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基本规则简单,限制少,成为了一个能够让各类人都登上的大舞台。普通百姓,文人官员,皇帝王侯,只要拥有基本的对联常识,没有谁会受到限制。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事、一物、一人,都有可能催生一副对联。越是饱读诗书的人,越是如此。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历史上流传下联的故事当中,少有读书人在一起而不吟诗作对的。宋朝大才子苏轼和朋友在一起时,往往都会对上几句,娱乐消遣。比如他又一次和黄庭坚下棋,旁边有棵松树,掉了个松子在棋盘上。大才子兴致立马就来了,出上联:<strong>“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黄庭坚想了想,接口道:<strong>“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看看,有才之人对对联,就是这么随意,张口就来。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个大才子。不过他家穷,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辛苦又赚得少。所以,到了他该娶老婆的时候,没有几个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给他。于是他出了一上联:<strong>“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哪位姑娘要是愿意对,对出令他满意的下联,他就娶。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跛脚的妻子。这妻子还有两个姐姐,也都各自嫁了人。一年中秋,他的岳父大人约三个女婿到家里做客。既然是中秋节,一家人又都是有文化的,自然是少不了要想个法子消遣一下。我们的主人公的才华是方圆十里的乡亲都认可的,两位姐夫早就想当面讨教一番了。这回有了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于是大姐夫对他说,“早就听闻你才高八斗,今天终于有机会当面请教了。我先来出一联,看你能不能对。我这个上联是<strong>: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

这上联里的孔夫子指的就是孔子了,而关夫子就是指关羽了。两个“夫子”可不就是“一对”了嘛。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这个上联虽然看着简单,但是要想对出好的经典下联,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可不是一般人,他随口就道:<strong>“写春秋,演春秋,两部春秋。”这里写春秋的,是孔子;演春秋的是关羽,所以说是两部春秋。

姐夫出上联:“孔夫子,关夫子,一对夫子”,妹夫的下联很经典

这个下联不仅对仗,下联里还暗藏着上联提到的人物,可以说是相当经典的下联了。所以这个下联一出,他的两位姐夫连说“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