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屆的“金馬獎”影帝——李忱

隨著金馬獎的完美落幕,徐崢成為了最佳男主角。我一直比較喜歡徐崢這個演員,從《春光燦爛豬八戒》,一直到《我不是藥神》,感覺他拍戲一直都是很認真的。也在這裡恭喜徐崢成為金馬獎影帝。

看完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我不禁的就想,那麼古代的帝王當中,誰又是影帝呢?其實,我感覺每一個帝王都是影帝,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總會爆發出驚人的演技。

今天咱們就說一說,從智障人士到強勢帝王的李忱。

古代君王屆的“金馬獎”影帝——李忱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

李忱,初名李怡,長慶元年(821年),封光王。李忱是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三個帝王的叔叔。按照道理來講,那地位肯定是相當的尊崇,但是他沒有享受過一天秦王的待遇。由於她的母親出身卑微,只是一個宮中的宮女。所以他雖然貴為一名皇子,但是沒有享受享受到皇子該有的待遇。只能在一個無人注目的角落裡孤獨成長。所以他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呆滯木訥。

在等級制度非常嚴密的宮中,他從小就經常受人欺負,因為自己的身份總是被其他的皇子嘲笑,所以心裡就非常卑微。為了掩飾自己心中的不安,他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面對別人的嘲笑,他也是默默不語,所以他的父親就覺得這個兒子可能是有些傻了。

長大成人以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所以他從小到大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名“智障人士”,在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這麼認為。

當武宗皇帝病危、大明宮的各派政治勢力正在為新君人選展開激烈較量的時候,他卻一無所知地在遠離長安的某個地方雲遊和漂泊……然而所有認識他的人做夢也不會想到,彷彿就在一夜之間,歷史老人的詭譎之手就把這位曾經的“智障人士”一舉推上了大唐帝國的金鑾殿,讓他搖身一變,成了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古代君王屆的“金馬獎”影帝——李忱

會昌六年春天,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帝國沒有儲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於是把持朝政的宦官公武、馬元贄等人,想找一個傀儡皇帝,以便能夠更好的把持朝政。於是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早已被世人遺忘得一乾二淨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簇擁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長安。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了“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稱謂中多了一個“太”字,就是儲君的象徵。當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馬上就要成為金鑾殿上的真龍天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和不可思議。

就這樣李忱,被宦官推上了皇位,但是李忱那愚痴木訥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常人莫及的才幹和韜略。

他重新整頓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宦官。宣宗李忱就把所有重要的李黨成員全部貶出了朝廷,用行動全盤否定了會昌政治,同時迅速拔擢了一批新人,完成了對中樞政治的換血,建立了他自己的宰執班子。

在對外關係上。那就不得不提到收復河湟。他趁趁吐蕃、回紇衰微,,原本在吐蕃控制之下的秦州、原州、安樂州,以及石門、驛藏、制勝、石峽、木靖、木峽、六盤等“三州七關”在一夜之間全部歸降大唐。本來三州七關的收復就已經夠讓大唐臣民出乎意料了,沒想到短短兩年之後,所有河湟失地竟然又被一個叫張義潮的人一一收復,全部迴歸了大唐版圖。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謂之小太宗。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