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一、 孙少平带给人希望、勇气和力量,《平凡的世界》并非底层人的麻醉剂。

今天,专门来讨论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我看到网上一些人对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比较看不起,甚至很鄙视,连带着鄙视喜欢《平凡的世界》的读者,郝老师心里有些不舒服,想做一点辨正的工作;

其二,许多从事写作的朋友在写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有些困惑,认为写现实题材有点"low",不如直接写现代或后现代样式的作品"洋派",我想这是个误区;

其三,《平凡的世界》出版以来,许多评论家认为他是个大众读物,在艺术上并没有多少创建,没有为当代文学带来更多创作经验,我想通过5个细节,就这个话题说几句相反的话。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剧照

进入新世纪之后,在一些评论家和作家中流行着一股鄙视路遥,贬低《平凡的世界》的说法。最主要的观点是说路遥名不副实,学界高估了他的文学成就;《平凡的世界》不是什么传世之作,而是一本心灵鸡汤,是鼓励青年进步和底层奋斗者的麻醉剂。

郝老师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阿乙,也多次在他的随笔里面批评路遥虚妄,他说:"县长的女儿和矿工谈恋爱,这个怎么可能,连句话可能都说不上。"(《阳光猛烈,万物显形》)阿乙实际是说,《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恋爱是不可能的。

也许进入新世纪,社会状况是这样,县长的女儿和矿工根本不可能有共同话语。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没有这么势利,社会分层还没有这么严重,民主和平等的空气在青年中仍然占主流。

以自己狭隘的经验评估一部名著是件危险的事,更何况没有看到书中人物的历史合理性。

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物,他与县委书记女儿田晓霞谈恋爱在书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来他与田晓霞是高中同学,又是同一个村里的人,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与田晓霞的堂姐田润叶曾经恋爱过,两个人交往没有任何障碍。

二是田晓霞不是一般的市侩女孩,她是一个有思想的记者,不会因为孙少平是个矿工而嫌弃他的出身。她爱的是孙少平的坚韧,不向生活低头的意志,当然,她也爱他冷峻的外形,强健的体魄。

还有,路遥写孙少平的平凡和不屈,其实在写一代人的奋斗,那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意识,鼓舞着一代代青年人为自己脚下的土地和心中的理想拼搏努力。

就像当年海明威写出《老人与海》那样,他就是向美国弥散着的颓废主义宣战——传递一种不屈服的美国精神,鼓励人们勇敢地去战斗,哪怕一无所获,也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我们不能因为当今社会弥漫着世俗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恶趣味而嘲笑路遥,嘲笑《平凡的世界》,嘲笑孙少平,犹如一个宁可行乞也不愿意工作,把自己的懒惰和自私归咎给命运的人,整天以社会不公为借口拒绝努力和奋斗。

孙少平和孙少安是一代底层奋斗者的路加和保罗,而《平凡的世界》则是他们的圣经。任何亵渎的表情、浅薄的言语、轻浮的行为,对严肃和激越的奋进者而言,都不过是噪音和浮沫,不值得一驳。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田晓霞剧照

<strong>二、路遥说,写作是心灵的需要。

对于写作者来说,路遥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生活即是写作,把创作当作生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责任。

正如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写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交给读者。

路遥在关于创作的一次对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写作是心灵的需要:

某种成就不一定是天才的产物,也不要把创作当作一种灵感,如果认为干干玩玩,有灵感时再写,想轻松完成一部好作品是不现实的。不要把功利思想带到创作中去。有些人的确靠运气走了运,但很少。创作出好作品成名得利是自然的,要争取获得这种骄傲与尊严。但在写作过程中不能带进去,如果写作时想着如何成名得利,是很难成功的。歌德有句名言:"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奋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从这种奋斗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充实感,获得生活施予的东西。结果则是自然的。还有一点,作家不要附庸,要有自己完整的思考,这种思考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路遥《写作是心灵的需要》)

路遥的写作很苦很专注,但是也充满了成功喜悦。他认为名利不是什么坏事,通过写作成名获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他反对怀揣名利之心写作,写作的时候要忘记名利,把自己完全交给文学,最持久和深沉的动力还是来自心理需求、对文学的热爱和创造的快乐。

