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在古代,沒有多少娛樂工具和設施供人們消遣打發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大多就是喝喝茶聊聊天。這七大姑八大嬸聚在一起,多是話話家常,說家長裡短男婚女嫁之類的事情;而文人墨客聚在一起,那可少不了要對上幾個對子。很多經典對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當然了,對聯可不僅僅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樂,還能承載著人們遠大的志向!曾經就有這麼一對師生,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所述志向遠大!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時期,故事裡的這位志向遠大的學生的名字,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大名鼎鼎的紀昀(紀曉嵐)紀大學士。紀大學士的才華,我們通過很多影視作品,就能體會一二;而事實上,能夠常陪在乾隆皇帝身邊而安然無恙,他的智慧更不容小覷。當然了,這紀大學士小時候也是要入私塾讀書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和私塾的教書先生之間。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他的這位教書先生啊,是山東人。山東,雖然沒有出什麼王公貴胄,但是出了一個“萬世師表”孔子,這足以同為山東人的教書先生自豪驕傲了。所以他平時說課的時候,總是要讚揚孔子一番,然後順便誇一誇自己。有一回,他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strong>“齊魯出聖人”,小紀昀隨口就接道:<strong>“燕趙多烈士。”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這上下句雖然是無心,認真讀起來,卻是一副很不錯的對聯吶。而且,教書先生的“齊魯出聖人”最後一字是平聲,當為下聯;小紀昀由下聯對出上聯,可以說是相當厲害。教書先生一時就來了興致,出了一個上聯:<strong>“孔子孟子曾子”,點名要小紀昀來對。小紀昀眼珠一轉,對出下聯:<strong>“夸父相父昀父。”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夸父,指的就是神話中追日的那個巨人了。大家應該都聽過夸父的故事,他雖然沒能實現追到太陽的目標,但是他化作了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雖然是一個神話人物,卻十分偉大。相父,指的是“多智近妖”的三國風雲人物諸葛亮——他的智謀令人歎服,而他的品德更是偉大。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而昀父,指的就是紀昀的父親了。無論是夸父還是相父,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偉人,而小紀昀把自己的父親與這樣兩個人並列,巧妙地將自己的志向融進了對聯裡——很多朋友並不知道紀昀的父親是叫什麼名字,做過什麼事,但是有了紀昀這個兒子,人們就知道,歷史上有個人生了個了不起的兒子。這樣的妙對,志向遠大,令人不得不高看好幾眼。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教書先生的文化水平不算低,聽了小紀昀的下聯,依然十分驚歎。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遠大的志向,更重要的是,他還有相應的才華能夠實現這志向,怎麼叫人不驚歎呢?教書先生不由感慨說:這孩子以後一定能有一番作為啊!還稱小紀昀為“紀子”,來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佩。後來,小紀昀成為了紀大學士,這教書先生的“預言”也是成真了。

教書先生出上聯:“孔子孟子曾子”,學生妙對下聯,志向遠大!

其實,我們的身邊並不缺有才華,或者有遠大志向的人,但是真正能有所作為的,通常都是同時具備了才華和遠大志向的人。有了遠大志向,人才會更加努力;而有相應才華,才能讓人走得更遠。成功人士擁有的才華,未必是世界第一,但是他們將自己的才華變成實現目標、夢想的助力,最終才能走向成功。所以說,志向還是立得遠一點大一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