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10月,衡阳某中学三名初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相约自杀,其中一名女孩抢救无效死亡; 

同是10月,四川资阳一名15岁男孩,因手机被父母没收,2次跳江轻声,被救后称还要跳;
8月,安徽一名16岁女生在一篇感想中抱怨学校组织的活动累人,并重复写下150多个“累”字,被老师要求重写,不料回家后,竟服药自杀;
6月,山西太原一名初二男生因手机被班主任没收,在家跳楼自杀,离世;
5月,安徽两名初中女生陷三角恋相约自杀,一个为爱情,一个为友情
……

看着这一篇篇新闻报道,只觉得触目惊心!

本该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为什么会去自杀?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

报告显示,<strong>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2011年,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strong>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其次为14岁,11岁和13岁。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我们痛心、惊怕、无力,更疑惑

但其实悲剧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

现在的孩子,家长不忍骂,“你才刚说她几句,她就哭得死去活来的了!”

老师不敢管,“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说错了话还得赔礼道歉,不然都要出人命的。”

一位资深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我们并不经常接触的词:<strong>逆商。

逆商,指的是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李嘉诚曾说:“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我们都想要孩子是最好的模样,学习成绩好、一路名校走到底、各种奖状拿到手软,还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我们明显不想要他最痛,尽自己最大力量为他们搭桥铺路、给他们全方位无缝隙的呵护,不知不觉生生把鲜活的孩子养成了“豌豆公主”。

你忘记了,忘记了他终要离开你,忘记了告诉他挫折是生命的常态,忘记了教给他如何内心强大、坚韧勇敢,忘记了教给他热爱生活、敬畏生命。

而我们,恰恰生活在一个充满逆境的时代:学习压力、低收入、高房价、工作压力、婚姻压力无处不在。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个小男孩正好看到这一幕。

蝴蝶艰难地将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小男孩看得很着急,决定帮助一下蝴蝶: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

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它的身体很萎缩、很小,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很快死去了。

小男孩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要通过这一挤压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里,这样它才能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

<strong>其实,孩子就是那颗半开不开的茧,而父母们,你们是不是那位帮忙的小男孩?

说到帮孩子忙,前几天的那位湖南株洲派出所副所长,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因为自家孩子被一位何姓老师罚站,这位副所长驱警车直入学校,将何老师带走,关入审讯室7小时。

抛开这位副所长为女儿出气滥用职权不说,单纯作为父亲,他的做法对孩子逆商的培养,显然起到了反作用,至少是做了一个坏的榜样。

因为迟到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本来是件正常的事情,但这位父亲的做法却大错特错。

<strong>有这样糟糕的先例作参考,小女孩在以后的社会交际中,大概会是这样的想法:任何人都不能动我,只要动我,我爸爸就要为我出头!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动画片——《鹬》,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在被海浪的第一次打击后,小派珀产生了惶恐、畏惧的思想,这无可厚非,人都会在未知的事物或困难面前产生恐惧。

或许是母亲的鼓励,或许是饥饿的驱使,小派珀又一次走向了海洋,它结识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寄居蟹。

它观察到在海浪袭来之际,寄居蟹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浪又一次袭来,它不再畏惧,而是深埋在沙滩之中……

在海水中,它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它看到了它的金山。

<strong>小派珀的妈妈敢于放手,愿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这里面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思考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每个孩子千差万别,面对不同孩子在挫折面前的表现,需要有不一样的智慧去引导。

面对孩子,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抵触情绪、脆弱、挫败感、发脾气……你知道怎么处理?是不是感觉棘手?有时候甚至束手无策?

私信小编或评论区留言,听儿童心理学专家对培养孩子逆商有哪些科学合理的建议、有哪些独辟蹊径的做法、让孩子面对挫折、失败等负能量怎样具有强大的应对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