用纯正的心灵写出来的作品最能打动人,有持久的力量,尤其是那些用生命深处用精钢锤炼出来的细节,更是具有打破时空、种族和语言阻隔,成为人类共同什么经验的超验性魅力。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不朽,还在于它洞悉了人性的力量,给人希望的同时,也给人力量,因为那是路遥用生命写就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路遥专注写作

<strong>三、5个戳心的细节,表明《平凡的世界》是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1.当孙少平来到煤矿工作,因紧张血压超标,有被拒绝当工人的可能性。煤矿的王师傅让他不要紧张,提出一个土办法:喝醋降压。小说是这样描述的:

王师傅夫妇先不说醋的事,竟然把他拉到了饭桌旁。女人麻利地拿出一盘花生豆和一碟腌鸡蛋。王师傅已经把白酒倒起两大杯。

"兄弟,先喝一杯!"少平还没反应过来,河南师傅已经把酒杯举到了他面前。他满怀感动地举起酒杯,在王师傅的酒杯上碰了碰,抿了一小口。一时三刻,这夫妻俩热忱地问了他的许多情况。小明明已经坐在他怀里玩上了。

过了好一会,少平喝完了那杯酒,说他得回去睡个好觉以便明早上过关,就拿起王师傅妻子给他装好的半瓶子醋,和这家好心人告辞了。至于醋钱,还能再启齿吗?孙少平手里提着醋瓶,一个人静静地沿着铁路往回走。

现在,他面对满山遍野的灯火,对这里的一切更加充满了无比亲切的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这是一句格言式的警句,在小说中闪闪发光,照亮孙少平的心灵世界,也是《平凡的世界》一个重要的主题。

普通人也有人生,平凡人更应该被尊重。金子一样的人性光辉往往体现在底层人的身上,他们更善良、美好和自尊。

这也是一个世界文学的母题,在这段文字里,路遥把这个母题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泪奔。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惠英剧照

2.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的兰香在家里一片混乱中默默地做事,给孙玉厚这个贫穷而困苦的家庭带来了惊喜。

兰香什么话也没说,悄悄提了个猪食桶,出去喂猪去了。懂事的孩子知道,家里这么大的事她帮不了什么忙,最好做点实际的事,好给烦乱的大人省些麻烦。

她看见母亲和姐姐坐在炕上哭,知道猪还没喂——这口猪可是他们家的命根子呀!大哥每年开春都要借钱买只猪娃,一家大小相帮着喂到年底,肥得连走也走不动。过年家里从来没杀过猪;为了换个整钱,都是活卖了。这猪钱就是第二年全家人的"银行",包括给她和她二哥交学费,买书和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具。

现在,天已经麻糊糊的了。少平他妈突然惊慌地在锅台边叫道:"哎呀,我的天!我这死人咋忘了喂猪了!"孙玉厚一听就火了,正要开口数落老婆,就听见女儿兰香在灶火圪崂里说:"妈,猪我已经喂过了……"

窑里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个他们谁也没有留意的十三岁的孩子。她正从筐子里往外倒柴禾。她不知什么时间已经捡回来好几筐柴禾了,足够一两天烧的。可爱的兰香默默地做着她能做的一切活。

读到这里,能不为之动容吗?中国有句老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贫穷和灾难并不会令人潦倒,反而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精神,干出一番大事。

兰香是个穷人家的女孩,她的懂事和付出令人联想到美德、纯洁和坚贞这样的词语,路遥在兰香的身上寄托了中国女子的那份美好。

后来,兰香考入名牌大学,学习天体物理学,成为一名女科学家,与她在十三岁就默默为家庭做事的那份真挚和责任分不开的。

这个细节也是超验性的,令人看到中国老百姓身上那份独有的不屈、勤劳和向善。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孙兰香剧照

3.走投无路的孙少平来到好朋友金波的住处,他看到比自己条件好得多的金波,但是他并没有自卑,而是大大方方地与他交谈。

少平的突然出现,显然使金波大吃一惊。"你先坐着,叫我给你弄饭去!"金波给他冲了一杯茶,也不再说什么,就匆忙地出了门。

少平也不阻挡金波为他张罗,他到了这里,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不必作假说他吃过饭了;实际上,他现在肚子里空空如也。不到半个钟头,金波就端回大半脸盆手提白面片,里面还泡五六个荷包蛋。他从桌斗里拿出碗筷,一边给他盛面,一边说:"你来我太高兴了!我早听说你已经不教书……我也想过,你不会死守在双水村!"

