們可以選擇固定一段時間深度工作,一段時間浮淺工作,這是雙峰哲學。

或是融入世俗的生活裡,早上五點至七點或是晚上八點至十點,在沒有人打擾的情況下深入工作,這個是節奏哲學。

抑或摒棄一切干擾,專注於自己的事精,這個大多數的知識工作者比較反感,現實中也很難做到,但確實存在的。

<strong>第二是遠離社交網絡

當下社交網絡可以說是我們深度思考的最大敵人,極大的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難於集中。雖然,對很多人來說,社交網絡是聯繫親朋舊友的重要聯結,也是獲取工作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來說的確是這樣。

碎片化時代,如何實現深度工作?


但是,一天24個小時中,花一個小時來上網處理為些私事,效果很好。可是一天24個小時,用十幾個小時在不停地刷微博、朋友圈和回覆郵件等,那就是過度。

畢竟我們要知道這幾點:

1、網絡社交只是淺層次的交往,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友誼往往是線下面對面的交流,一個有力的擁抱抵過網上的千言萬語。

2、並不是每一封郵件或者微信都要回復。

3、不要把網絡當成消遣,除了網絡分析了注意力外,關鍵是低質量的消遣會損害你抵抗分心事物的能力。

<strong>最後是要定期問責

定期進行復盤,可以按照每天小覆盤,每週大覆盤。

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x專注力。

所以如果想在單位時間內產出更大的價值就必須投入百分百的專注力,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很多知識工作者,總是被各種信息所幹擾,那麼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就是深度工作的能力。

雖說是互聯網時代,但是匠人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越來越可貴,就像李宗盛在《致匠心》裡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碎片化時代,如何實現深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