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心不夠強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

10月,衡陽某中學三名初三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相約自殺,其中一名女孩搶救無效死亡; 

同是10月,四川資陽一名15歲男孩,因手機被父母沒收,2次跳江輕聲,被救後稱還要跳;
8月,安徽一名16歲女生在一篇感想中抱怨學校組織的活動累人,並重複寫下150多個“累”字,被老師要求重寫,不料回家後,竟服藥自殺;
6月,山西太原一名初二男生因手機被班主任沒收,在家跳樓自殺,離世;
5月,安徽兩名初中女生陷三角戀相約自殺,一個為愛情,一個為友情
……

看著這一篇篇新聞報道,只覺得觸目驚心!

本該是最無憂無慮的年紀,為什麼會去自殺?怎麼會這麼輕易就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2007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研究歷時3年多,涉及全國13個省、約1.5萬名學生。

報告顯示,<strong>中學生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

2011年,中國官方公開報道的一組數據顯示,<strong>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佔第一位,其次為14歲,11歲和13歲。

孩子內心不夠強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

我們痛心、驚怕、無力,更疑惑

但其實悲劇的結局早已埋下伏筆

現在的孩子,家長不忍罵,“你才剛說她幾句,她就哭得死去活來的了!”

老師不敢管,“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錯了話還得賠禮道歉,不然都要出人命的。”

一位資深班主任提出了一個我們並不經常接觸的詞:<strong>逆商。

逆商,指的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李嘉誠曾說:“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

我們都想要孩子是最好的模樣,學習成績好、一路名校走到底、各種獎狀拿到手軟,還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我們明顯不想要他最痛,儘自己最大力量為他們搭橋鋪路、給他們全方位無縫隙的呵護,不知不覺生生把鮮活的孩子養成了“豌豆公主”。

你忘記了,忘記了他終要離開你,忘記了告訴他挫折是生命的常態,忘記了教給他如何內心強大、堅韌勇敢,忘記了教給他熱愛生活、敬畏生命。

而我們,恰恰生活在一個充滿逆境的時代:學習壓力、低收入、高房價、工作壓力、婚姻壓力無處不在。

孩子內心不夠強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

一天,一隻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一個小男孩正好看到這一幕。

蝴蝶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幾個小時過去了,似乎沒有任何進展。

小男孩看得很著急,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

蝴蝶很容易地掙脫出來。但是它的身體很萎縮、很小,翅膀緊緊地貼著身體……很快死去了。

小男孩不知道,蝴蝶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是要通過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裡,這樣它才能在脫繭而出後展翅飛翔……

<strong>其實,孩子就是那顆半開不開的繭,而父母們,你們是不是那位幫忙的小男孩?

說到幫孩子忙,前幾天的那位湖南株洲派出所副所長,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因為自家孩子被一位何姓老師罰站,這位副所長驅警車直入學校,將何老師帶走,關入審訊室7小時。

拋開這位副所長為女兒出氣濫用職權不說,單純作為父親,他的做法對孩子逆商的培養,顯然起到了反作用,至少是做了一個壞的榜樣。

因為遲到受到老師的懲罰,這本來是件正常的事情,但這位父親的做法卻大錯特錯。

<strong>有這樣糟糕的先例作參考,小女孩在以後的社會交際中,大概會是這樣的想法:任何人都不能動我,只要動我,我爸爸就要為我出頭!

孩子內心不夠強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動畫片——《鷸》,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在被海浪的第一次打擊後,小派珀產生了惶恐、畏懼的思想,這無可厚非,人都會在未知的事物或困難面前產生恐懼。

或許是母親的鼓勵,或許是飢餓的驅使,小派珀又一次走向了海洋,它結識了一個新朋友,那就是寄居蟹。

它觀察到在海浪襲來之際,寄居蟹是如何保護自己的。海浪又一次襲來,它不再畏懼,而是深埋在沙灘之中……

在海水中,它發現了不一樣的世界,它看到了它的金山。

<strong>小派珀的媽媽敢於放手,願意信任孩子,並且默默陪伴,這裡面的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鑑,思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每個孩子千差萬別,面對不同孩子在挫折面前的表現,需要有不一樣的智慧去引導。

面對孩子,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牴觸情緒、脆弱、挫敗感、發脾氣……你知道怎麼處理?是不是感覺棘手?有時候甚至束手無策?

私信小編或評論區留言,聽兒童心理學專家對培養孩子逆商有哪些科學合理的建議、有哪些獨闢蹊徑的做法、讓孩子面對挫折、失敗等負能量怎樣具有強大的應對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