这时候,少平才注意到,金波已经换了一身破烂工装,整齐的头发抖弄得乱蓬蓬地耷拉在额头。他心里立刻明白,敏感的金波猜出他目前的真实处境是什么样,因此,为不刺激他,才故意换上这身破衣服。

最后金波换衣服的这个细节相当出彩,也感动得人鼻子直酸。

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理解你、帮助你、尊重你的朋友才是好朋友。有的好朋友只是帮助你,但在帮助你的同时也让你感到自己的可怜和无能,你在他面前没有尊严,这样的朋友不是好朋友。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同学聚会,有钱和有权的朋友总是在穷同学面前炫耀,他可能也真心帮助你,但让你不舒服,没尊严,你仍然觉得低人一等,这是好朋友吗?当然不是。

《平凡的世界》中的金波面对穷苦的朋友孙少平,除了给他弄来了好的吃食,还偷偷换上一身破烂衣服,免得让少平尴尬,这是怎样的一种友情啊。

这样的细节是一个作家用他多年的人世间观察和体会得来的,也是闪着金光的段落。作家在这里是通人性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赋予了自己人物,给了人物动人的力量。

写作就是这样,你必须学会观察人心,然后用自己的真实感情铸造出这些金光闪烁的细节,才能构成伟大作品的血肉。

《平凡的世界》就是经过这些感人而超越个人经验的细节展示了真实的力量、人心的闪光。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友情弥足珍贵

4.田润叶不喜欢李向前,她爱的是孙少安。但是,当他得知自己的叔叔田福军与李向前的父亲在县委班子里不太融洽,需要这个婚姻作为润滑剂的时候,她毅然牺牲掉自己幸福,与李向前结了婚。

这个婚姻应该是不幸的。但是人性的复杂性就在于,没有永远的幸运,也没有不变的悲伤。当李向前因车祸失去双腿的时候,他却因祸得福,意外地获得田润叶的爱情。

她于是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走进这个病房。第一眼瞥见的是那两条断腿。她没有过分惊恐她所看到的惨状——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她走过去,悄悄地坐在病床边的小凳上。突然,她发现他眼角里滑出了两颗泪珠!他醒着!

她犹豫了一下,便掏出自己的手帕,把那两颗泪珠轻轻揩掉。于是,他睁开了眼睛……你奇怪吗?不要奇怪。我是我。我是来照看你的。我将要守在你的床边,侍候你,让你安心养伤。你不要闭住眼睛!你看着我!我希望你能很快明白,我是回到你身边来了,而且不会再离开……

当李向前睁开眼睛,看见为他揩泪的不是护士而竟然是润叶的时候,那神态猛然间变得象受了委屈的孩子重新得到妈妈的抚爱,闭住自己的眼睛只管让泪水象溪流似的涌淌。这一刻里,他似乎忘记了一切,包括他失去了的双腿。他只感到自己象躺在一片轻柔的云彩里,悠悠地飘浮着。

这是一种突然降临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突破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僵硬框架,毫无偏见、一视同仁地对待它的人物,赋予他们美好的生命特征,尤其是对那些不幸灾难的个体,路遥总是不惜笔墨发掘他们内心的善良,合情合理地让他们获得幸福。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李向前剧照

5.孙少平去当揽工汉,他干着繁重的体力活,他扛石头。他的细皮嫩肉和不算结实的身体吃不消,脊背被石头磨出了血印和口子,血肉模糊,他咬牙坚持。

只是睡觉的时候不能翻身,只好趴着睡。

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他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他赶紧把背后的衫子撩下去。遮住了自己的脊背。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我……一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教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对他来说,换个轻活干当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样更换的环境中,竟然也感觉到了人心的温暖。

阅读到这样的章节,我也想和孙少平一样,找个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王尔德说,我们都身处阴沟,仍有人仰望星空。处在社会最下层的人们,尤其需要人的帮扶和安慰,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一句温暖的话。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心灵史,奋斗者的福音书

路遥与工人亲切攀谈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用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主人公,又通过主人公打动了无数读者。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力量,恒久地、持续的、绵绵不断地抚慰那些受伤的灵魂。

而这种感动,无需解释,无需渲染,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人性力量,具有超验性。正是这种力量保证了路遥超过无数炫技的、追赶文学时髦的所谓先锋派作家。

因此说,《平凡的世界》是普通人的心灵史,是奋斗者的福音书,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